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杰
摘 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统摄理念,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引领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着力点主要包括:理念更生,实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统领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意识形态”的转化;制度环境设计,构建激励兼容的体制机制;抓住关键路径,致力于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国际化;引领理念;职业教育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33-0031-06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职业教育国际化概述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概述
从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第一次提出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到2017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再到2018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成了形成、丰富、成熟和被国际社会接纳的过程。
基于行动取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阐释,主要有两个维度的侧重:一是从我国国家建设的基本国策入手;二是从世界治理、国际关系准则来把握,两者是“一体两翼”不可分割的。前者强调,我国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需要将国内和国外两大系统统筹谋划,秉持互利共赢、交流互鉴的开放战略。后者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将每个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在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1]。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与实然主导体系
1.职业教育国际化概念
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界定学界并未统一,但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比较权威、共识度较高的当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国际大学联合会(IAU)的界定[2]。本文鉴此,试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作如下界定: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指一国的职业教育将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念、模式等与本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结合的过程或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涵盖广泛的相关系统和行为范畴,如教育理念、体制机制、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和培训等的交流与合作等。
关于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一般认为,我国率先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针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国务院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这里虽没有使用“职业教育国际化”之名,但呈现了职业教育国际化之实。有研究表明,在政府层面使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一词较早出现于2016年6月的《中国教育报》。总的来看,从国家政策层面,虽然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出国际化战略的时日并不久远,但战略张力和统筹力都是空前的,效果也比较显著。例如,就国家层面,有信息表明教育部加紧制定有关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行动计划,着力从顶层设计上引领发展;就地区层面,包括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在内的众多地区都将国际化作为未来的主导目标之一[3]。
2.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然主导体系
这里的主导体系是指人们尤其是相关的群体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核心观念,包括动机、目标、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等,其重心是关于为什么“国际化”以及怎样“国际化”的相关理念、规范。这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动机和行为准则方面。对此,笔者作如下概括。
就动因方面,本文借鉴著名教育国际化专家简·奈特(Jane Knight)的分析范式,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维度[4],结合职业教育的功能特征,提出职业教育国际化动因分析的五维度框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和人力资源。政治方面涉及国家对外政策指向,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理解认同,对外援助等;经济方面涉及经济增长与竞争的需要,劳动力市场的跨国化,产业、金融、价值链世界网络化等;社会文化方面涉及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和交流需要,跨国公民身份的获得与发展等;学术方面涉及职业教育相关群体扩展科技视野,职教模式互鉴,提升教育质量,融入国际课程、学术等标准,增进科研与教学的国际化,以及提高院校世界知名度等;人力资源方面涉及人力资源的国际化配置趋势,人才需求标准的跨国化、国际化现象等。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涉及上述分析维度的诸多方面,但经济的、政治的和人力资源因素是主要的。
职业教育国际化中的行为准则是由指导思想和规范構成的。后者一般反映在相关条例或规定的文本中。分析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行为准则突出了五个特征:其一,遵从国际关系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职业教育国际化处在国际大背景下,国际关系准则无疑应是这个过程中的行为遵循。其二,恪守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宗旨。包括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的原则,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其三,服务我国国际发展战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力度;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5]。其四,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发展自己的原则。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涉及的政治、经济等利益问题,基本原则是“等势”“均衡”,并获得应有的收益。其五,鼓励职业教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原则。
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然主导体系可简单概括为:一是认为无论从职业教育主体内生发展还是外部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看,职业教育国际化都是必由之路,特别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主体更为明显;二是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坚持遵守国际、国家的关系准则的基础上,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谋求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效益与合作共赢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