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峰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215200)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学科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改变.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作为一名长期奋斗于初三化学的教师,笔者一直认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基础知识的教授,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果,以至整个教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验中,如果学生由于视野所不及而无法清晰地观察到某些现象的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
下面是笔者在最初的教学中遇到的真实情况:在反复几年试管演示实验教学中(特别是一些溶液之间的反应),笔者总是看到一些中后排学生在看试管实验时,会不自觉的站起来看现象,或者眯起他们的眼睛.更有甚者,因为看不清,干脆不抬头,等着一会儿记录结论……笔者有时也会到后面看看,发现试管实验,大多数情况下,中后排学生的确看不清现象.
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对于化学课的兴趣将不在,其后果必然是填鸭式教育的回归.为此,笔者也不断尝试着一些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试管实验的认知:用自制的黑白两面卡片放在试管后作衬托;拿着做实验的试管走到学生中去,让每个人都近距离的观察的到现象;走到学生中去做实验……最后发现,每个方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便,或者说效果有限.
在不断地摸索中,笔者在一次观看实验视频时突然想到:渐渐被遗忘的插入式摄像头,利用它将试管中反应的现象投影到屏幕上,效果会不会很好呢?于是,跃跃欲试的笔者在学校教学中展开了一段“试验之旅”.
此后的试验证明,这种方法的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下图).学生通过投影在大屏幕上的视频,可以清清楚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并用自己的话语将之描述并总结.
甚至一些学生几乎都看不到的实验过程,比如溶液的蒸发,学生也能通过视频清晰地观察到现象.
通过摄像头引入视频,让整个班级学生对于演示实验都能无死角观察的到,实验时,学生们的头也都抬起来进行观察了.学生对于演示实验自主地观察总结,比通过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结论,学习的气氛要好太多,这也让笔者的上课效率大大提高.笔者一直将它沿用至今,它也帮笔者解决了上课中演示实验的一大难题.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将视频引入普通的试管实验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更清晰,也能很好地维持学生对于化学课的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由于观察角度所限(例如从上面进行观察的),学生很难观察得到.例如: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在烧杯中的反应、稀盐溶液的凝固温度变化等实验,学生根本无法观察.摄像头投影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起到好的作用.这时如果仅靠教师进行现象的描述,讲解就会显得苍白而无力.这种情况下,可以试试利用实物投影仪辅助进行演示实验.
例如在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内容时,需要补充一个金属钠与硫酸铜的实验来证明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将比它活动性差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第一个班级做完这个实验后,笔者发现:由于钠是浮在液面上的,对于学生来讲,几乎看不清反应的过程.因此,学生对实验的结论也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用摄像头投影的话,看到的画面也是隔着烧杯,看不清楚).所以,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笔者决定调整方法,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结果,在做钠与水的反应和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时,学生能很清楚地借助投影仪看清整个实验的现象:钠块熔成一个银白色的小亮球;在液面上随意游动;伴随着“呲呲呲”的声音;随着钠球的游动,其轨迹上出现蓝色沉淀(与水反应时,轨迹上液体变红).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还能结合实验现象大致分析出实验的产物.与之前那节课相比,这节课在丰富学生观察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观察实验仔细了,学习起来当然也轻松愉悦多了.
对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要尽量理解教材中重难点的内容,通过听取教师的讲解,掌握运用知识点的方法,提升自己解题的能力.而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教材中出现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难点时,一定要运用恰当的方法.
在第七章酸碱盐性质和应用的复习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如下的题型:向下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质量关系,符合上图曲线描述的是:
甲乙A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溶液B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稀盐酸D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粉末稀盐酸
这种类型的题目,牵扯到了一个反应先后的问题.在以前的教学中,一般流程就是简单分析相关方程式后,让学生知道当酸碱盐溶液混合且相互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时,考虑酸碱(性)反应优先.但后来发现,此结论在初中阶段应用其实也并不严密,一旦出现如“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图像”,就不能用上述结论套入.这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点规律性不强,显得有些凌乱,难以理解.
通过这次的实践,笔者发现,对于一些重难点,教师可以将其简单化,在原理的基础上,将其讲透、讲彻底.像本案例中,在离子共存的基础,将物质间反应的先后原理以离子形式讲透彻,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参考文献:
[1]隆平.让多媒体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归位[J].新课程:下,2011(01):45-46.
[2]魏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生理学立体教学模式[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