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的修订,新教材的使用,将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老师把作文教学的中心放在文章写法的外在规律上,诸如开头结尾、结构层次、规范语言及记叙抒情、议论推理等,而对学生的写作内驱力的关注和培养重视不够。作文教学模式单一:布题——习作——讲评。评改只重结论,忽视过程。作文教学一直陷入“费时多,见效慢”的困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一观念的转变,无疑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曙光。
作为语文老师,我希望借当前课改的春风,把作文教学和当前课改紧密结合,采用开放的、活动式的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向生活,关注现实,写出有灵性的文章。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一致,说写并重,都要让学生受到最好的训练。学生也只有养成较好的口头表达习惯,具有较高的语言素养,今后才有可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故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有说话和演讲的自信,激发他们说的兴趣。如初一第一堂语文课,可以先不讲课文,而抓住新生渴望认识别人,也渴望被人认识的心理,先示范性地作自我介绍,然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介绍自己,刚开始有些人不好意思开口,慢慢地就大胆地站起来发言,情绪激昂,这便是一堂成功的口语训练课。此外,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让同学们讲幽默故事、笑话,或以某个话题(如“我的个性”“我们的共同爱好”)让每人做1~2分钟的即兴发言。活动课开得生动活泼,连平常胆小的同学也能临场不乱,变得敢说话、会说话了。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对口语的训练,应采取兴趣和实用相结合的方法,贴近学生的期待和需求,让学生有兴趣说,且能坚持说下去。
二、 以读带说,以听促说,提高写作能力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除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越多,积累的知识越多,便不愁写作的素材,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输入和学习。
此外,应该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首先要能听得懂,才有交流下去的可能。强化学生的听力训练,让学生可以在较为自信的态度下提高说的能力。可以开展“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听记活动,即由一位同学在课前介绍,听者补充内容,最后每位学生以书面形式上交。总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文本于语。”即能说是会写前提和基础。当然,说话和写作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口头的语言或许不免凌乱些,芜杂些,写到纸面上去可得要求其精确、整齐、干净。这个要求不是另外去造一种语言,只是要把语言运用得更精练些。
三、 构建充满活力的作文教学,激活学生写作内驱力
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只有在学生的写作内驱力被激活后,才能把写作变为自觉的行动,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要摈弃传统的注重传授所谓“技巧”“经验”的“满堂灌”的写作教学模式,给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设置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创设一堂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如分组合作式教学,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审题,独立成文后互评互改,形成佳作。既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团结合作、共同提高的教育理念,又使学生向“学习发展”的主体角色转变,让学生在合作中沟通交往,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触发他们内心的体验,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使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关键,牵一而百发。倘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能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作文教学定会有新的转机,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韩秀叶.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2]嵇庆法.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与对策[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4).
[3]陆大雁.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0(08):50.
[4]蒋文娟.如何改进初中作文教学——以生活作文《让生活充满感动》为例[J].写作(上旬刊),2015(06):72-75.
[5]沈海波.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05):73.
[6]芦艳红.加强口语训练,以“说”促“写”——浅议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上),2013(05):13-14.
作者简介:
郑玉勉,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培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