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善型养老住区的社区营造

2018-04-21 07:04熊涛汤朝晖XIONGTaoTANGZhaohui
世界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随园长者万科

熊涛,汤朝晖/XIONG Tao, TANG Zhaohui

1 社区营造的主要要素

宜居性(liveability)是评价改善型养老住区居住感受的一项重要指标,提高宜居性从居住人群的角度看可以直接改善生活品质,从开发商的角度看可以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从城市的角度看可以带来社区的长治久安。在国内提起养老社区,让人联想起郊区化、隔离、污染、消极等诸多弊端。尤其是在人口高密度的中国,稀缺的土地、增长的人口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中间存在矛盾,如何赢得居民的认可,营造出宜居的社区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社区营造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物质条件、管理体系、文化定位、社区活动等。就物质空间设计层面而言,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特色、生态的社区直接影响到宜居性;就管理体系层面而言,去机构化是重要的一环;就文化定位及社区活动的层面看,符合我国长者使用需求的社区公园、公共交往空间和充分的居民参与都能培育社区和合作的环境。

下面本文从选址、规划设计特色、去机构化、公共交往空间、居民参与、生态社区、社区公园8个方面分析改善型养老社区的社区营造策略。

2 选址

考虑到购买土地的经济成本,新建改善型养老社区大多选址在城市郊区,而选址对于改善型养老社区的实现“改善”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项目的山水资源、城市环境有很大差异,项目从一开始的定位上就应充分考虑选址的特点,利用自然条件营造富有特色的社区空间。

例如,青岛的芭东和园选址在死火山地貌之上的温泉小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图1);苏州的泰康之家·吴园选址在阳澄湖中间的半岛端部,东、西、北三面环水,景观视线绝佳(图2),项目结合选址,突出了项目低密度、酒店式的疗养特色;北京的保利·和熹会选址在北京城西北,背靠燕山(图3),相较北京城的其他方位的平原地形有明显的自然环境优势;海口恭和苑选址在人民医院对面(图4),为大病急救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同时运营商利用自身位于海南的选址优势开展旅居养老项目,并拿出一半用于酒店经营;广州万科榕悦选址在老城区,采用旧建筑改造的策略,成为一个社区嵌入型机构(图5),拥有大量本地客群;杭州良渚的万科随园嘉树的用地性质为旅游用地,选址在良渚文化村内,依山傍水,周边市政绿化率很高,教堂、图书馆、博物馆、美食街等一应俱全,建筑均为大师之作,具有很强的文化旅游社区感(图6),项目也成为了良渚文化村有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项目的特色与选址这个先天因素密不可分,选址也会进一步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设计方案和运营方案。在老城由于高地价的影响,养老社区多以社区嵌入型机构的形式存在;在近郊区选址宜考虑交通便捷、有景观资源的用地;在远郊,项目宜选址方便高铁或高速路到达,必须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或独特的景观资源,而且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联合开发。

1 青岛芭东和园总平面,北区(图片来源:http://www.chinabaden.com/home.html)

2 苏州泰康之家·吴园鸟瞰图(图片来源:http://caijing.iqilu.com/bxxw/2015/0928/2626823.shtml)

3 北京保利·和熹会(图片来源:http://www.hexihui.com/)

4 海口恭和苑区位图(图片来源:周燕珉工作室)

5 广州万科榕悦(摄影:熊涛)

6 良渚文化村总平面图(图片来源:http://q.sohu.com/forum/121/topic/30645925)

3 规划设计特色

社区的用地分配比例、规划结构等具体的规划设计特色在社区营造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北京的太申祥和山庄将一半以上的用地用于建设四合院形制的单层公建和院落式景观,在项目入口区形成了舒适宜人的小尺度中式空间,营造出了极强的社区感,使得“四合院养老”成为了项目的名片(图7)。浙江的乌镇雅园公共建筑占地比例则高达30%,集中建设了集老年大学、会所、酒店等功能于一身的“颐乐学院”,突出了项目“学院式养老”的特色。杭州的万科随园嘉树“十字庭院”的规划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筑上,而是贯穿整个用地规划、景观,因而强化了项目的空间结构,也使项目极具特色(图8)。

可以看出,不同的项目由于不同地域、市场、选址、规模、开发商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设计结果各具特色,大不相同。四合院式的中式社区、柱廊庭院串联的欧式校园、风雨廊连接的酒店式公寓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设计结果,面对的也是不同需求不同地域的长者群体。太申祥和地处京城,市场对四合院和中式园林有较好的接受度;乌镇雅园规模很大,将公建集中建设,形成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学院式老年大学,绝大多数项目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所以项目应按照前期策划和定位,通过社区大的用地分配比例、规划结构等设计手段强化出项目产品特色。

4 去机构化

在国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国内长者包括改善型需求的长者目前更容易接受“居家养老”的理念。改善型养老社区尤其是针对活力老人的社区应尽量看起来不像医院或者养老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去机构化”。例如,万科随园嘉树会所的“十字庭院”,从建筑到室内装修都给人一种星级酒店大堂的感觉,这里也是社区的公共交往中心,因而整个社区具有很强的向心性(图9);青岛的万科怡园则选用日本设计师进行住宅室内设计,装修材料也多选用日本品牌,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细部设计十分到位,机构虽小却实现了长者居住条件的改善,因而入住率达到了100%,像是一个小型酒店(图10);上海亲和源开发团队认为“有厨房的地方才是家”,坚持实现在每个住宅单元内提供明火煮饭的条件,而非很多养老开发商提倡的电磁炉,赢得了许多活力老人的青睐。

8 杭州万科随园嘉树航拍图(http://www.zcool.com.cn/work/ZMTI5Mjc3Mjg=/1.html,摄影团队:Kiwi Shen)

9 杭州万科随园嘉树总平面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10 青岛万科怡园海报(图片来源:www.ezmychina.com)

11 随园嘉树风雨连廊系统(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12 广州万科榕悦的社区种植(摄影:熊涛)

13 嘉兴乌镇雅园的颐乐学院(摄影:熊涛)

14 天津云杉镇养老社区的农业体验大棚(摄影:熊涛)

15 随园嘉树的社区配套(图片来源:http://fdc.fang.com/news/2014-08-29/13652651_1.html)

16 万科榕悦的后花园(摄影:熊涛)

17 随园嘉树大堂后的庭院(图片来源:http://www.keyhouse.cn/xw/2014/6/19032.shtml)

18 乌镇雅园颐乐学院(摄影:熊涛)

19 乌镇雅园颐乐学院静思堂(图片来源:http://gz.house.163.com/14/1224/14/AE839JDO00873C6D.html)

去机构化,可以通过建筑在小尺度层级上的设计实现,也可以通过装修、运营团队的服务实现,这是社区营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舒适的养老社区,不应像护理院、医院或是酒店,而应给人提供家一样的感觉。

5 公共交往空间

万科随园嘉树的会所巧妙结合地形高差,引入“十字庭院”的概念,沿东西和南北两条纵深轴线设置了一组下沉庭院。接待大厅、叠水、小剧场、中心广场一系列公共空间设计,将人们的视线与行为自然引至室外,使室内外空间有机融合、浑然一体。公共空间沿廊道布置,每栋老年公寓均可通过风雨廊连接至会所。整个小区的规划结构也按“十字”展开,沿着风雨廊设室外庭院、组团中心绿化。丰富的公共交往空间让人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彼此接触,建立起社会联系(图11)。

万科幸福家位于北京房山,建筑剖面通过单双廊平面形式的选择、房间进深尺寸的变化、立面进退的变化实现了层层退台的设计,因而每层平面各不相同。花园分布于屋顶、空中和底层,建筑虽然不大,却营造了郁郁葱葱的户外公共交往空间。

经研究表明,公共交往空间拥有潜能,能在居民中营造社区凝聚力和集体精神,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对于时间充裕的长者,公共空间既是交往的平台,也是活力和乐趣的来源,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

6 居民参与

在气候温润的广州,万科榕悦的运营商经常多渠道鼓励长者发展阳台种植、社区种植箱、空中露台、绿化花园等。图书室内提供园艺书籍,花园设置植物识别卡。有些长者可以重新找回乡村生活的简单快乐,有些通过亲近自然获得精神的满足。在运营商的管理下,园艺爱好者的栽植不会在公共区域洒落尘土、造成障碍、影响邻居(图12)。

上海亲和源项目内有一片连续的水体,因而成立了垂钓小组,在制度的约束下,参与者既能体验垂钓的乐趣,也不会出现竭泽而渔的情况。

在乌镇雅园的颐乐学院东南角紧邻设置的幼儿园,幼儿园和颐乐学院在运营时间内会产生奇妙的反应,长者的参与和孩子的成长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图13)。

居民的参与,可以提高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了解和满足长者的意愿,可充分参与的活动,才能得到居民的高度认同,居民主动参与社区的维护和翻新,能够营造出积极响应的社区环境,这也是社区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7 生态社区

生态社区的营造既可以通过主动的绿色节能技术实现,也可以通过规划、建筑的设计实现。天津云杉镇项目以农业体验为特色,项目将一定比例的用地用于建设蔬菜水果大棚和农业体验区(图14)。农业体验区紧邻项目的中心会所,可达性很好;北京万科幸福家采用垂直绿化,层层退台的剖面设计使得每层均有室外绿化露台,成为社区的生态交往空间,在单体楼内营造出了强烈的社区感。

生态社区的营造可以在城市中给长者提供一个接近大自然的环境,充分接触阳光、空气和绿色植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适当参与农业,可以让长者老有所乐;绿化的交往空间,可以营造出舒适的充满生机社区氛围。

8 社区公园

部分改善型养老社区有条件选址在风景区内,例如万科随园嘉树选址在杭州良渚文化村内。文化村为4A级景区,依山傍水,市政设施完善,绿化率高。景区内分布多个知名建筑作品,如基督教堂、图书馆、博物馆等。养老社区和风景区融为一体,环境十分舒适 (图15)。而在空间紧张的广州旧城区,万科榕悦作为一个住宅改造而成的嵌入型社区养老机构,结合场地高差在建筑靠山侧的平台上见缝插针设置一个小花园,花园有假山和水体,虽然小却是整个机构中最富活力的活动场所(图16)。

公园的设计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注重创意性和多样化。例如在杭州随园嘉树中,十字形的平面、会所大堂、下沉庭院、跌水,给人一种五星级酒店的错觉(图17);在乌镇雅园中,颐乐学院通过多拱券的柱廊围合出尺度各异的庭院,宛如置身欧洲的学院(图18),而进了静思堂,经过精细设计的园林给人一种古朴的江南味道(图19)。

绿色的开敞空间可以有效改善高层高密度住宅给人带来的不良感受,同时可以促进社区的发展。设计中应当注意公园的设施配给应尽量贴近居民的实际使用需求。例如,儿童游戏场通常为8岁以下的孩童设计,硬质球场则面向年龄更大些的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更多使用座椅、象棋盘、健身设施。健身角、慢跑径紧邻儿童游戏区布置会鼓励隔代人的接触交往。公园在使用中需要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和改造。

社区公园可以风格各异,但是必须便于长者到达和使用,能够给交往行为的发生提供舒适的环境。社区公园一般是社区的活动中心和集会场所,既是项目的特色空间,也是社区感的重要来源之一,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重点设计。

9 结语

纵观我国已建成的改善型养老社区,实现“改善”目标的过程中,社区营造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养老社区的物质环境、个体行为和社区感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会促进集体行为的发生。下面举例说明:

在乌镇雅园的颐乐学院(图20),在物质空间设计层面上,良好的项目选址带来独一无二的江南水乡资源,因地制宜凸显大学校园式的规划设计特色,学院式的建筑提供了发生交往的物质空间;绿色生态的社区营造出高品质的建筑空间,使得项目品牌特色得以凸显;在管理体系层面,老年大学灵活的管理使长者老有所乐,去机构化的感觉给长者家一般的温暖;在文化定位及社区活动的层面上,适宜停留的社区公园、和丰富的公共交往空间带来了充分的居民参与:该项目一开盘便售罄,装修后的入住率也接近100%。海口恭和苑温暖湿润的南

[1] 王静伟,仲翔. 老年社区研究与实践——杭州万科随园嘉树设计[J]. 建筑学报,2015(6).

[2] 张广群,石华. 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研究——以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为例[J]. 建筑学报,2015(6).方气候、精致柔和的欧式室内设计、酒店式的管理营造了温馨舒适的度假养老氛围(图21),入住率可以达到80%。与之相反的是哈尔滨的什河丽景敬老社区(图22),该项目以销售为目标,不注重社区营造,在物质空间上按照通常住宅小区的设计方法仅提供部分建筑底层作为会所,在管理体系上仅仅依靠物业公司组织敬老活动,结果该项目缺乏人气,空间氛围消极,入住率仅15%,访谈居民得知大量的物业业主都急于转手。再例如天津宝坻的云山镇养老社区(图23),选址紧邻高速公路,居民普遍反映不够“静”,同时距离北京天津市中心直线距离均超过60km,缺乏景观资源,因此即使项目在建筑、服务、生态农场等方面颇具特色,入住率也只有15%。

由此可见,改善型养老社区的建设离不开培育社区,建立起居民和建筑的感情纽带,对增强宜居性至关重要。具体到设计手法上,一般都是通过有效综合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步行导向的公共空间,营造强调本地文化、历史和生态的场所,设置容易到达的多样的公园和开放空间,从而促进长者有效的日常使用和相互交往。例如万科随园嘉树的十字廊道对景观进行了重点设计,既可遮荫避雨,又是发生交往的灰空间,也是长者的散步道(图24),长者们可以游走在公共空间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图25)。

我国正在经历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过程,改善型养老社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调研的经验表明,通过细心的规划和设计实现社区营造和宜居性的提升是实现“改善”目标的有效方法。具体而言,改善型养老住区的规划和设计应注重同居民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顺应生活方式和期望的改变,细心营造出清晰界定、有意义的、任性尺度的高品质空间,吸引居民参与和互动,增进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因此建筑师需要针对今天真实运行着的社区开展创意性的设计,而不能力图把社区强塞入旧的形态。

综上所述,良好的社区营造往往是相互促进的:了解和满足长者的意愿,创意性营造社区、多渠道鼓励居民参与,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认同;进而长者也在这里自发地参与管理、维护这个社区,邻里关系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所以说良好的社区营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物质条件、管理体系、文化定位、社区活动等多方面,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实现居民、城市环境、开发商各方多赢的局面,实现社区宜居性的提高。□

20 绿城颐乐学院(摄影:熊涛)

21 海口恭和苑大堂(摄影:熊涛)

22 哈尔滨什河丽景敬老社区(摄影:熊涛)

23 天津云杉镇养老社区项目区位(绘图:熊涛)

24 万科随园嘉树的廊道和下沉庭园(摄影:熊涛)

25 万科随园嘉树会所平面图(摄影:熊涛)

猜你喜欢
随园长者万科
重庆万科璞园
万科:楼市进入深水区,万科这样做! 万科2020年经营策略披露
大象“长者”会把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万科未来之光售楼处
——长者的期盼">"老博会"剪影
——长者的期盼
万科变身“技术控”
随园捶虾
随园·袁枚
刺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