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8-04-19 14:26赵莉
活力 2018年24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

赵莉

【摘要】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要努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跨境电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技能的重要方式。基于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本文探讨面对跨境电商的挑战,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跨境电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传统的国际贸易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跨境电商是指突破传统外贸形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网络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达成交易、完成支付、实现产品贸易的一种新型贸易形式。受国际经济形势下滑影响,近几年我国传统对外贸易持续萎靡,国内生产企业寻求新的出口渠道,出口企业努力突破瓶颈期,实现企业的升级转型。同时,国家政策期许,出台有力措施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电商交易额在对外贸易交易额中的比例越来越高。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占进出口总额比重高达19%。其中,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5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1.2万亿元。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状况

2015年,教育部在其发布的《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校要把办学目标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上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迅速发展,这都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挑战。

根据《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企业普遍希望跨境电商人才来源于复合性学科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熟悉对外贸易流程,能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外贸业务的人才,即“英语应用能力+外贸知识和实战技能+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力”。企业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倾向于招聘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常只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无法立即满足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通晓国际贸易惯例,但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能力欠缺。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语言未与电商结合。实践教学一直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难点,其教学内容与形式应根据跨境电商环境进行改革。

二、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根据《商务英语国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跨文科知识,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能从事商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指出: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培养规格、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自主设置和动态调整。(王立非,2015)但目前很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重点仍是培养学生传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对商务实践能力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明确的目标。

(二)商务实践课程群不完善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设置了相应的商科课程,但未设置相对应的实践课程,导致商科课程的理论学时数远超实践学时。多数高校的实践课程仍集中在英语语音、英语口笔译等基本语言技能。课程设置和实践类课程理论比例失调,极少有互联网跨境电商的课程。

(三)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与企业跨境电商经营实践相脱节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虽然加大了实践学分的比重,但是实践主要依靠商务英语仿真教学软件,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有所感知了解,但是这些软件的程序相对简单,每项业务只能按照软件既定的步骤开展,操作相对简单机械,无法使学生真实感受实际业务过程中的复杂性、风险性和精细性。同时,软件是由开发公司按照当时的外贸业务流程设计的,对商务场景的模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后进性,且软件多根据传统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缺乏跨境电商实操,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虽然模拟软件能够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些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但与真实的跨境电商操作脱节,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单纯为完成实习拿到学分,缺乏内在的创新创业动机。甚至有的学校未配备相应的商务英语语言实验室,学生仅通过课程上观看视频,进行简单的商务活动模拟来进行商务英语的学习。学生没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商务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

(四)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目前,多数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形式为企业到学校招聘,高校派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这种合作模式中,双方都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在每年毕业季企业需要招聘新人,高校需要为学生寻找实习场所时,或企业有临时人才需求时,高校和企业之间才建立联系。这种校企合作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高校难以寻找到合适的长期合作的载体,不利于实现应用型高校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一)明晰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依据国家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制定的质量标准和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的重心向跨境电商倾斜,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英语与客户进行在线商务沟通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各大电商平台的操作规则,了解互联网形势下外贸各项工作的变化和操作。

(二)实践课程改革

整合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多元化课程体系,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推进第二课堂,如开展电子商务平台大赛、模拟业绩大赛、模拟商务谈判大赛等,以推进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和进展。为使教材体现跨境电商的新发展,可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弥补跨境电商教师水平不足的缺陷。

(三)实现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内涵式发展

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积极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合作多局限于企业来校招聘进行人力资源补充和学生去企业参观或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很难接触企业的实质业务。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计划未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不能真正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内涵,找到合适的长期合作的企业,邀请企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学生顶岗实习,接触电商平台的实际操作。

(四)积极参与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合作项目

跨境电商产业园是适应跨境电商的发展,帮助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设立的产业园区。国内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大龙网与江苏沛县经济开发区政府于2017年共同投资组建了一个跨境电商产业园。该园区是一个平台式、聚焦式、吸附式、新业态模式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2017年7月该园区与国内高校合作启动外贸经纪人项目。我校两名同学参加了此项目。该项目采取课程培训与线上实训结合,学生接受国际贸易实操课程、网络营销技巧、跨境电商专业基础课程和电商平台实操课程的培训。实训采取模塊化形式,立足于跨境电商运营理念与业务流程的完整性。通过培训,学生对外贸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于国际物流、国际结算、国际单证等业务环节有更深入的了解。初步了解论坛营销、联盟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网络营销方式的特点,了解全球速卖通、亚马逊、eBay、Wish等电商平台的操作规则和异同。然后由学生组建项目运营团队,对接园区人驻企业产品,开展实训。以速卖通、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为基础,通过产业园区的企业获取产品,就产品的目标销售国家、消费人群和市场份额进行分析。业务流程包括选品、产品拍照上传、数据分析、网络营销、运费计算、包装发货等。在实际实训运营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与客户的线上沟通能力,也可以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

结语

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要积极应对外经贸活动的转型,在人才培养尤其是实践环节的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举措,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