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常态下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面临的环境,结合SWOT分析以及对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确定了新常态下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市场定位和目标取向,最后提出了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商行;市场定位;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8(2)-0009-05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金融机构改制重组为农商行,农商行数量迅速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己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根据自身优势,顺应未来银行业发展趋势,找准定位,制定发展战略,成为大中城市农商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常态下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一)新常態下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面临的变化
1.新市场形势。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银行贷款风险集中暴露,相比其他商业银行,农商行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服务的客户风险整体较高,信贷资产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新常态下大中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逐渐成为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增长极,为农商行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2.新竞争格局。农商行的竞争对手日益多元化。一是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面临挑战,竞争力较弱的农商行首当其冲。二是外资银行、民营银行、非银金融机构等竞争者不断增多,蚕食农商行市场份额,影响农商行的盈利能力。
3.新政策环境。一是监管部门鼓励民营银行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社区,这就意味着民营银行与大中城市的农商行要争夺同一客户群体。二是存款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商行提高信用和竞争力。由于超过保险限额的存款得不到保护,投资者必然寻求其他风险规避手段,理财产品需求也会不断上升,这就要求大中城市的农商行必须不断进行各类金融产品的创新,主动开展跨业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央行持续降息与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业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传统的盈利模式急需转变。
4.新经济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将转移到大中城市,增加大中城市的金融需求。同时,在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公共投入将大量增加,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制度供给,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这对大中城市农商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自身的金融资源配置要与经济转型方向一致,以优化自身资产结构;二是深度挖掘新经济形势下的客户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创新产品和服务。
(二)新常态下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的SWOT分析
1.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的优势分析。一是地域优势。大中城市的农商行由历史悠久的农信社改制而来,带有鲜明的地方性,网点分布广泛,数量一般都在当地位居第一,与当地政府、中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等有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客户资源及客户信息。相比其他商业银行,农商行对当地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更加了解,有利于其降低经营成本。长期积累的各项资源也为农商行各项业务的拓展营销提供大量的潜在机会。
二是管理优势。农商行为地方金融机构,其总行位于当地,拥有更短的决策链条、更灵活的经营方式、更大的自主权,在市场响应速度、金融创新决策等方面优势明显。
三是政策优势。农商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和小微企业,鉴于其服务对象的高风险特性,国家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均给予农商行一定的优惠政策。
2.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的劣势分析。一是资本金规模小,服务大客户能力不足。大中城市农商行的资本金普遍较小,按照监管要求,银行对同一贷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余额的10%,这就使得农商行无法满足大客户对于资金的需求,难以介入到省市政府的发展战略中,在支持地方政府重点项目、金融创新等方面能力不足。
二是科技技术落后,业务发展受限。相比其他商业银行,大中城市的农商行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信息系统较为落后。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导致农商行产品单一滞后,电子营销手段缺乏。
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虽然改制后的农商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但与农信社时期相比员工构成基本未变,员工队伍老化、弱化等问题突出,干部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高素质专业人才极为稀缺。
四是受政策限制多,业务拓展空间小。一是跨省经营难以获得支持。二是在证券、投行、保险、基金等综合化经营方面受政策限制较多。三是背负支农和服务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多,难以实现真正的商业化经营。
3.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的机遇分析。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带来发展机遇。国家除了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外,还允许农商行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此外,在农商行并购重组其他机构方面,政策逐渐放宽,鼓励农商行参与收购高风险机构。大中城市的农商行可以通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入股乃至收购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规模的扩张。
二是经济发展转型带来行业性机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将带来行业结构的调整,产能过剩行业将面临洗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以及绿色环保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小微企业。大中城市的农商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拥有熟悉当地企业状况、决策链条短等特有优势,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更符合其实际需求的金融服务。
三是新技术革命带来转型机遇。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推进银行业发展。新技术缩小了以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与国有大行在服务范围、产品种类、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差距,使农商行能够提供可与国有大行相竞争的产品和服务。
4.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的挑战分析。一是经济下行背景下,如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企业经营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改善,农商行的服务对象又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高风险客户,加之农商行的专业人才缺乏,这种情况下,农商行控制信贷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难度更大。
二是金融改革深化,如何保持稳定盈利能力。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银行利差逐渐收窄,这种情况下,以经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大中城市农商行怎样通过提升中间收入来缓解利差收窄带来的利润下降,变得十分迫切。
三是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如何应对金融脱媒及金融牌照贬值。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绕开银行体系,导致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降低,银行金融牌照随之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农商行如何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和金融牌照贬值导致的客户流失,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是同质化、低层次竞争加剧,如何真正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现阶段,农商行的市场定位和很多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趋于一致,产品和服务的可替代性强,难以形成竞争优势。随着大中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农商行单一滞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己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如何真正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摆脱同质化、低层次的竞争,是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战略的关键。
(三)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目前银行间资金空转套利、脱实向虚现象突出,信贷资金难以流到“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为此,监管部门多次出台文件,引导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既符合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也有利于自身的转型发展。
2.经营模式不断差异化。现阶段,多数银行的市场定位无太大差别,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将有越来越多的银行精耕细作差异化市场定位,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3.金融脱媒是必然趋势。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银行存贷款增速将逐渐降低,整体盈利水平趋于下降。在这种趋势下,银行越来越趋向于实现综合化经营,通过拓展资金来源,挖掘新的盈利空间,提高盈利水平。
4.金融科技融合度加速提高。新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业务实现了线上办理,这导致银行网点的功能逐渐弱化,网点定位逐渐趋向于小型化和智能化。此外,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多的其他增值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增加了其客户粘性,而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农商行较为单一的业务品种已经很难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应重新定位网点功能,加大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融合,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5.国际化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仍然偏低,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地区的机构布局相对滞后,覆盖面和影响力明显不足。这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商业银行应加快海外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打造全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新常态下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一)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
1.立足支农支小科学规划的原则。农村金融市场是农商行的大本营和根据地,凭借多年服务“三农”的经验,农商行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常态下,农商行应继续立足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断提高市场份额,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使农商行成为当地支农支小的主力军。
2.比较竞争差异发展的原则。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农商行必须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取得在细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依靠鲜明的差异化市场定位,形成与其他银行既分工协作、又有序竞争的格局。
3.专业经营特色发展的原则。农商行在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应走有别于其他银行、独特的专业化道路,逐渐建立自身的专业化标准,积累自身的专业化技术,通过专业平台建设,做一些专业化经营突出的业务。
4.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走合作发展的道路是农商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以资本为纽带,通过互相参股形式实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而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参加中小银行银团联盟,从融资授信、结算清算、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与信用卡等方面扩大合作范围。通过同业合作,不断加深了解、增进互信、取长补短,实现更高的合作附加值。
(二)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战略的市场定位
1.战略定位于市场补缺型,逐渐放弃跟随型战略。农商行通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客户分析能力,应逐渐放弃跟随型战略,采取补缺型战略,选择进入新的细分市场,成为小市场中的领导者,在该市场中建立并提高客户忠诚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2.调整客户定位策略,重视小微企业、社区和个人客户。一是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农商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应以农业产业化为契机,深入拓展农村市场,既不放松对传统客户的支持力度,又要着眼于新型“三农”客户。未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将为农商行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提供新渠道,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也将扩大农商行服务的客户群体和业务覆盖面。
二是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与服务。农商行具有决策链条短、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更加符合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同时,农商行由于从业人员本土化、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熟悉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容易对地方小微企业进行监督,能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农商行应利用该优势,不断发展和培育小微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三是重视为社区发展服务。大中城市农商行较之于国有大行更能够提供银行社区相互作用所需的“亲和性”。同时,社区具有“溢出”效应,大中城市农商行和所在社区天然的亲和性,必然会使这种“溢出”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提高信贷评估质量、降低评估成本。
四是重视个人客户。个人业务具有客户广泛、风险分散、利润稳定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经营风险。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大的情况下,发展个人業务有利于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存款稳定性,分散业务风险,提高盈利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产品定位突出象征性特点和地域特色。银行产品在同业间模仿性强,导致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考虑到农商行的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其产品定位应当依托产品功能,重视地域特色,同时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社会地位等象征特点。
4.形象定位于技术先进、经营灵活、具有区域色彩的银行。基于农商行经营方式灵活、容易进行技术改造的特点,应致力于在市场中树立技术先进、经营灵活的形象,用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方式吸引和维持客户,从而提升自身实力。基于农商行的地域性特点,应定位于具有区域色彩的银行,充分利用自身区域优势,着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多做贡献,更大程度上获得当地客户的青睐。
(三)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战略的目标取向
1.打造服务精品银行。一是品牌打造与宣传沟通。通过创新宣传和营销方式,积极主动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向客户传达新型金融服务理念,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二是通过与客户双向互动交流,研发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金融产品,提高客户体验,培育客户忠诚度。
2.优化网点营业模式。新形势下农商行应重视网点功能性布局,优化网点经营模式。例如通过设立社区金融服务站,使社区居民在小区内即可享受多种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吸收互联网金融经营理念,拓展营销渠道,积极主动开展线上业务,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有力地推进经营服务转型。
3.形成混业经营渠道。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是世界范围内金融体系的主流发展趋势,受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普遍认可。农商行可与其他金融机构在证券、保险、租赁、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充分发挥交叉营销和协同合作优势,形成合力满足各类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新常态下大中城市农商行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一)深耕农村金融市场
农商行应秉持立足“三农”的科学规划原则,围绕“做优、做精、做专”的转型发展目标,深度挖掘农村改革发展及消费金融领域的潜在发展空间,进一步细化市场定位,寻找并培育主导优势业务,形成品牌特色。一是与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重点支持“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高附加值农业产业,提高对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企业快速发展。三是积极支持运作规范的承包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并推出针对城乡居民的金融创新产品,满足其日渐增长的投资、消费等金融需求。
(二)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
现阶段,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提到了更为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农商行必须以风险度量为基础,以定价覆盖风险成本和风险资本配置为管理手段,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加强对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二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及时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改完善。三是建立健全农商行的风险预警、识别和评价体系,对可能产生的风险积极采取相应的规避和防范措施。
(三)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审慎开展综合化经营
农商行应改变过度依赖信贷业务的状况,在做好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同时,积极与其他商业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机构合作,拓展业务领域,适当开展投资、证券、保险等业务,逐步增加非资产类业务的盈利比重,为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引擎,普惠金融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小微企业作为创业、创新的主要阵地和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市场空间广阔,农商行应积极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简化服务流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以此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农商行应坚持立足“三农”的原则,充分利用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人缘、地缘优势,结合自身多年服务“三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丰富业务种类。
(五)积极构建科学的治理架构,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
农商行应以规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安排作为参照,对产权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一是适当提高股权集中度,形成相对控股股东,以增强股东的利益相关性和监督意识。二是建立权利和责任对等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适当提高高管人员的收入水平,增加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在个人利益与银行利益间建立关联机制。三是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架构,使“三会一层”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化、规范化,权责范围得到清晰界定。此外,农商行还可以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其资本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加强科技建设,促进金融创新
现阶段,农商行同质化经营现象普遍存在,应在坚持服务“三农”的理念下,以创新带动发展,以创新提高竞争力。一是创新经营理念,把金融创新作为增强农商行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在带动企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农商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开展支农业务创新,在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为农民和小微企业推出“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三是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创新,不断探索和创新符合小微企业特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七)推动思想观念转变,加快优秀企业文化生成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农商行不断向前发展的持续推动力,是现代化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农商行应树立“以企业文化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是以人为本,让员工找到一个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激发员工个人的创造热情。二是将个人价值与集体利益有机融合,把企业文化发展融入到业务经营中来,形成企业内部强大的凝聚力,共同推动农商行不断壮大发展。
(八)加强战略联盟,在合作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银行间的联合与合作是各家银行增强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商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和技术水平十分有限,要积极向外拓展,與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包括战略联盟、技术合作、业务外包、文化交流和统一培训等。
參考文献
[1]金鹏辉.中国农村金融三十年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例[J].金融研究,2008,(10):71-77。
[2]马宇,许晓阳,韩存,张广现.经营环境、治理机制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J].金融研究,2009,(7):185-196。
[3]孙秀峰,迟国泰.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内生影响因素研究与实证[J].预测,2010,(2):5-26。
[4]王文莉,罗新刚.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1):60-68。
[5]徐灵超,吴光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0,(7):182-183。
[6]张振海,茹少峰.陕西省金融支农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7):82-89。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under the New Normal
Research Group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environment faced by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under the new normal, using SWOT analysis and predict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basic principles, market orientation and goal orientation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under new normal.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safeguards 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words: rural commercial bank; market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