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

2018-04-15 05:12张卫民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陋室铭陋室设计说明

张卫民

一、教学设计

基于对八年级学生学情的调查了解,笔者对《陋室铭》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体“铭”及其特点,知道作者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文学造诣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陋室铭》感受文言词语片言明百意的语言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铭的文体特点仿写文章,并能够将对偶句应用于日常写作当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豪迈的气概、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与高贵品质,并在今后的人生中注重道德修养,追逐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

(三)教学内容:

1.《陋室铭》的文本内容及其中寄托的作者情感。

2.文中特殊词语、句式的用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并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高贵精神品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演讲热身(3分钟)

设计说明:在演讲中活跃气氛,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堂导入(5分钟)

师:很多人都有座右铭,比如我的座右铭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几个人同行,其中必有我的老师。也即是说,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座右铭了吗?

生:座右铭是写在座位右边的激励自己的话。

师:完全正确!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呢?

生:没有/有!

师:看来有的同学有,有的同学没有。那就请有座右铭的同学把你的座右铭写在纸条上贴在桌子的右边,作为自己接下来前行的动力。暂时还没有座右铭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精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铭”呢?

生:课本上说,“铭”是古代人们刻在器皿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者警醒自己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押韵的文体。

师:非常好。看来这位同学在课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铭文中的经典”——刘禹锡的《陋室铭》吧。(板书:陋室铭——刘禹锡)

设计说明:以学生对“座右铭”的个人理解引出“铭”的概念,而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本文的教学内容。

3.新课教学(20分钟)

(1)关于“铭”

“铭”的种类有很多,刚才我们提到了刻在座位右边激励自己的座右铭,除此之外,还有刻在墓碑上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墓志铭,刻在名山大川石碑上面的山川铭等。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陋室铭》属于居室铭。“铭”是古代的一种常用文体,除此外,还有“说”“传”等应用文体,比如《爱莲说》《五柳先生传》等。

设计说明:对“铭”进行分类说明,并延伸出古代应用文体“说”“传”,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古代的应用文体。

(2)关于作者

师:本文的作者是刘禹锡,他的诗文与白居易、柳宗元齐名。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并将他视作自己从未胜过的一个诗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的文学地位非常高,《陋室铭》就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陋室铭》可谓是家喻户晓,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刘禹锡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故事呢。当时的刘禹锡仕途不顺,被贬至安徽和州做通判,地方知县对其处处刁难,将他的居所安排在面江的城南门。对此,刘禹锡写了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房门上。知县得知后大怒,不仅将刘禹锡的住所换到了城北,还缩减了一半的住房面积。刘禹锡并没有动怒,而是应景地写下了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此情景,又将其住所换到了城中,并只给他配备了一间小房子。短短半年间,刘禹锡的住所从城南到城北再到城中,房子也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破。刘禹锡挥笔写下的这篇《陋室铭》,从此成为铭文中的经典,而这间小房子也因这篇铭文而晓谕天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参观”刘禹锡的这间“陋室”吧。

设计说明:通过解读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对刘禹锡本人及本文的创作背景有了清晰全面的了解,这对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大有益处。

(3)示范诵读

教师示范诵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字词的发音,尝试找韵脚。

设计说明:诵读课文是学生的基本功,但有感情地诵读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教师的示范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有感情地诵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

4.复习总结(5分钟)

(1)“铭文”:用于歌功颂德或警戒的文字,常常押韵。

(2)作者:刘禹锡;本文创作的故事。

(3)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韵律。

5.布置作业(5分钟)

(1)在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刘禹锡的诗歌名作,小组讨论后在本文的最后一节课时进行分享交流。

(2)暂时还没有自己座右铭的同学精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所有同学将自己的座右铭写在纸上,贴于桌子的右边,用于时刻警醒、鞭策自己。

(3)反复诵读本文。

第二课时

1.课前演讲热身(3分钟)

設计说明:在演讲中活跃气氛,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复习导入(5分钟)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了解了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现在我提几个问题检验下大家是否还记得。

问题一:《陋室铭》是谁的经典之作?作者又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生:刘禹锡,唐朝。

师:问题二:作者创作本文的背景是怎样的?

生:作者仕途不顺被贬到安徽,被当地知县百般刁难,半年搬家三次,并且房子越来越小、越来越破。

师:问题三:何为“铭”?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皿上的用于歌功颂德或警醒自身的文字,之后逐渐成为一种应用文体。

师:大家的回答都非常棒,看来大家上一次课听得很认真,课下也进行了复习,值得表扬!

设计说明:对上一堂课的复习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选用连环问题法,可以让学生在问答中将已学内容与将要学习的内容建立紧密联系,为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作良好的铺垫。

3.新课教学(20分钟)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5分钟)

教师播放标准化的课文录音,提醒学生认真听,感受作者的感情。之后二次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再之后,全班同学模仿录音齐声、大声、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说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多局限在文字上,而多次的诵读与感知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感情的理解更进一个层次。

(2)翻译课文(5分钟)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课文下方的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对翻译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纠正。

设计说明:分组翻译全文有利于学生在逐字逐句分解课文的过程中消化课文内容。让学生翻译课文并阐述自己的理解,既能训练学生的古代汉语学习能力,又能加强现代汉语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针对学生的翻译解读,教师只需纠正不正确的地方,以保证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3)详析课文内容(10分钟)

在学生翻译完全文后,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与学生探讨。

①本文主要写陋室,但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却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用意是什么?

答(参考):这是对比,在强烈鲜明的对比中为后续咏叹陋室作铺垫。

②文中作者提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属于什么写作方法?

答(参考):作者在这里用两位古贤人与自己的现状作比较,说明自己当前的住宿条件和他们无异,且自己也与他们的心境、品德相似,这是类比的创作手法。

③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借用孔子的话语,其意为何?

答(参考):这是作者在点题,强调自己居住的陋室不是陋室。

④作者借本文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答(参考):作者通过对陋室、陋室中的事物的描写,告诉人们陋室不简陋的原因在于住在里面的是自己,表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与对生活的豁达、豪迈。

设计说明:在翻译课文时,学生更多的还是对文字的理解,只有通过深层次的分析方能得出文章的主旨思想。在问答与讨论中分析文章的主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4.复习总结(5分钟)

(1)本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章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安贫乐道与豁达豪迈的生活态度。

5.布置作业(5分钟)

(1)背诵《陋室铭》。

(2)仿照《陋室铭》写一篇铭文,如《作业铭》《教室铭》《上网铭》等。

二、教学反思

1.本教学设计的精彩之处

一是教学目标层层递进。笔者在界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之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缜密的调查,而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制订了层次明晰的教学目标,以此让古文教学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由易到难的教学策略既不会难倒学生,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

二是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在本教学设计中,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发散性问题答案不固定,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

三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本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将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交替呈现并竭力融合,使学生在学习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习得中国传统文化,继而提升对中国文化和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本教学设计待完善之处

从整体而言,本教学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基本实现。然而,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本教学设计仍存在美中不足之处:

其一,学生缺乏良好的深层次思考与领悟的能力,对古文的学习多停留在死记硬背上。第一课时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刘禹锡其他的诗歌,但在第二课时进行分析和讲解时效果不是很明显,很多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这项任务。

其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但教学设计的内容偏多,有些内容没有完全得以展现,因此没有完全达到既定的目标。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课堂教学是灵活的、多樣的,还会出现很多预设之外的情况。尽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但仍存在一些没被考虑到的特殊学生,而教学设计无法提前准备相关内容。故而,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汉语言知识、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学设计不可能一成不变,故而也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后不断修改而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陋室铭陋室设计说明
吴闻章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母 校
陋室铭
桂花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陋室有鱼
刘禹锡与《陋室铭》
李玉洁徐高双胡哲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