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祠堂的时代特征

2018-04-20 10:56白宪波
关键词:柱础杏坛建筑风格

白宪波

(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部,广东佛山528300)

一、顺德祠堂概况

“顺德祠堂南海庙”的俗语流传至今,足见顺德祠堂数量之多,品质之精。顺德祠堂是顺德传统古建的一朵奇葩,集顺德传统古建之精华于一身,是顺德的城市标志。顺德祠堂始建于宋末,兴盛于明清两代,历朝历代的重修、重建已使顺德祠堂难寻原貌,如何按特征划分顺德祠堂兴建的年代是摆在学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保存至今的顺德祠堂看,顺德祠堂的早期建筑风貌早已不存。顺德祠堂虽然始建于宋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能保存顺德早期祠堂建筑风貌的几乎没有。有的被毁,如建于宋代的北滘碧江苏氏大宗庙(簪缨堂)(毁于元代兵燹)[1]9;有的因多次重修、重建,原貌早已不存,如北滘桃村报功祠(先贤祠),据记载,该祠始建于南宋末年,历经明天顺四年(1460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2016年等多次重修。目前该祠主体建筑风格为清代,存有少量明代建筑构件。

入明以后,顺德民间开始陆续建造家族祠堂,如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建逢简刘氏大宗祠,明天顺七年(1463年)张戟兄弟建伦教熹涌张状元祠等,但这些祠堂抑或因被毁,或因多次重修、重建,明早期建筑风格亦早已荡然无存了。

能够保存至今的顺德祠堂,绝大多数都经历了多次的重修、重建,故同一祠堂各时代建筑构件并存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那些建造年代较早的顺德祠堂。像北滘桃村报功祠、逢简刘氏大宗祠等那样,由于多次重修、重建,原貌早已严重不存的顺德祠堂,还有乐从水藤隔塘邓氏大宗祠、勒流黄连何氏大宗祠、陈村绀现甘村甘氏宗祠、陈村石洲文海松庄仇公祠等。

顺德祠堂保留下来的最早建筑风格是明晚期的建筑风格,这与明嘉靖年间国家的建祠政策有关。嘉靖十五年(1536年),礼部尚书夏言上《令臣民得祭始祖家庙疏》称:“臣民不得祭其始祖、先祖,而庙制亦未有定制,天下之为孝子慈孙者,尚未尽申之情……启诏天下臣民冬至日得祭始祖……启诏天下臣工立家庙”。很快嘉靖帝就下诏批准了夏言的建议。从此,“明世宗采大学士夏言议,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于是宗祠遍天下,吾佛诸祠亦建于此时,敬宗而收族焉”[2]。夏言的奏疏,拉开了明嘉靖以后顺德大规模兴建祠堂的序幕,此后顺德成为佛山“宗祠遍天下”的代表,并留下“顺德祠堂南海庙”的俗语。

据2005年初顺德区第二次文物普查统计,顺德区现存祠堂476所,占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顺德祠堂的时代特征

根据顺德祠堂的主体建筑风格,我们可以将顺德祠堂分为明代、清中期和清晚期三个时期。

明代,顺德祠堂多采用覆盆式八角形柱础,上配八角形石柱;或采用覆盆式圆形柱础,上配圆形木柱;或采用龙舟式屋脊,明式梁架等;个别祠堂采用红砂岩或蚝壳作为墙体建造的主要原料,有的还在屋角处用弯弯的梁架做出别具特色的“升起”(见图1)。顺德现存祠堂建筑风格为明代风格的,有北滘桃村黎氏三世祠、北滘桃村李氏大宗祠、杏坛逢简刘氏大宗祠、杏坛逢简存心颐庵刘公祠、杏坛逢简黎氏祖祠、杏坛马齐东庄陈公祠、杏坛吕地遁叟吕公祠、陈村仙涌朱氏始祖祠等。初看杏坛逢简存心颐庵刘公祠,并听说它建于明代,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它年久失修,故屋顶中间部分塌陷了,其实刚建好时它的屋顶就是这样,中间低两边高,这是故意做的“升起”,是顺德明代祠堂的标志,寓意“步步高升”。(见图1)

图1 杏坛逢简存心颐庵刘公祠

入清以后,顺德祠堂的明代风格并未立即退去,而是在小有变革中保存至清康熙年间。清初所建,依旧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的祠堂,有陈村仙涌六世朱公祠、陈村石洲文海松庄仇公祠等。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清中期,顺德祠堂形成了自己的新风貌。覆盆式不再流行,代之而起的是方式柱础及方式石柱,屋角处的“升起”也不再流行(见图2)。清中期顺德祠堂,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乐台式”头门祠堂的柱础和石柱,即方式柱础及方式石柱。这一时期顺德祠堂延续了明代祠堂的龙舟脊,以及头门外侧的木质隔架科。顺德现存祠堂建筑风格为清中期风格的,有杏坛上地松涧何公祠、杏坛龙潭青岑梁公祠、杏坛麦村了吾麦公祠、杏坛麦村渭川麦公祠、北滘桃村仰榕李公祠、北滘莘村梁氏宗祠、北滘莘村秋泉梁公祠、乐从沙边何氏大宗祠等。

图2 杏坛麦村了吾麦公祠

清嘉庆时期,顺德祠堂的清晚期风格正式形成。清晚期的顺德祠堂,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这一时期,顺德祠堂建筑风格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博古脊开始流行,并大规模取代龙舟脊,之前流行的龙舟脊,在这一时期成为少数孤例;2、之前流行的覆盆式、方式柱础不再流行,代替它们的是出戟式、仰盆式等柱础,种类繁多;3、头门外侧的隔架科由木质演变为石质;4、壁画出现等(见图3)。顺德现存祠堂建筑风格为清晚期风格的,有北滘碧江都宁程氏大宗祠、龙江世埠南隆黄公祠、龙江苏溪勉夫周公祠、乐从杨滘马氏宗祠、乐从大罗侍郎曾氏宗祠、杏坛桑麻南庄苏公祠、杏坛古朗日东伍大夫祠、均安三华巨源欧阳公祠、均安三华浩川欧阳公祠、陈村仙涌叶氏大宗祠、北滘西滘月友区公祠等。

图3 均安三华巨源欧阳公祠

光绪以来,顺德建造或重修、重建的祠堂延续了清晚期的建筑风格。这一时期顺德建造的祠堂主要有龙江坦西张氏九世祠、龙江仙塘赖氏大宗祠、乐从腾冲接平刘公祠、乐从荷村省轩刘公祠、乐从荷村藏叟刘公祠、杏坛逢简和之梁公祠、杏坛逢简雪松梁公祠、杏坛昌教奉直大夫祠、杏坛昌教碧川黎公祠、陈村潭洲吴氏大宗祠等。

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顺德祠堂构件

(一)柱础——顺德祠堂的时代标尺

在顺德,最能体现祠堂时代特征的建筑构建是柱础,可以说它就是顺德祠堂的时代标尺。柱础位于中国传统殿堂式古建檐柱、金柱、中柱、山柱底端与台基之间,上顶柱子下立于台基之上,防止柱子底端腐蚀、损伤,是用以延长柱子使用寿命的专用建筑构建,也是中国传统古建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为石质,故多能保存至今。

在顺德,柱础主要应用于祠堂、神庙,以及少数高等级古民居之上,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覆盆式、莲瓣式、方式、出戟式、仰盆式、瓜棱式等等。其中覆盆式又可分为圆形、八角形两类(前者仅见于中堂和后堂,不见于头门;后者多见于头门,甚至成为明代顺德祠堂的标配);仰盆式分为圆形、四角形、八角形、菊瓣形等多类;出戟式分为四方出戟、八方出戟等几类。顺德祠堂所用柱础几乎涵盖上述所有类型柱础。

顺德祠堂所用柱础虽然种类繁多,但并不复杂。早期,顺德祠堂所用柱础均为覆盆式,方式柱础仅见于清中期所建祠堂,亦多见于头门,时代特征鲜明。其余出戟式、仰盆式、瓜棱式等柱础虽然纷杂,但均为清晚期顺德祠堂所用柱础,年代越晚越纷杂(见图4)。值得一提的是莲瓣式柱础主要应用于清顺治年间和康熙早期,由于数量稀少,故不作为辨别年代的依据(图5);出戟式竹节形柱础,仅见于清同光时期,时代特征鲜明,这一现象亦可从同时代的顺德神庙处得到佐证(图6)。

图4 顺德祠堂各代柱础示意图

图5 莲瓣式柱础

图6 出戟式竹节形柱础

(二)其他具有断代意义的建筑构建

梁架结构也是辨别传统古建年代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古建的梁架多为木质,极易腐蚀、蛀毁,故年代久远的梁架很难保存至今。北滘桃村报功祠后堂保留有部分明式梁架,是顺德祠堂中不可多得的断代标本(见图7),其正梁上甚至刻有“大明天顺四年岁次庚辰十月二十九辛未日合乡重建”的字样(见图 8)。[3]

图7 报功祠保留下来的明式梁架

图8 报功祠带纪年的正脊

青砖是顺德祠堂墙体的主要原料,一般来说明代青砖大于清代青砖,但由于差距太小,一般人很难分辨。由于资源限制,顺德人也用蚝壳作为祠堂墙体的主要原料。蚝壳是采自河床的一种贝壳,体积较大,用作墙体材料即可抗震又可隔热,形成冬暖夏凉的效果,在顺德人们把以蚝壳为主要原料的墙体称为“蚝壳墙”。明代之前顺德就已经大量开采蚝壳,建造“蚝壳墙”了。清乾隆七年(1742年),顺德知县徐龙章认为开采蚝壳不但会伤及本县“龙脉”,而且严重破坏水利,故命令禁采。所以当我们看到祠堂墙体为“蚝壳墙”时,就基本可以判断该祠堂建于清中期或之前了(图9为典型的蚝壳墙)。

图9 北滘桃村黎氏三世祠蚝壳墙

壁画是顺德传统古建装饰艺术上的一朵奇葩,作为依附于建筑墙体之上的特殊艺术形式,它广泛存在于顺德的祠堂、神庙、民居和门楼等传统建筑紧邻屋檐下的山墙之上,与砖雕、石雕、木雕、灰塑等共同构成了顺德传统古建的装饰艺术体系。壁画在顺德祠堂中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因为顺德祠堂中现存最早的纪年壁画出自北滘龙涌谈氏家庙的《张旭醉酒图》,该壁画落款为“嘉庆十六年(1811年)横溪袁添”[1]104-105。也就是说,清中期以及清中期之前顺德祠堂是不用壁画来装饰的。

清代晚期,顺德各家族重视教育的现象越来越普及,家庙、宗祠、书塾、私塾、书院等混为一体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如北滘莘村曾氏家塾、北滘碧江亦渔遗塾、均安三华峻峰家塾、乐从小布时庵家塾、乐从沙滘翼堂家塾、杏坛马齐崑山书塾、杏坛居委苏氏家塾、杏坛龙潭传经家塾、杏坛桑麻静存家塾、杏坛高赞崇义家塾、杏坛南朗锦石书塾、杏坛昌教昌教乡塾、陈村潭洲绣圃家塾、容桂马冈冯日新家塾等,均建于或重修于此时。这一点虽不可作为辨别顺德祠堂年代的绝对依据,但亦具参考价值。

(专此致谢:本文所用图片由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提供)

参考文献:

[1]苏禹.顺德祠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王鹤鸣.中国祠堂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54.

[3]凌建,李连杰,舒翔,等.顺德文物[M].香港:中和文化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07(8):81-82.

猜你喜欢
柱础杏坛建筑风格
唐代宫廷建筑柱础石探析
“杏坛”之“杏”不是“银杏树”
“脚下的风景线”——柱础
杏坛学人风采
绍兴地区传统柱础样式演变及保护研究
芳华正茂 杏坛春来
——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分区赛掠影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中式建筑风格设计中传统窗花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