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2018-04-17 05:32刘堂江,罗滨,吴甡
未来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教研校长

访谈总策划:

刘堂江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

主持人:

罗 滨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化学特级教师

访谈嘉宾:

吴 甡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德育特级教师

陈珍国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物理特级教师

曹宝龙 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物理特级教师

饶 英 重庆市北碚区教委副主任数学特级教师

罗滨:近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教育也进入新时代,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第一,教育的地位提高了,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9月10日的全教会明确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社会地位;第二,教育的目标发展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我们学科教师应该怎么做呢?学科育人的目标进入3.0时代,就是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现在又发展为核心素养;第三,是技术的迭代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老师引以为傲的知识权威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要发展,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今天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我们请来了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德育特级教师吴甡校长,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物理特级教师陈珍国书记,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物理特级教师曹宝龙主任,重庆市北碚区教委副主任、数学特级教师饶英主任。

四位嘉宾来自四个地区,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但是有两个相同之处。第一,他们都是特级教师;第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与教师成长密切相关。

访谈话题1:

教育的新时代,是一个迅猛变化的时代、跨界创新的时代、技术不断迭代的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曹宝龙:第一,要爱孩子。适合做教师的人一定要爱孩子,要打心底爱孩子。如果没有爱孩子的心,就根本不能成为特别好的老师,特别是做班主任,这点就更重要。

第二,学科的专业知识。一个好老师,言行举止、气质要符合自己的学科,比如,我们和语文老师聊天会感受到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理科老师聊天会感受到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这就是学科知识赋予他们的气质。

第三个素养是文化。如果理科老师不懂历史、不懂人文,如果文科老师不懂科学,都算不得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有一定的跨学科的通识知识。

第四个方面,是专业支持。比如说心理学的、教育学的,这些专业知识要靠教师主动去获得、去拓展,在我的实践当中,我现在感觉到,现在的教师培养,这部分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包括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的应用。

罗滨:谢谢曹主任。吴校长是今天我们在座嘉宾当中唯一的一位德育特级教师,请您从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的角度,谈谈新时代对老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吴甡:谢谢罗校长,谢谢大家。最近民间舆论关注最多的“霸座问题”,还有滴滴司机杀人,少年弑母……所有这些社会问题都指向教育,毕竟这些人都毕业于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当校长这么多年,中考、高考表面上考的是学生的知识,实际上考的是教师的“三观”。面对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我41年的教育经历,又做了多年校长,而且好多年我都是在基础薄弱校工作,我一直倡导的就四个字——好人教师理念,提倡老师要做个好人、厚道的人、善良的人。老师所有的行为、人格、习惯、思维都对学生有深远影响。教育是什么?一个IPAD里边存着一万本书也搞不了教育,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孩子跟着什么人就长成什么样子。所以,新时代教育,更应该多强调老师先做好人,做个善良的人。近朱者赤,教师真善美了,学生就真善美了,教师写一手好字,学生就写一手好字。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样的老师,将来社会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才。 我在所工作的学校,一直就强调教师首先做个好人。所以,一个好老师也应该是个好父亲、好儿子、好媳妇儿……一个老师如果连个家都维持不了还如何维持一个班级的秩序,如何能够教育出好学生?所以做个好人是新时代对教师最大的要求。这是最基本要达到的,做个好人是我们新时代最应该达到的。这两天北京市正在召开北京市教育工作会,市委书记前几天还到我们广渠门中学,我们让几个“好人老师”分别做了汇报。我说,我们教师就是在做好人上下功夫,得到了我们市委书记的高度肯定。我始终坚持,希望所有的校长也是一样,从最基础的做起,让我们的老师们做好人、行善事,我们的教育一定能更好。

罗滨:谢谢吴校长,吴校长非常了不起也非常谦虚。吴校长的学校正是这样一所“好人学校”,拥有一群“好人老师”,“做一个好人”是值得我们回到教育原点去思考的。

大家知道,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教师发展制度,而上海教研的一个独特贡献,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教研的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穷国办大教育,教育质量提升到中上水平,教研有巨大的专业贡献。上海教研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教研制度,陈书记是教研人,请您从区域教师发展的角度谈谈。

陈珍国:谢谢罗校长。我在一线做了10年的老师,又在学校做了10年的校长,然后到研究机构做了10年的研究人员,对于不同的教育角色都有不少于十年的经历和体验。谈到今天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教师的素养问题,我们可以回到习总书记所提到的“四有”好老师和“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上去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放在了今天这种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之下对我们教师核心素养的一个深入思考。站在教育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教师的素养发展,特别是像罗校长刚才提到的,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面对的是发展迅猛的、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未知世界,我个人的观点,可能有“五个力”尤其需要今天的教师去认识和把控。

第一,洞察力,即对未来的认识和把握的能力,它包括对未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敏锐感受、深度认知和准确把握;第二,理解力,即对学科价值、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第三,共情力,即对未来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的能力,它牵涉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第四,学习力,即把握自身发展的能力,它牵涉到拿什么培养人的问题;第五,创造力,即创造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和教育的能力,它牵涉到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罗滨:谢谢陈书记。我们嘉宾中有一位女士,她的经历非常不寻常,曾经是一名数学教师,经历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各种岗位,现在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我们请饶主任从教育行政的角度,谈谈新时代教师应该如何发展?

饶英:谢谢主持人。经历过一段平凡的教育经历,大学毕业之后先后任教初中数学、小学数学、学前班教学,1998年开始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现在也是西南大学教育硕士指导老师。刚才三位专家对我们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已经做了非常明确的解读,我想接着刚才陈珍国书记说的,陈书记从“五个力”阐释了新时代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我非常认同陈书记的观点。在陈书记的观点的基础上,我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努力提升我们的学习力、思考力、感染力、审美力。因为只有我们老师具有深度学习的能力,才可能带领学生学会深度学习,而只有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的学习才会真正有效;同时也只有具有了较强的思考能力,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跨界思考的能力。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审美能力,老师才能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感受到人之为人的快乐。

我想着重说一下感染力,因为我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一路走过来,我认为无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还是在过去,作为育人的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要富有激情,要善于感动人,要善于从工作和生活中去挖掘那些感人的点滴,并通过这些点滴温暖我们自己,也温暖我们受教育的受众,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深深地打动我们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说我觉得感染力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是我个人成长经历过程中的一种感受,我认为在人性最柔软的地带,如果有感动来光顾的话,我们那些难以言说的种种不安,才能得以安放,因为有了感动,教育就显得不那么冰冷坚硬。当然也只有通过感动,才会让我们在师生交往中摒弃浮躁,找到真实的自己,恢复我们人性天性的自由,找回我们人类的共同话语,因为我们都是人,有情感的人,不是机器。

罗滨:刚才大家从各自工作的角度谈到了共性,也有个性。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育人的素养,要从“教书”转向“育人”。

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表现为“吃透考试大纲—分析考试要点—基于考点的强化训练—知识再现为主的评价”,突出特点是“讲背练考”,关注知识。而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表现为“分析国家课标—理解学业标准—基于标准进行课堂教学育人—基于素养发展为主的评价”。我们要引领教师转变理念,教师工作要从“考试导向”转向“育人导向”,必须关注教师“课程育人能力”的提升。

访谈话题2:

在我国,有国家、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学校五级教研。教研和培训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是我国的特色。那么,基于新时代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作为教委主任、教研员、校长又应如何支持教师发展呢?

曹宝龙:我在12年前曾经做过一个调研,调研制约我们学校教研工作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是领导不重视,还是老师不重视?调研的话题就一个,非常简单,到学校里把教研组长全部集合起来,让他们讲解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做教研的?”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可是,我们调研下来发现,只有不到20%的组长可以基本说清楚。所以,事实上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教研工作亟待提高,这个问题非常严重。那次调研后,我们下定决心,开始举办教研组长培训班,这个培训班现在到了第19期。10多年下来我们一直做这个事情,非常重视,持续不断地开展教研组长培训,抓好教研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总结教研组长的培训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明确教研流程,学会制定教研计划;二是通过观摩和实践演练,学会组织实施学科组教研。加强对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持续提升基层学校教研组长的教研能力,就能整体提升区域校本研修的品质。谢谢!

吴甡

饶英

罗滨:谢谢曹主任。曹主任谈到在学校层面上,教研到老师课堂的“最后一公里”,并且给了一个特别好的策略,培训教研组长。现在很多学校是年级组管理制,运行方便,但是学科教研的职能被大大弱化,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陈珍国:接着曹主任的话题谈谈我的认识。要打造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首先,在区域层面上一定要建立起信任的文化,我们信任老师吗?老师信任我们吗?家长信任学校吗?教育局长信任专业人员吗?我认为,只有信任老师,老师才会有责任感、才敢有所为!老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才能有所为。所以我认为建构整个社会对教师的信任文化是建构卓越教师队伍之基。

第二,要打造区域教师成长、发展支持系统。理念上我们应该确立的是“支持”教师成长而非“控制”教师成长!行动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培训机构、学校应该了解今天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按需支持。具体来说,我们应反思既往的支持中有哪些缺陷和不足?比如哪些是过度支持?哪些是支持盲区?哪些是无效支持?支持是否形成了制度化?应该怎么改进?从2006年到现在的10多年里,我们浦东在努力建立“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我们称之为打造指向教师职业幸福的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指向专业发展愿景目标的动力系统;二是指向专业学习品质的课程内容系统;三是指向专业学习成效的研修方式系统;四是指向专业学习环境优化和作用发挥的平台系统;五是指向专业效能提升的内组织系统。

第三,教师发展需要路径设计,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明我们的路径:第一,价值引领;第二,需求满足;第三,问题解决;第四,成果表达;第五,幸福体验。

罗滨:谢谢陈书记,这几个方面对我们非常有启示。下面让我们请吴校长谈谈。

吴甡:培养“好人”教师,需要学校的培养。在教师支持这方面,支持教师成长应该是校长的首要任务,一个学校没有教师成长,这个校长白当。具体怎么支持呢?我认为有三个支持点。第一,精神引领。引导教师把党和国家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老百姓的需求,个人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合一,三位一体。校长不能是一个是是非非的人,但是校长必须有明确的是非,需要教师知道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所以必须将学校价值引领放在第一位,引领教师先做好人,再为人师。第二,职业和专业引领。教师是一种职业,新时代的教师,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入这个职业的“道”,生存需要挣钱,但当教师需要先论“值钱”再说挣钱,先要有对孩子教育负责任的心,要有为人师的扎实基本功。当然,教师专业的发展更需要校长支持,我们提倡多元学习,所以我们跟校外专家学者紧密联系,打破教师成长“围墙”与“天花板”,不少大学教授经常进校为老师们传经送宝,讲的内容涵盖很多方面,什么都有,材料学、汽车、鉴赏,等等,老师的知识多元丰富“跨界”才能教出多元丰富的学生,校长要转变支持教师的理念,为教师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第三,教研和培训支持创新。比如,为教师提供多元、丰富的培训内容,设立首席教研员制度,利用大数据推送为教师提供精准的专业发展支持。在专业的支持上我们改革了五年多了,逐渐见效了,就是教研制。推出首席教研员制,集体备课与优质课都面向我们整个集团教师直播。这大概就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知识的呈现,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如果脱离了生活,知识讲不通,就不是好的讲授,首席教研员制度,绩效计入工资;二是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首席教研员制度,利用大师推送,推送到集团的各个课堂上。我们现在的试卷,所有学科的试卷每一道题后面都有二维码,如果这道题不会做,学生一扫码,100多道同类型题可供练习。现在手机看新闻大家都知道,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如果每天要关注教育,系统自动推送的都是教育内容,关注时政就会推送时政内容,关注文化就会推送文化内容。所以我们教育要利用好这些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和资源,给老师成长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竖旗子,等等。在学校层面上给教师成长支持,让老师在专业上有成功感,所以精神引领、专业引领、职业培训几方面加起来,我们所有的基础薄弱教育都能够做好的教育。谢谢大家!

曹宝龙

陈珍国

罗滨:谢谢吴校长,精神引领、价值引领、教研创新。最后请饶主任把您的观点表达出来。

饶英: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站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我们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努力地为教师成长营造氛围,努力地为教师搭建各种成长的平台,合法合规地维护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尊严。除了硬件和经费的支撑,在此我主要谈谈软件建设,以教师培训为例,除了一些常规培训,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从高校到教研机构,再到学校,形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具体是怎么开展的?就是依托我们毗邻西南大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建立了北碚区高端人才流动站,学员是区内选拔出来的一些最突出的、最优质的老师,由高校的博士生导师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我也是北碚区首届高端人才流动站出来的一名学员。流动站的学员又分别在我们区域内不同学科建设他们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挂牌在名师所在的学校,工作室的学员也是在我们全区选拔,工作室的学员再回到他们所在的教育集团,带领集团内的十几所学校当中选拔出来的学员又开展集团名师工作坊的工作,这些学员又辐射到我们全区中小幼的所有学校,到目前我们已经已经开展了三期。这样由高端人才流动站,到名师工作室,再到我们集团化办学的名师工作坊,再辐射到我们区每一个学校。也就是说我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行政主管部门这个角度接地气地运用在到我们每一所学校。结合其他方面的工作,我觉得我们北碚教育这些年来应该说走得比较踏实、淡定,最让我欣慰的是,北碚的经济不算发达,但那个地方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我们的老师在待遇相对其他发达地区不算好的情况下,能安安静静地践行我们北碚教育的精神。这与我们不断地为老师们搭建各种平台,让老师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他们职业的希望,触摸到了职业的幸福是分不开的。

罗滨:谢谢饶主任!新时代要求高,当老师不容易啊!刚才听几位嘉宾讲过之后,我觉得老师的幸福一是来自工作的价值,孩子成才了,老师幸福了,二是因为教师背后有一群专业支持者——教研员。通过两轮的讨论,对于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有以下基本共识。

第一,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加强职业的认知、理解和认同,明确职业的责任与价值,更善于懂得和发现学生,更加明白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第二,教师发展的特征是从被动到主动,是学习和成长,具有实践性、体验性、阶段性等特征,要在实践中、在体验中、在输出中不断地成长。

第三,教研和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从原来的教研活动转型升级为教师研修课程,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教师研修课程。教师在参加研修后,发生化学变化,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我们教研的新物质是什么呢?是我们对学生、对学科本质、学生学习有新的理解、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作为教研员、校长、教委主任,要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就要调适反应的条件,找到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提高转化率,让教师们培训之后回去就能用,用了之后反思、再提高。

非常感谢各位嘉宾,最后还希望每位嘉宾给现场的老师、同行,给未来的教育家们一句寄语。

寄语同行、寄语未来的教育家

吴甡:好的教育不一定是名人名校做成的,普通校也完全可以做。我送给大家一句话,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

饶英:求真的朴素远远胜于虚假的精彩。所以,让我们静下来,慢下来,在求真的朴实当中去触摸教育的真实。

曹宝龙:平静、安心地做教育。

陈珍国:站在研究院的角度,两句话。一句话是,推开门窗,让田野之风浸润我们的思想。第二句话是,扎根课堂,让协同研究成就我们的职业灿烂。

罗滨:我也有一句话,让我们做一名百度不知道的老师。祝愿我们每一位老师有翅膀、有根基,在实践创新中成长,做一名百度不知道的老师,让我们和学生一同成长!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教研校长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