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内在情感体验经验,与语言文字产生共鸣,促进学生体验性阅读,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培育学生语感。
关键词:体验性阅读;多种方式;语文教学
体验性阅读是指学习者本人切身经历阅读活动,如朗读、思考、想象、动手操作等,以获得真切的感受、体验的阅读过程或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語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那么,语文课堂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些思考。
一、 凭借想象,体验语言情境
想象可以使学生进入课文语言所描述的情境,体验、感受语言形象,为理解语文内容和感悟思想感情奠定形象基础。小学课文不管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每篇课文都是客观生活(或客观事物)的描绘,教学中须引导学生在目视、口诵、心惟的同时,借助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使文中的人活脱,景活现,物活化,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从而体验课文情境。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想象体验读了第一段,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了二至五段,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读后再让学生口述头脑中的一幕幕“景象”。这样,通过想象,写景的语言文字就成了一幅色彩明快的草原风景图;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柔美的小丘、如大白花的羊群;写事的语言文字就成了一幅生动形象的主客欢聚图;热情迎客、激情会客、盛情款待、深情联欢;一切如在眼前。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经历了一番形象之旅途,也体验了文中所描之景,所写之事,所抒之情。
二、 凭借生活,体验语言内涵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这些句段的含义,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得到理性的理解,却无法得到感性的体验。为此,应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画面与语言画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依靠自我体验,将语言情理化作自身真切的体验与感悟。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命运给予他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一片绿荫。”我在教学时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师: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句话你想到哪些人?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我想到海伦·凯勒,她因为一场高烧而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面对残酷的命运,她并没有屈服,凭借艰苦卓绝的努力,她不仅学会了说话、写字、阅读,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生:我想到了霍金,他21岁时患上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在这几乎绝望的境地成了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生:我想到了谈迁,历时二十多年写出的史学巨著《国榷》手稿却被偷了,那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年老体弱,家境贫寒,但他没有被厄运打垮,而是发愤重写,终究写就了更为精彩的《国榷》。
师:是啊,面对命运的残酷,只要凭借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就一定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这个教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知识积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了具体化、形象化、个性化的解读,使语句所蕴涵的哲理化作了学生的切身体验,也使课堂学习成为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
三、 凭借朗读,体验语言情感
《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为此,在感悟了语言形象、体会了语言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借助朗读这一有声的语言去再现语言形象,显示语言内涵,传达语言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语言信息的聚集点,引导朗读、感悟、体验。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有这么一句:“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在体会语言形象、感悟语言内涵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对“终日奔波”有更形象的认识,对人物的内在精神有更深的体验,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朗读体会的:
师:为了在有生之年能完成《国榷》的编写,谈迁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一个“终日奔波”你能体会到那是怎样的场景,请同学们依据提示展开想象。
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谈迁他——,
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谈迁他——,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谈迁他——。
生: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谈迁他早出晚归四处寻访前朝逸闻。
师:是啊,他一刻也不敢懈怠,请你读……(生读)
生: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谈迁他风雨无阻,跋山涉水,搜集资料。
师:是啊,他不辞辛苦就是为了完成毕生夙愿,请你读……(生读)
生: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谈迁他毫不畏惧,坚持到野外考查。
师:是啊,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殚精竭虑,耗尽心血,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请你读……(生读)
师:同学们,谈迁为了心中的理想,百折不挠,奋不顾身,这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啊!让我们一起把这样的感情表达出来吧!(生动情地朗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培养了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
四、 潜心静思,体验语言技巧
《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应在体验了语言形象、语言内涵、语言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任务潜心文中,集中注意,倾心思考,从而在“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之间经历几个来回,探究语言内涵与语言形式的关系,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验语言技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者简介:阮帮禄,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下白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