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探索研究,发现物理教学中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低下的原因,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在物理教学中显著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被普遍使用和鼎力推行。我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要求更改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凸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国家现在重视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论,倡导在物理教学中普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和研究。
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获得了不少实践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在大多数课堂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待上课教师小组讨论的口令一宣布,学生迅速转头,热烈的讨论声马上充满了教室,合作学习小组里好像每张嘴都在抢着说,但是谁也听不清谁说的话。过上几分钟老师一叫“停”,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了,学生开始汇报……这一情景说明了现在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未经选择,目的不明确时机也很随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或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交流、讨论就结束了。组员的发展机会不均等,表面上看好像全部参与,实质上是好学生说了算学困生只能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学生缺少合作意识、技能,不会合作、倾听,学生以自己为中心没有进行相互交流补充、相互学习等等。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提出了《在初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以期通过实践、探索、分析、研究显著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性。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想方设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而没有考虑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有实效是不是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本质问题。
经过本人对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及应用,对于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结合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科学建设合作学习小组,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
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科学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优化组合分组。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不同角色。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中讨论式、课后研讨式“查漏补缺”三种。
二、 在物理教学中科学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保证
在教学中一部分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内容的课都采用,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过一会儿用一次。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要么交流讨论的问题没有价值,要么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小组合作学习一会儿,没说几句,就被教师叫停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仅注重形式,安排随意、零乱,没有实效性。因此,科学安排合作学习的时机非常重要!
1. 当学习任务繁重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繁重需要多个同学合作才能完成时。尤其是一些物理实验,需要几位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一个同学要指挥,一个同学要操作,一个同学要帮助操作,一个同学要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现象等,然后分析得出结论。学习任务的总目标明确,有使命感。还有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如教材中以“学习包”、“科学窗”的形式出现的知识,需要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以致用、“内化”和“迁移”,需要学生有目的地去搜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信息,并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像这类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任务重,时间紧,学生不容易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快捷、高效。
2. 当学生思维出现困难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遇到疑难问题或综合性问题,需要突破思维上的障碍时,由于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局限,让学生一个人独立思考时考虑问题通常不是很全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交流讨论、相互补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1+1>2的效果。特别是出现一些教学难点的时候,创设情景或条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通常比物理教师反复讲授、说教效果好。
3. 当遇到开放性问题或一题多解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遇到开放性问题或一题多解,需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尤其是物理课程标准中学习要求为“应用”的内容,通常需要以一个知识点或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相关知识内容,分析、解决新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每个同学分享一个方法、思路,同学们就会有多个方法、思路,小组与小组之间也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方法、思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能将问题讨论得更透彻、更深入,并最终得出理想结果。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延伸、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 科学安排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通常不是贯穿于整节课,往往和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的自学相结合。我们要根据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科学地安排各教學环节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 恰当的合作评价,适当的奖励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巨大驱动力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持续并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需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奖励。可以先让小组自评,对自己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表现进行互相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然后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员的参与状况,组员学习的效果,学习结果的汇报,对其他组意见的修正和补充,合作的技能等方面进行恰当的点评和适当的表彰奖励,以激励学生。
总之,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在物理教学中要科学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优势,确保实效性。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党桦.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偏差”行为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43-46.
[3]斯莱文R.E.合作学习的研究[J].王坦,译.山东教育科研,1994(11).
作者简介:
郭秉柏,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