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赛融合递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8-04-23 12:51刘万太覃事刚王芳钟银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教育

刘万太 覃事刚 王芳 钟银花

摘 要 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竞赛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相互融合,提出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思路和做法,构建“学、做、赛”融合递进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23-0137-03

1 前言

自出台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来,国内众多高职院校一直在全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先后颁布大量关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然而,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美国、德国、法国等欧美老牌教育强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也存在诸多难题亟待解决,例如:众多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理解不到位,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较为模糊;创新创业的发展长期徘徊在专业教育之外,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发展呈现“两张皮”现象;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大多是相关理论的归纳演绎,缺少符合高职院校实际发展、可示范推广的实施经验,教师和学生参与面不广、热情度不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

因此,在现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大环境下,各类高职院校都需要尽快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机制,大力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断反思、总结和完善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学校工作的重点在于创建校级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委员会,建立并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制定并不断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课程。

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的全过程

制订“学、做、赛”融合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分解到教学、实验实训过程,重点锻炼学生的相关职业技能和素养,打造“三领域、六模块、多选择”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将课程体系细分成基础学科领域、专业技术领域和能力拓展领域三个循序渐进式的培养阶段;构建人文基础、创新思维、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创业领域、创业实践六大课程模块。

在上述所有课程模块中,创新思维模块尤为关键,该模块主体是教授学生“技术创新方法与创新理论”,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是核心课程之一;创业领域模块包括专业创新创业融合课程,重点是结合专业特点,融入企业岗位创新的典型案例和真实项目开发;创业实践模块由学校众创空间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支撑,与湘潭市高新区共建高职学生创业园。强化专业学习、实践训练、参与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递进教学新模式,全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社会实践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开创“两主体、三融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1所示)

1)两主体: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协同育人。具体而言,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与湘电集团旗下电机事业部协同创建采用校企“双主体”模式的二级学院——湘电电机学院,两个主体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且在创建该学院过程中始终把市场需求作为战略核心目标,确定了企业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了企业进行实践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2)三融通:职业资格证书、素质拓展证书和毕业证书等相互融会贯通。学校建立新的学分制度,不仅要求学生顺利取得毕业证书,还需要考取与其专业相对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能够综合体现学生在校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社会实践能力拓展的素质拓展证书。

3)五位一体:通过不断摸索和优化,把教学、实训、设计、生产与竞赛等五个方面合为一体。如此便能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和相关合作企业的生产设备,将企业工程项目引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切身体验并参与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同时遴选表现优秀的学生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构建“教学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化”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建设性地开创融“学、做、赛”为一体的教学新模式,同时开设基于案例分析为教学导向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SIYB创业模拟实训”等专项精品课程,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贯穿“学”的全过程。

3 搭建“专业实践+孵化培训+创新创业实操”平台,“做”中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打造众创空间、研究所、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创建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圆梦社团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依托上述创新创业平台,采取以下四种培养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企业+学校联合培养模式 该模式主要由企业提供项目,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完成,可以在学校实验室完成,也可以在企业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学生在课题论证和实际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相关专业技能,而且能提前获得大量工程实践信息,使其就业机会得到拓宽,创业机会得到提升。

大师指导学徒模式 以精英名师為核心,各项国级、省级、市级的技能大赛为平台,遴选优秀学生团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在技能大赛结束后全面总结参赛经验,归纳分析后存档,以供随时查阅。在每个学年伊始,通过学生报名参加面试遴选或教师举荐,选出专业理论扎实和实践能力优秀的学生组建精英班,由名师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专业训练和指导,分梯次培养一批强理论、高技能、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

公司场景实践模式 学生办企业,教师做顾问,一对一培养。企业初期产品为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完成,充分体现学生创业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创新创业活动社团模式 依托学校创业社团、创业协会,定期举办各类型专业的科技创新竞赛、技能竞赛以及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同时不定期邀请创新创业方面的成功人士或校友分享经验。由专业教师牵头并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研、案例分析等第二课堂活动,利用校园创业集市、专业化众创空间、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校外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该类活动的宗旨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优秀学生提供一个平台。

4 构建竞赛指导教学模式,在“赛”中提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学生创新意识培育 意识决定形态,强烈的创新意识促使大学生在主观思想上具有创新动力。对于创新意识的培育,除了传统的说教模式,还应该增加具体的实践模式。如举办校级创新创业大赛、综合能力大赛、市场调研大赛等,其出发点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己、提升自我的平台。很多学生参加赛事之后都颇有感慨,在个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均得到很大提升。

大赛引领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大赛培训由固有的“应赛模式”转向“应用模式”,也就是在平时的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综合操作能力。具体而言,整个教学体系主要以三个部分为主体框架。首先是教学计划,构建以年级为标准的基础兴趣小组、能力提高小组和能力强化小组;其次是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性课程比重,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最后是竞赛备战,充分利用并安排好学生的课余和假期时间,对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开设赛前强化培训班,并制订完整的培训计划。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举办众多形式不一的创新创业大赛,包括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应用大赛等;组队参加“全国创业规划大赛”“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通过撰写项目策划书、市场调研、产品推广、财务分析等工作的开展,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获得系统提升。

搭建竞赛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学校支持并组织相关人力物力搭建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服务宗旨的各类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资源和信息共享通道。在此类共享平台中上传的资源需要经过各类专业教师的编辑和审核,其内容范围涵盖精英名师的课堂教学PPT、创新创业获奖项目的详细资料、优秀专业文献和影音材料、各类专业典型应用软件的安装包和学习资料以及创新创业类竞赛的最新动态信息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全方位得到所需资源。

5 组建企业专家引领、校企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充分利用学校各方资源,积极打造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师资团队主要由专兼结合的校内外优秀教师、创业成功典型、优秀毕业生代表和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校内专任教师主要负责创新创业培训中的基础理论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和创新创业领域综合性和系统化教学等。校外兼职团队通常是负责入园项目的跟踪指导和企业模拟训练等。对于创新创业类和专业技能类课程而言,所聘指导教师不但要对自身专业领域知识非常过硬,还要充分理解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因此对指导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全面掌握专业技能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同时,对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方法也要有一定研究。

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导师与专业教师之间互通交流与合作机制 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由校内外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一起引领和指导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获得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完美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机制,并且能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他们在创新创业领域方面的认知。另外,定期组织专任教师说专业、说项目、说课程等活动,或是将典型案例、科研项目、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等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企双主体办学、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智慧电气”众创空间、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建设等优势,组建了一支由学校名师和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聘请湘电集团董日中大师和湘电集团26位“技术之星”、优秀毕业生代表为学院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成员,组成一支“大师引领、骨干支撑、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优”的师资团队。

6 建立四项激励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由学校组织并建立一套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学分认定”“专业选择”“弹性学制”“项目资助”系统化的激励机制。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每年校财政拨款不少于50万元,支持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和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另外,对于那些在创新创业项目上取得突出成果或在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上收获优秀成绩的学生给予专项奖励,激励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为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制度能够具体落实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校在组织机构、激励方案和帮扶政策等方面逐步完善保障体系,重在建立健全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的各类专项组织机构,打造“学校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学校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专兼结合的教学指导团队+系创新创业教育专干+班级创新创业联络员”的组织体系,同时切实履行“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方针,为本校广大有志学生做到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段丽华,刘艺.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創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8):23-27.

[2]赵劲松,刘红新.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定位与策略[J].职教论坛,2016(28):14-17.

[3]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4]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75-78.

[5]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6]李小红.文化经济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6(2):31-33,64.

[7]冯晓.基于SIYB理念的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学园,2014(10):1-2.

[8]斯蒂文森.新企业与创业者[M].高建,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教育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