陈 信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椎间盘退变后纤维环出现破裂或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而出现膨隆变形,并由纤维环破口突出,髓核组织脱出从而对神经根造成压迫,出现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的综合征。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及手术治疗,因手术治疗费用较高,并且可能会出现减压不彻底、腰椎失稳等并发症[1],大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较为抗拒。而中医骨伤手法是通过非手术方法来矫正复位伤病部位,并通过中医按摩、推拿使受伤部位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并通过辅以活血止痛、补气血、祛风湿、益肝肾的方剂,使腰椎间突出症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保守治疗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小,治疗依从性更好,所以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方法通常会选择保守治疗,主要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中医骨伤手法、牵引、针灸及中药汤药等治疗方法[2-4]。对此本文为探究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更为优良的治疗方法,笔者对临床上运用中医骨伤手法及中药汤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获取的疗效实施进一步分析。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LDH患者120例,依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女性32例,男性28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0.3±2.6)岁;病程4个月至1.5年,平均病程(1.2±0.4)年。对照组:女性26例,男性24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9.6±3.3)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病程(1.3±0.6)年。入选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LDH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气滞血瘀的症状;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8~60岁;通过CT或MRI诊断后认定为LDH;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主动参与研究,且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同意得以开展[5-6]。排除标准:排除下肢肌力下降;合并有骨性椎管狭窄、椎体结核、肿瘤等其他脊椎疾病患者;伴有严重心脏病、肾脏功能不全、高血压病等内科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患者;怀孕或者处于哺乳期的患者;易对口服及外用药物产生过敏的患者;在此过程中使用其它药物,而且治疗效果无法准确判断的患者[7-8]。剔除及脱落标准:治疗期间发生重大疾病无法完成治疗的患者;治理依从性较差、治疗配合度不高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法获取完整资料的患者。对上述两组入选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实施对比后发现,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治疗:根据患者体重用全自动牵引床持续牵引,每次17 min,每天1次;硬膜外神经阻滞(注射药物:0.9%氯化钠注射液6 ml、2%利多卡因2 ml、维生素B120.5 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 ml)。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治疗,行中医骨伤手法及口服丹苏活脊方进行治疗。中医骨伤手法:患者俯卧位,沿患侧背部、下肢膀胱经循行部位实施按、捏、揉等手法治疗,持续5 min。用双手掌根部反复按揉腰骶椎两侧1 min,放松腰部肌肉。拇指或肘尖点按肾俞、承山、委中、昆仑等穴位,每穴持续按压1 min。拍击患侧腰背部及下肢3 min,每天1次,持续治疗20 d。丹苏活脊方: 丹参、狗脊、川芎各12 g,苏木、独活、当归、茯苓、乳香、延胡索各15 g,细辛3 g,用水浓煎,煎至200 ml,分2次服用,在早上以及晚上各服用1次,连续服用20 d。
3 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对资料进行统计。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评估。通过JOA评分法对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患者腰椎功能改善越明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第7天和20 天需要收集外周血,通过ELISA试剂盒来检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观察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 治愈: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20 d时间之内腰腿疼痛基本消失,腰部能够进行正常的活动,直腿抬高试验可达到70°,不适的症状基本消失,能够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显效:没有相应的症状表现消失,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神经系统基本正常;有效:有时会出现腰腿痛的情况,但是不会对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无效:患者的病情出现加重的现象,直腿抬高在检查的时候仍然是阳性,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57/60)。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36例,无效9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67%(52/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VAS与JO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与JOA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性因子值在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后与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1、IL-6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比较情况(分)
表2 两组在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比较情况(μg/L)
腰椎间盘突出为临床中常见的腰椎疼痛疾病,中老年人为此疾病的高发人群,且疾病具有易反复和较难根治的特点。腰椎间盘突出在腰4/5、腰5/骶1出现的频率最多,能占到总发病率的95%[10]。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相应神经根,在组织压迫、炎症刺激下出现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11],并可伴随一侧或双侧下肢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破坏了纤维环,髓核组织经由破口凸出,并对脊神经产生压迫,使患者出现腰痛、腰部僵直,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无法起床。近年来,随着疾病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了解决患者痛苦,经过试验研究以及大量的临床应用发现,在临床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骨伤手法使患者伤部的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使患者腰椎疼痛症状得以减轻,同时辅以中医辨证汤药治疗,可获取更为优良的治疗效果。
传统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痛、痹症范畴,有着较为复杂的致病机制,而中医认为其发病的主要根源在于患者机体出现邪实内虚,并由此引起络壅塞进,腰腿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经脉不通,不通则通[12-13],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不荣则痛[14],进而导致患者腰椎部位出现疼痛症状。我国针对骨伤应用中医治疗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通过中医正骨,并辅以中医辨证施治,利用活血行气、益气补血以及祛风除湿等方法对病变部位发挥活血止痛、散瘀通络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肾位于人体的腰部位置,腰也是肾精气所能够覆盖的区域,肾精充足的情况下,机体的腰脊部位才有力,肾精不足,则导致机体出现腰脊不举,也就是说腰部疾病的根源在于肾精不足。并且肾主骨、藏精、生髓,所以机体的盛衰、骨骼强柔、关节润涩、腿膝是否有力、腰脊曲直以及精神表现均与肾脏有关;而肝主筋、藏血,脾主肌肉,若肝血不足,脾气虚,则导致四肢不用。所以慢性筋骨病与肝脾肾存在较大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是补肾、调理肝脾为先。本次研究中,对腰椎间盘患者施以中医推拿,所按摩的穴位有肾俞、承山、委中、昆仑。按摩肾俞穴可发挥助阳益肾、强腰利水的功效;按摩承山穴具有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的功效;按摩委中血可发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的功效;安神清热,按摩昆仑穴可发挥舒筋活络、缓解腰骶疼痛;按摩上述诸穴位可发挥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可增加局部血液微循环,促进机体对水肿以及炎性物质进行吸收,使患者腰椎受损部位能够得到尽快恢复。并同时辅以重要方剂可获取更为优良的疗效。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方剂为丹苏活脊方,此方剂的基本组方为丹参、狗脊、川芎、苏木、独活、当归、茯苓、乳香、延胡索、细辛。本方中以丹参、苏木为君药,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利关脉的功效,可有效治疗骨节腰脊疼痛;苏木具有行血止痛的功效,两者合用,可共行活血理气之效;独活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狗脊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当归、川芎、乳香为助君药,合用可发挥行气活血的作用;细辛、延胡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茯苓可发挥健脾渗湿的功效。上述诸药共奏活血理气,除湿止痛,补益肝肾之功。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分布来看,主要涉及足太阳膀胱经,中医骨伤手法循经络反复按揉拍击,可以疏通经络,通畅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15]。
保守治疗的主要目的为减轻神经根水肿,减少神经根周围炎症刺激,从而缓解疼痛。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TNF-α、IL-1、IL-6等炎症指标虽然也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可以更显著的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且炎症指标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采用中医骨伤手法及丹苏活脊方联合对LDH所发挥的治疗作用,可能与通过减少神经根周围炎性因子,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而中医手法进行穴位推拿按摩治疗,通过针对性穴位进行按摩刺激,不仅可以发挥松解肌肉,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和疼痛的作用,还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炎症因子代谢。中药汤药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同时有可能会直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从而达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但证据不足,详细机理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
以上研究表明,通过中医骨伤手法和丹苏活脊方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反应,缓解疼痛,能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1] 胡建波.中医疗法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2) : 76-77.
[2] 但洪映.中医针灸推拿结合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68) : 122.
[3] 韦文军.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方法及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11(7) : 154-155.
[4] 何 建. 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7) : 51-52.
[5] 林加伟.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6):116-118.
[6] 孟帅良,郑玉成,况 君.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1):150-151.
[7] 黄泽康.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化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4):66-67.
[8] 俞云飞,丁 磊,胡 钢,等.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7,30(7):104-105.
[9] 石 雷,柳根哲.身痛逐瘀汤联合磁振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气滞型)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9):1728-1731.
[10] 李 洁.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3):66-67.
[11] Lee JM, Song JY, Baek M,etal.Diagnosis-1 induces angiogenesis and innervation in human intervertebral discdegeneration[J].JOr-thopRes, 2011, 29( 2): 265-269.
[12] 韦程寿.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及治疗近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20) : 128-129.
[13] 靳安民,姚伟涛,张 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2003, 23(11) : 657-660.
[14] 叶会英.中药熏蒸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3):91-93.
[15] 王志文,张 莉.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3):35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