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2018-04-20 09:59詹方园吴琪
考试周刊 2018年37期
关键词:干预影响因素

詹方园 吴琪

摘 要:重大创伤事件发生后,我们更多关注创伤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忽略了个体存在积极应对创伤事件的能力。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是指在遭遇重大的创伤事件后,个体对抗创伤事件的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积极变化。本文从创伤后成长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干预

一、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

Tedeschi等人发现,个体在创伤性事件后,能从中获得成长,并首次提出并使用了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这一概念。它是指,个体在抵抗创伤性事件过程中体验到的正性心理变化。创伤后成长不是由创伤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在个体与创伤性事件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创伤后成长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认知、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信念和世界观的改变与重构等方面。

二、 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1. 人口统计学变量

研究表明,女性在遭遇创伤事件后,创伤后成长效果更好,这可能与女性擅长宣泄自己的情绪有关。随年龄的增加,个体的创伤后成长效果呈现下降趋势。另外,个体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对创伤后成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创伤后成长与宗教信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 创伤性事件的特征

李松蔚等的研究发现,地震一年后,极重灾区的中学生的创伤后成长水平高于一般灾区的中学生,事件的严重程度与创伤后成长是非线性关系。相对于可控事件,不可控事件中,采取情绪中心这一应对方式的个体,创伤后成长效果更好。对于具体的创伤性事件,创伤性成长因人而异;创伤性事件的类型对创伤后成长没有直接的影响,通过个体对事件的认知、情感评估发生作用。

3. 人格特质

乐观主义和希望是与应对过程的积极结果相关的人格特质,除此之外,开放型和外向型的人格特质也与创伤后成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有的研究发现,乐观与创伤后成长不存在相关关系;另外,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也对创伤后成长有影响,自尊水平高的乐观者的创伤后成长效果更好。内控型特质与创伤后成长错觉存在显著关系。

4. 社会支持

关于青少年的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的创伤后成长呈显著正相关,并直接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重要他人对创伤事件的认知、情感评估与个体创伤后成长呈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可以促进个体重构认知图式,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所以,具有稳定婚姻关系或同伴关系的个体,面对创伤性事件更加积极,成长效果也更好。

三、 创伤后成长的干预

1. 重塑希望

靳宇倡的研究强调,重新建构生活叙事对创伤后成长的重要性,也就是鼓励创伤经历者,积极面对创伤事件,引导他们看到事件的意义。他们还认为,个体辩证思维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创伤经历者辩证地看待创伤事件带来的得与失。创伤后成长不仅需要社会支持力量,也需要个体自身的力量,有研究者发现,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个体和人格特质是开放型、乐观型的个体,能运用积极应对的策略,来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2. 增强社会支持系统

有研究者提出了“良好同伴关系模型”,这个模型强调同伴关系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同伴关系是指完全尊重创伤经历者的陈述和情感,在个体遇到创伤性事件的第一时间,及时给予支持,为他们提供新的认识图式,从而提高个体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创伤经历者学会建立和发展新的社会支持系统。

3. 调整认知结构

相同的创伤事件,不同人的创伤后成长的水平也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对事件的认知不同。因此,帮助创伤经历者调整认知结构非常重要。叙事心理学在治疗创伤经历者上有显著作用,利用叙事疗法帮助创伤经历者解构建构创伤故事,帮助个体改变不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发生。调整认知结构可以为个体提供多方位思考的可能性,引导个体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增强心理韧性。

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创伤后成长也是一样。目前关于创伤后成长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事件发生后的半年或一年后进行测量,因为个体的人格特质不同,创伤性事件不同,创伤后成长发生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纵向性研究,也可以运用对照组研究,研究方法需要完善。

参考文献:

[1]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1996,9(3), 455-471.

[2]Linley, P. A., & Joseph, S. The human capacity for growth through advers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5,60(3),262-264.

[3]涂陽军,郭永玉.创伤后成长:概念、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4-122.

[4]李松蔚,王文余,钱铭怡,高隽,王雨吟,邓晶.对震后灾区初中生创伤后成长情况的调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5),6-10.

[5]刘燕,金奕,赵岳.癌症病人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年,2012,26(1),202-204.

[6]Bellizzi, K. M., & Blank, T. O. Predicting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Health Psychology,2006,25(1), 47-56.

[7]汪亚珉.创伤后成长:灾难与进步相伴而行[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22-128.

作者简介:詹方园,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

吴琪,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学。

猜你喜欢
干预影响因素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