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

2018-04-16 00:10李锦熙
当代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脑炎脑病病毒性

李锦熙

(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放射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

李锦熙

(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放射科,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 探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MRI影像诊断和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择3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资料,对所有入选患儿的基本资料及MRI影像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MRI影像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30例患儿在经过MRI诊断后,阳性率为83.33%(25/30)。双侧基底节区病变共10例,双侧颞叶病变共4例,双侧丘脑病变患儿共4例,双侧大脑脚及桥脑患儿共3例,内囊和外囊受累共3例,左侧颞叶及额叶病变患儿共1例。大部分患儿MRI影像病变表现为斑片状、大片状或脑回状;T1WI低信号,T2WI FLAIR呈现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结论 将MRI影像诊断应用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仍然需要依据患儿临床资料、血气分期及脑脊液试验指标等,进一步进行确诊,MRI影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价值;鉴别价值

小儿病毒性脑炎属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患儿表现不同的特征,一般为发热症状、呕吐症状及意识障碍等,但没有特殊的症状表现,因此诊断难度较大,因此一定的误诊率[1]。为了确保实现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尽早确诊和治疗,如今影像学诊断手段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如MRI影像诊断措施,对明确病变位置、大小及数量等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为了进一步明确MRI影像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就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MRI影像诊断和鉴别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并选择4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资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详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1月~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30例患儿进行研究分析。30例患儿年龄3~10岁,平均年龄为(5.42±0.84)岁,男17例,女13例。所有入选患儿均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包含发热症状患儿17例,头痛症状患儿8例,呕吐症状患儿14例,惊厥症状患儿23例,意识障碍患儿15例,

昏迷患儿6例,肢体瘫痪患儿11例,巴彬斯基征阳性患儿4例。经脑脊液检查,细胞数低于10×106/L患儿共18例,细胞数多于10×106/L但少于30×106/L患儿共4例,细胞数多于30×106/L患儿共8例;蛋白低于0.4 g/L患儿共20例,蛋白高于0.4 g/L患儿共10例,其中2例患儿未进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8例经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脑电图正常患儿3例,轻度异常患儿11例,中度及以上异常患儿4例;18例经脑地形图检查,结果显示脑地形图正常患儿4例,异常患儿15例;20例经CT检查,结果正常12例,炎性改变5例,其他3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患儿均满足下列标准[3]: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随发热症状、感染征象;②含有神经系统体征;③上述脑脊液检查结果、脑电图检查结果及CT检查结果其中一项出现异常;④排除化脓性脑炎患儿、结核性脑炎患儿、脑部肿瘤患儿、中毒性脑病患儿及其他脑疾病患儿。

1.3 MRI诊断方法(GE-1.5T) 30例患儿均采用SiemensVerio-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诊断,为8通道头部相控阵线圈,且选择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自旋回波T1WI设置为:TR 220 ms,TE 9.0 ms,矩阵 320×228,FOV 18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6 mm;快速自旋回波T2WI设置为:TR 3 500 ms,TE 117 ms,矩阵320×256,FOV 18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6 mm;反转恢复序列FLAIR设置为:TR 5 200 ms,TE 96 ms,矩阵178×172,FOV 18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6 mm;弥散加权成像DWI设置为:TR 8 500 ms,TE 94 ms,矩阵192×192,FOV 18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6 mm。所有患儿均采用干扰素、病毒唑、无环鸟苷等进行抗病毒处理,并利用激素、胞二磷胆碱、脑活素、脱水剂等进行综合治疗。

2 结果

30例患儿在经过MRI诊断后,阳性率为83.33%(25/30),其余5例患儿未发现明显异常信号。具体诊断结果为:①病变位置:双侧基底节区病变共10例,双侧颞叶病变共4例,双侧丘脑病变患儿共4例,双侧大脑脚及桥脑患儿共3例,内囊和外囊受累共3例,左侧颞叶及额叶病变患儿共1例。②病变形态:大部分患儿MRI影像病变表现为斑片状、大片状或脑回状,一般范围较大,能够观察到明显的脑回肿胀。③病变信号:所有患儿病灶经自旋回波T1WI检查呈现低信号,经快速自旋回波T2WI检查呈现高信号,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检查呈现高信号,经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现明显高信号。在进行MRI平扫后,发现4例双侧基底节区病变患儿重有1例可以观察到点状短T1长T2异常信号,认为该1例患儿伴随渗血。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儿在经过MRI诊断后,阳性率为83.33%(25/30)。双侧基底节区病变共10例,双侧颞叶病变共4例,双侧丘脑病变患儿共4例,双侧大脑脚及桥脑患儿共3例,内囊和外囊受累共3例,左侧颞叶及额叶病变患儿共1例。大部分患儿MRI影像病变表现为斑片状、大片状或脑回状;T1WI低信号,T2WI、FLAIR呈现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表明MRI影像诊断方法应用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准确率较高,而且能够明确不同患儿的病变部位,结合不同检查参数设置,获得不同的信号,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小儿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症状、头痛症状、呕吐症状及意识障碍症状等,病变涉及部位包含脑叶、基地核区、丘脑、脑干等,属于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肠道病毒、虫媒病毒、疱疹病毒等所引起,但目前能够查出致病病毒的病例仍然只占少数部分[4]。患儿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虫媒病毒、疱疹病毒等各类病毒对患儿脑组织神经细胞产生感染,促使出现细胞溶解,致使发生局部性神经元丧失、弥漫性神经丧失及白质脱髓鞘改变等,同时白质、灰质及周围血管也会发生病例改变[5]。目前确诊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方法为病毒学及免疫学检查,但由于患儿临床表现特征不明确,且不能开展脑活检和脑脊液病毒培养,因此在确诊之前一般采用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毒治疗等进行诊断[6]。由于小儿病毒性脑炎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征,严重危害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生命安全,而想要确保治疗效果,就必须实现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尽早诊断,而影像学检查方法属于操作比较简单、诊断准确率较高的检查方式[7]。CT属于应用比较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对患儿进行检查后在成像上表现为脑组织低密度病灶,包含单发和多发,在具有出血症状时,会表现混杂密度灶,但若单纯只采用CT诊断,则会与脑梗死、脑白质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病变进行鉴别,即单纯采用CT诊断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8-9]。而对患者采用MRI影像学诊断,则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小儿病毒性脑炎病变位置处于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干,一般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而对于大脑皮层位置病变则表现不对称性[10]。此外若灰白质受累,则表现出T1长T2异常信号,FLAIR,DWI为高信号。部分研究表现,对于早期小病灶采用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效果很好。由于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肝豆状核变性、亚急性坏死脑病、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及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相近,因此在利用MRI影像诊断时,需要注意上述疾病进行鉴别。其中肝豆状核变性脑补主要是由于脑实质内铜的沉积,导致海绵状变性和胶质增生,其中表现最明显为豆状核,而尾状核、丘脑、脑干、大脑皮层等位置均会受到累及,且病变以双侧对称性分布为主,而利用MRI影像诊断,主要表现为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呈现高信号,DWI为略高信号,与小儿病毒性脑炎MRI诊断能够鉴别[11]。亚急性坏死脑病作为线粒体脑病,基底节区、丘脑、脑干神经核等位置均会受到累及,偶时候小脑位置也会受到波及,病变呈现对称性分布,如果单纯进行MRI诊断进行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可以通过发病位置进行区别,同时辅助检查乳酸、丙酮酸水平等,亚急性坏死脑病病灶为多发,且乳酸、丙酮酸水平会明显增高。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主要是由于患儿缺乏维生素B1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疾病,主要表现为营养缺乏,尤其以1岁及以下幼儿表常见,即患儿维生素B1血浓度低于99.7 nmol/L为营养缺乏,以双侧基底节区为主,三、四脑室旁、中脑导水管周围、乳头体、下丘脑、四叠体、丘脑等位置均会受到累及,但不会累及到白质,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后能够迅速缓解。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灰质变化,会累及中脑,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异常型号、半卵圆中心大片状云雾状异常信号等,一般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血气分析进行确诊,其MRI影像诊断表现为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呈现高信号。当患儿在经过各项诊断确诊为病脑后,需要对患儿及时进行对阵治疗,包含降温处理、降低颅内压和改善脑微循环,作为呼吸抢救,避免患儿发生循环衰竭。对于处于急性期患儿,必要时可以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同时注重加强抗病毒治疗,常选择三氮唑核苷,而对于疟疾病毒性脑炎则可以阿糖腺音、无环鸟苷。此外通过对患儿输注营养脑细胞药物,能够有效促进脑功能恢复。由于小儿身体免疫力较弱,很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引发病毒性脑炎疾病,因此加强对病毒性脑炎预防措施的宣教具有必要性,如蚊虫作为传染根源之一,做好灭蚊处理是基本方法,尤其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减少儿童外出时间,同时满足年龄要求的儿童还接受相关疫苗注射。由于小儿病毒性脑炎发展较快,当家长发现出现不良症状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即使治疗过程比较痛苦,如腰椎穿刺输液,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对家长及患儿的心理疏导,避免因为家长不配合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MRI影像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能够与其他疾病有效鉴别,但仍然需要注重联合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查等,确保提高诊断率。

[1] 吴蒙蒙,刘英高,李展秀.CT和MRI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80例)[J].医疗装备,2016,29(23):85-86.

[2] 翁淑萍,施跃全,方如旗,等.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3):11-14.

[3] 孔延亮,黄勇,胡重灵,等.病毒性脑炎的CT和MRI诊断价值研究及对比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2):7-9.

[4] 杨玉静.病毒性脑炎的CT,MRI诊断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224-224.

[5] 常四鹏,常远生,卢林.急性单纯孢疹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诊断思路构建和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1):16-18.

[6] 谌小艳.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2037-2038.

[7] 杨志晓,陈国洪,王媛.影响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61-63.

[8] 许晓琳,孙玉敏,张艳,等.辅助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3):261-263.

[9] 陆梦如,曾丽,蒋小英,等.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脑低级别胶质瘤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5):330-333.

[10]赵志远.伴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及脑电图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3(13):44-45.

[11]赵二义,王带媚.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9):2897-29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8.01.026

猜你喜欢
脑炎脑病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