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梅
(武警学院 边防系,河北 廊坊 065000)
《出入境证件鉴别》属于文件检验学[1]课程体系。具体研究出入境证件的防伪特征、伪变造手段和鉴别方法。授课内容涉及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技术、心理学、法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教学过程中主要从证件鉴别的目的和方法论出发,整合相关领域知识,系统讲授伪假证件的伪假现象及鉴别方法,构建证件鉴别课程体系。因此,对于某些专业知识点,比如光学性质、油墨材料等基础知识,在课程教学中并不重新学习,对基础薄弱学员的彻底理解和掌握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学员认为相对抽象。
《出入境证件鉴别》实践教学中,实验检材是证件样本和可疑伪假证件,实验仪器是紫光灯和放大镜等,实验内容是分析样本证件采用防伪技术,比对真假样本证件,做出真伪认定结论,实验要求是综合考虑多种复杂因素,进行关联分析,排除主观因素干扰,最终构成闭合的证据链条,得出鉴别结论,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意见书。由此可见,实践课程复杂度很高,对学员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
近年来,伴随着制证材料和印刷工艺的不断提升,防伪技术的设计日益精细化。同时,伪假证件的制作也日益精良,眼看手摸和简便仪器的鉴别方式已无法满足证件防伪技术检测以及伪假证件鉴别要求。为此,引进大型专业文检仪,以满足实际鉴别工作的需求。当前用于证件防伪和鉴别的大型仪器主要有两种:瑞士产Projectina文检仪和英国产VSC(Video Spectral Comparator)超级文检工作站。利用大型文检仪,技术人员可以研究证件防伪技术,鉴别伪假证件,采集有价值信息。
文检仪在边防检查后台实验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型文检仪具有多光源检验、超宽波谱成像、超高放大倍率观察以及高清摄像等功能,既有图像分析的形态学分析方法,也有光谱分析的量化比对方法。以文检仪VSC6000/HS为例,其提供了反斯托克斯荧光光源、环形偏振光等在内的15种内置光源,通过滤色片组合得到80种不同波段的窄带输出光,光学放大倍数达170倍,覆盖400~1000nm的摄像光谱范围。同时,还包括了可编程自动预检、CIE色度分析以及超光谱成像等功能。由此可见,大型文检仪专业性强,操作复杂,实践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操作规范,才能得出科学有效的鉴别结论。
证件鉴别涉及众多领域及学科,抽象性强,学生理解难。虽然授课中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方式的大量引入给学员以直观印象,但仍属静态方式,无法有效帮助学员深入掌握理论本质。
证件鉴别实践教学的对象还停留在对纸质检材[2],实验过程主要依赖简单仪器设备甚至眼看手摸的方式进行真伪鉴别。一方面,简易方式只能观察到显而易见的伪假特征,无法适应现实需要,实践课程与发展现状严重脱节;另一方面,一些证件样本和可疑检材反复使用,人为污损现象频繁,降低使用实践效果。
大型文检仪在边防检查后台实验室引进后,为证件鉴别提供了更加准确、客观的检验和鉴别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但在院校证件鉴别教学中并未深入应用。部队基层调研中,学员反应他们在工作中能接触到大型文检仪,但是不会用、不敢用,与实际工作脱钩,不能适应任职需要。
文检仪在院校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文检仪价值昂贵,数量稀少,无法满足实际教学要求。一台普通配置的VSC6000文检仪近百万,如此昂贵的价格,无法让学员人手一台进行学习。目前,院校主要将文检仪应用于教师科研和备课方面。第二,文检仪功能繁多,操作复杂,对学员理论基础和操作功底要求高,而本科学员基础薄弱。实际操作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学习仪器操作和硬件保护,甚至超过观察防伪特征、鉴别伪假证件的时间和精力。学员对仪器不熟练,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实践效率较低。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带动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变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以面向学生的微视频为基础的混合学习必将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的一个重大方向[3],其中的微视频就是微课。业界有几种代表性定义:
1.微课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2.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而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3.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科学知识点、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微课的实质是“短小精悍”的视频,其中的“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授课内容碎片化,“精”是指微课形式新颖有创意,“悍”是指授课效果引人共鸣。
微课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晦涩的理论知识、复杂的典型案例、专业的精密仪器等传统课堂不便呈现的内容,均可通过微课形式讲授,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大型文检仪在出入境证件查验中的规范使用教程”微课的制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客观展示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微课,理论知识可以客观展示,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单纯图片静态展示的授课方式。图1所示为“同色异谱油墨的光谱分析”微课,视频中依次采集五处颜料的吸收光谱,实时观察右侧所得到的光谱曲线,可见它们清晰地分成两组,这就对同色异谱概念中的“颜色相同但光谱不同”有了直观地阐释。此时微课的作用相当于将实验室移入课堂,既为原理讲解提供科学支撑,又满足了学员追根求源的好奇心。
图1 “同色异谱油墨光谱的光谱分析”
2.摆脱实物检材的束缚,加深实践难度
微课摆脱了实物检材的束缚,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再局限于简单伪造方式的鉴别。比如可以将当前口岸查缉的逼真程度较高的证件鉴别内容引入课堂,以涂改证件为例,如图2所示,左侧所示为在合适的滤色片截止频率下,文检仪有效呈现涂改前的原本信息,而这个信息在常光下是被涂改油墨掩盖的,如微课中右侧所示。整个鉴别过程都用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大大提高了实践课程的难度和鉴别方法的科学性,也更好地培养学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微课可以让院校的课堂教学更好地贴近一线实战,提高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需要。
图2 红外光检验涂改证件
3.创造性地解决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
文检仪昂贵的价格和复杂的操作使得本科教学无法进行实际动手训练,微课很好地化解了这一矛盾。将传统的文字化操作教程转化成直观深刻的动态视频,深受学员欢迎。
微课设计过程中,设置独立的子专题,将知识点分块,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实际课程中,学员根据实际案例设计有针对性的鉴别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微课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待论证成熟以后,实际动手进行验证。这种学习模式有效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大型文检仪在出入境证件查验中的规范使用教程”微课制作采用脚本撰写→教师拍摄→操作录屏→课件制作→后期剪辑的流程。
1.脚本撰写
脚本主要包括解说词、微课设计。解说词要求简炼清晰,命中主题。解说词的编写要与学生的体验相关,风趣地使用语言,抓人眼球。结构化、通俗化、情感化是解说词的三个基本原则。
微课视频中的讲解、演示、课件、录屏、案例等多种元素如何有效组合,以达到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目的。
2.教师拍摄
采用专业摄像设备对教师进行拍摄,拍摄内容包括重点内容提示,现场展示等,或者是作为一种微课设计,引起观看者的注意。拍摄要求简单得体,便于后期剪辑。
3.操作录屏
操作录屏是该微课最重要的制作方式。本微课采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将文检仪的操作逐步进行记录存储。
4.课件制作
PPT的内容主要用于展示文检仪操作原理,并且充分利用文字、动画等方式对理论概念、操作方法等重难点内容进行强调,明确知识点,加深理解。课件制作完成后,按照解说词录音内容,播放课件并保存成视频文件。
5.后期剪辑
将前期准备的视频、音频材料有效融合,完成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配上字幕便于观看,另外,背景音乐的加载提高了课程的艺术性。
“大型文检仪在出入境证件查验中的规范使用教程”微课按照文检仪的组成分为:基础光源系统、专业光源系统、滤色片、集成模块、显微分光光度计五个大专题。为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在五个专题之前,制作一个课程总体介绍的微课,在五个专题之后,制作一个课程总结的微课。“大型文检仪在出入境证件查验中的规范使用教程”微课的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大型文检仪在出入境证件查验中的规范使用教程”微课内容
每一个子专题中,介绍该模块的操作原理以及相应防伪技术的光学理论,用大量案例详细说明文检仪的规范操作,操作过程中借助课件对重难点内容予以强调。
每一节微课均按照表2的制作流程进行制作。以“一般光源系统为例”,在图3-5中呈现具体流程。
表2 微课脚本撰写
图3 操作录屏
图4 课件制作
图5 后期剪辑
微课的应用与实践,使大型文检仪引入文检类课程教学成为可能,弥补了传统不足,更好地实现了教学培养目标。更为重要的,使课堂教学更好地贴近了一线实战,真正做到课堂即是一线,考场即为战场,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凌宏.文件检验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3):37-39.
[2] 黄娟娟,欧阳梓华,邓绍球.试论在文件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优势[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2):121-122.
[3] 杨上影.微课设计与制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