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无论是在提高认知,还是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语文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语文的有效学习不能不关注。都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同样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但是在小学这个学生认知有限的前提上,老师要怎样让同学充分理解语文教材蕴含的深层含义呢?作为教师我们要构建阳光的课堂,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充满阳光;课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教育工作者怎样展开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大多以老师讲课为主,下课主要是同学完成相关的作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教育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转变观念,意识到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时的那个分数,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注重对学生人文内涵的渗透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大事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合学生的阳光课堂。
一、 引入故事,增添趣味性
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们大都童心未泯。因此,故事對他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将同学们带入将要学习的课文。
例如:学习《郑成功》和《轮椅上的霍金》,这种名人传记以及带有科普性质的记叙文,课文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一个心智都未成熟的小孩聚精会神的听课有点困难。为此,我个人是采取在课前花几分钟先引入一下这些名人的趣事,讲一讲这些名人小时候的糗事。首先先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然后再进行正式教学,尽量避免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呆滞地望着你。
例如:学习《三顾茅庐》这种从经典名著中选取出的课文,我准备引入一些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和诸葛亮当时面临的困境的故事,然后我再拓展一些诸葛亮在蜀国做出的丰功伟绩的故事。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减少对名人的距离感,缩短存在的时空差距,认识到名人在生活中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只是对待工作特别严谨,而且还可以从名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中得到学习的启发。
二、 培养学习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预习,同学们能对这篇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也必然会在预习中产生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能更加紧凑的跟紧我们老师的步伐,学习到老师如何讲课的流程,这样日复一日,终有一天学生们会有自己学习的思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着重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进而灌输学生要有单独思考问题的意识。
例如:学习《虎门销烟》,我会首先让同学们回家把这篇课文认真看几遍,做到能大概说出这篇课文到底写的什么,试着找出文章的主旨句,然后再去上网搜集一些林则徐的事例,例如:林则徐如何与来自朝廷内外各方势力进行周旋,然后在虎门进行这场伟大的爱国的烧毁鸦片行动。这场禁烟行动之后,林则徐后来的情况如何。同学们在上课前看过这些故事,对林则徐能有一个更加鲜明的印象,更好地把握对这篇课文的主旨,更能体会到每代国人的爱国情怀。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也很好地为同学们树立了一个爱国的榜样。
三、 深入实践,感受生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仅仅只是我们老师在讲台光秃秃的讲课,没有一点实践性的课程,犹如纸上谈兵,有的学生还是只会死记硬背,不懂得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到的素材尽可能选贴近生活实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
例如:学习《放飞蜻蜓》,可以在夏天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带着同学们去草地上寻找蜻蜓,为什么选择在夏季呢?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已经知道,稚虫成为蜻蜓一般都是在6到8月份。到时,我们可以拿着补蜻蜓的工具在不伤害蜻蜓的情况下捕捉蜻蜓,然后近距离的观察蜻蜓的结构。
四、 制造多媒体情境,让同学身临其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中。一来多媒体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只有静态的画面和干巴巴的文字的弊端,二是图片比文字更容易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将静态的文字画面转变成动态,立体的图画语言,不仅能带动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的体会和感受文章的内在思想与情感。
例如:学习《黄果树瀑布》,在正式对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我会先给同学们放一个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让同学们透过视频感受一下动态的瀑布和在课本上的瀑布有什么不同,这样既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印象又可以加深对安全防护的意识。通过这些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在很大程度配合老师的说课又能起到一定的辅助的效果。
五、 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提升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重要的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格以及能力方面的培养。只有学生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阳光所在,就一定会在课堂上发光发亮。
参考文献:
[1]王扬.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
[2]赵冬英.将小学语文引向“阳光”地带[J].学周刊,2015(10).
[3]徐作义.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阳光―小学语文教学浅谈[J].成功(教育版),2010(86).
作者简介:
张秀芹,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古营集镇武桥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