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校园霸凌孩子们需要德育教育

2018-04-20 09:59刘成成��
考试周刊 2018年37期
关键词:德育策略

刘成成��

摘 要:校园霸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教育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校园霸凌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教育的本质意义,而且对校园安全危害很深。小学的孩子们正值花季,杜绝校园霸凌,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关键词:校园霸凌;霸凌定义;德育;策略

一、 校园霸凌的界定及特征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的频发不仅威胁着校园的安全,也屡屡挑战着社会的神经。正确认识霸凌,了解霸凌行为发生的各种特征,才能正确地揭开校园霸凌的“黑面纱”,才能为铲除霸凌打下基础。

(一) 对校园霸凌的界定

校园霸凌是将霸凌主体限定为校园活动有关的人群内,通常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之间。一般认知的校园霸凌是指霸凌者或群体对弱者进行重复伤害的行为,并且形式多种多样。

(二) 校园霸凌的特征

校园霸凌主要涉及霸凌者、受霸凌者、附和者、保护者、局外人等几种角色。其中霸凌者指发动欺凌行为,或者充当主角带领其他同学进行霸凌行为的人员。

校园霸凌主要特点有:

一是霸凌行为发生的群体互动性。霸凌行为不是个别学生的违规行为,而是一个群体的互动过程。

二是霸凌行为实施的手段复杂性。校园霸凌的种类多种多样,与之相对的欺凌手段也是众多。包括肢体上、言语上、网络上等等。

三是霸凌行为的频发性。霸凌不是偶发事件,是长期性的,频发的事件。

四是霸凌行为发生的隐蔽性。一般来说霸凌行为的发生空间和时间都较为隐秘,这种特点使得霸凌行为难以察觉和及时制止。

二、 校园霸凌的原因及其危害

1996年以来,我国把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欺凌行为屡屡发生并且后果严重。

(一) 校园霸凌的原因

一是校园霸凌来源于“社会学习”。当前,暴力文化有日趋泛滥之势,青少年自制力和辨别力较差,但是模仿能力较强,社会不良环境恰恰起了不好的影响。

二是学校德育失效。目前,中国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课程安排重点放在了考试必考科目,忽视了思想品德、综合课程等科目的教学。

(二) 校园霸凌行为的危害

一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每一起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其结果都是悲剧的。不管是霸凌事件中的哪种角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二是严重影响学校教育和德育工作。霸凌事件的发生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原本平静有序的教学秩序,也会被霸凌事件扰乱。

三是影响和睦的家庭关系。校园霸凌行为影响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孩子受到欺凌后,一部分家长虽然想关心孩子,但是方式方法的不当,也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伤害。

四是暴力因素给社会埋下安全隐患。校园霸凌行为直接伤害的是孩子,但对学校、家庭、社会也会造成严重影响。长此以往,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青少年学生。

三、 加强德育教育,解决霸凌危机

小學是孩子学习和形成价值观、道德观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所以,这个时期一定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并且始终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上好人生的第一课。那么,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 从师做起,变“灌输教育”为“引导教育”

一要师德过关。教师要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施教,以德育人。

二要师规过硬。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三是师表过人。教师一定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得到学生的信任。让学生们愿意围在教师身边,问问题,说心事,形成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二) 整合拓展,变“断点教育”为“全面教育”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德育。其实,所有的学科都与德育不可分割,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整合知识,化教育为德育,贯穿于课堂之中。

二要在课外活动中拓展德育教育。比如,在科普实践活动中,在国旗下的讲话、讲座类活动中,在运动会等竞技类活动中,都可以培养学生爱自己,爱科学,爱国家的精神。

三要在日常生活中拓展德育教育。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是规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及时联系,及时沟通,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 学会宽容,变“惩罚教育”为“责任教育”

一要慎用惩罚手段。对教育来说,惩罚仅仅只是手段,永远不是目的。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承受的溺爱较多,自我意识相对较强。面对这样的学生,更要讲究好办法。

二要善用沟通手段。很多学生犯错并不是自己的主观原因所引起,而是由家庭影响、环境因素、具体场景所引起,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反而会起负面作用。教师要经常与犯错的问题孩子们谈话沟通,主动和孩子们交朋友。教师只有善待、关爱学生,学生才会由衷地热爱学校和老师,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三要巧用认知手段。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在向家长的期望、老师的教诲、社会的需求负责,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他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因此,校园安全问题更不容小觑,杜绝校园霸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日常行为去感染孩子,共同为孩子打造健康、和谐、乐观的学习生活氛围。只有这样,不和谐的校园才能恢复平静,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才能安心求学,花季少年们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郑永延.德育发展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2]刘济良.德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庞红卫.从校园危机干预透视校园文化——基于对中小学校园危机干预现状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

作者简介:刘成成,山东省德州市,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宁城街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策略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