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诗歌教学要求是:“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运用各种朗读技巧来体味古诗的意韵是高年级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古诗教学;音韵美;春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其五)》《绝句(迟日江山丽)》《春日》
【教学设计】
一、 以诗引入,忆“春之诗”
1. 出示小诗:“把春天寄过来,如何?湖边的白鹭翘首以待,枝头的新芽探头探脑。我,双手已经放在胸前。”喜欢这首小诗吗?我想把春天从诗里邮寄过来,把它从古代邮寄过来,怎样?
2. 在你眼里,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我们古代很多诗人都为它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回忆回忆,你能背诵一两首吗?
3.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里的“春天”——出示组诗。
二、 用口读诗,品“节奏美”
1. 自己念念这三首古诗,特别要注意读好字的读音和诗的节奏。
2. 指名读,教师正音点评。
3. 出示节奏,引导读出节奏美:古人读书是慢条斯理、摇头晃脑的,停顿的地方声音可以稍微延长一些,读出古诗的韵味。
4. 齐读。
三、 用眼看诗,赏“春如画”
1. 你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找一找,说一说。
2. 交流揭示:《江畔独步寻花》“春光”“桃花”,《绝句》“春风”“花草香”“燕子”,《春日》“东风”“万紫千红”。
3. 小结:在这三首诗中,诗人都写了“花”,现如今“花”“燕子”“鸟”“东风”等都成了春天的代名词。这些事物就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思的“意象”。现在很多意象都已经约定俗成,比如“折柳”,柳与留同音,代表着离别。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留意一下,把书中的意象找出来,更有助于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4. 这些意象串联起来,是不是构成了一幅幅画面呢?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请大家抓住意象,借助注释,发挥想象,将你看到的一幅幅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板书:景语)
5.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①小组共同确定合作学习的一首古诗;②先自己学习,试着根据注释,发挥想象,将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③在组长的带领下,全组交流,形成小组的发言;④学有余力的小组,也可以多挑战几首古诗。
6. 全班交流:①第一首:诗人问谁“可爱深红爱浅红”?(自己、别人、读者)引导读出“可爱深红爱浅红?”问句中声调的上扬。②第二首:诗句中小燕子为什么要飞来飞去?诗句中鸳鸯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引导读出一动一静,声调轻重的变化。③“谁等闲识得东风面”呢?(诗人杜甫、人们、世間万物)引导想象:这“万紫千红”的画面到底是怎样的?作者就像一个写意派的大画家,虽没写万紫千红之景,但我们仍能想象出当时百花齐放的样子。引导“万紫千红”可以读得重一些,运用重音感受万紫千红的画面。
四、 用心品诗,悟“诗中情”
1. 我们读懂了诗的意思,读出了诗中的一幅幅画面。其实,诗中不仅有画,诗中还含情、还立志。纵观三首诗,你能从诗中找出一、两个字是直抒作者的胸臆,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的吗?(板书:情语)
①第一首——“爱”“独”,补充介绍:诗人杜甫饱经离乱之苦,暂居四川成都,建了草堂,独自在江畔散步,写了一组七首绝句。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则无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但此诗结句又写爱花,“可爱深红爱浅红”,任人自择,情趣盎然。引导读出诗中“哀愁里藏着喜悦,喜悦中又透着哀愁”之感。②第二首——“丽、香、融、暖”,全诗虽无一字直抒胸臆,但丽、香、融、暖奠定感情的基调,萦绕着“春光无限美好”之意。指名读,引导读出“万物欣欣向荣”之态。③第三首——“等闲”“胜日”,补充介绍: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泗水”是孔子的家乡和讲学的地方。想想:“万紫千红”除了指烂漫的春光外,还可能会指什么呢?引导读出“万紫千红”的春景,感受孔学的博大精深。
2. 有景,有情,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景语皆是情语啊,难怪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如是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表面上读的是诗的景色,其实表的却是作者的感情。3.积累背诵古诗。把春天从古代邮寄过来,把春天从诗里邮寄过来,你想怎么把这些春天的古诗永远留存?
那咱们就把它们先用记忆把它们留存下来吧!选择你最喜爱的一首背一背。
五、 课外延伸(选做)
1. 比较这三首春天的古诗的不同之处。
2. 拓展阅读:《惠崇春江晚景》《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了解其意象,品读其诗意,感受其诗情。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低年级阅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中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高年级古诗教学,更多的应该关注运用朗读的技巧方式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感情。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他的古诗教学时,也曾说过,他的古诗教学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不求甚解、熟读成诵、滚瓜烂熟。
于是,这节六年级的古诗诵读活动课,我没有另辟蹊径,而是按照传统古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美、形美、意美,作为一节诵读课,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声调、重音等朗读体验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阅读实践:一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让学生通过在停顿处声音的延长感受古人阅读的慢条斯理、音韵留长。二是在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中画面后,引导学生体会诗的表达手法,运用声调抑扬顿挫、声音轻重缓急等朗读技巧来感受诗的魅力。比如,“可爱深红爱浅红”的问号处,通过语调的上扬读出诗人的闲情。“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通过声调的缓急读出动静的相映成趣。三是在学生悟情之后,《江畔独步寻花》中喜悦里淡淡的哀愁,《绝句》中“春光无限美好”的直白之爱,《春日》里寓抱负于春景的那份壮志,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中一一绽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时“有道亦无道”。
作者简介:刘静,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