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MRI表现及诊断研究

2018-04-14 14:36蔡瑞萍卞力勇林丹罗敏
当代医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侧脑室征象病灶

蔡瑞萍,卞力勇,林丹,罗敏

(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福建 福州 350001)

CNC(central neurocytoma中枢神经细胞瘤)是在临床中相对少见,主要发生在患者的侧脑室中,发生率相对较低,在实际检查过程中,极易被误诊为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他脑室内的肿瘤,诊断难度相对较大,常规的X线、B超检查检出率相对较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极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MRI以及CT在临床诊断该病中极为常见,对其应用价值存在一定的争议[1]。本文为了分析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特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查究,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收治的30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女12例,男18例,年龄区间是22~38岁,平均年龄为(30.5±7.5)岁;病程区间是3~24个月,平均病程为(13.6±10.4)个月。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恶心、呛咳、记忆力降低、抽搐、视力下降等症状。剔除存在其他脑瘤、对本文涉及到的造影剂过敏的、配合度、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以及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所有研究对象、家属于研究前均知情,并对《知情同意书》阅读签字,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MRI检查 采用GE Signal 1.5T核磁共振扫描仪,采取头部项圈,进行冠状位、矢状位以及轴位的扫描。T1W1:将TR设置为2 000 ms,TE设置为10 ms,TI设置为800 ms。T2W1:将TR设置为3 000 ms,TE设置为80 ms。T1W1:将TR设置为2 000 ms,T2W1FLAIR:TR设置为11 000 ms,TE设置为120 ms,IT设置为2 800 ms,层厚设置为6 mm,层间距设置为10 mm。30例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0.2 ml/kg,通过肘静脉快速滴入,进行冠状面、横断面以及矢状位的T1W1增强扫描[2]。

1.2.2 CT检查 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层厚是5 mm,层距是10 mm,进行常规平扫,常规平扫之后将80 ml的肘静脉将非离子碘对比剂通过肘静脉快速注入,而后进行增强扫描。

1.3 评价指标 所获得的图像均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且具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影像学医师做出最终诊断,对于存在异议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再次讨论,统一最终诊断结果,同时与手术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确诊率和误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x±s”表示,行χ2检验,以n(%)表示,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研究对象经过CT以及MRI诊断,可知病灶均处于侧脑室透明隔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发生率为100%(30/30)。其中14例是左侧侧脑室,构成比为46.7%(14/30);16例是右侧侧脑室,构成比为53.3%(16/30)。30例患者经过CT以及MRI检查可知,病灶的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叶,其中10例患者的病灶由一侧侵犯另一侧,构成比为30%(10/30)。16例患者的肿瘤主要以实性为主,构成比为53.3%(16/30);4例肿瘤主要是囊实混合性,构成比为13.3%(4/30)。30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经过CT以及MRI诊断可知,28例被确诊为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且与病理学诊断相符,确诊率为93.3%(28/30)。误诊2例,构成比为6.7%(2/30),其中1例被误诊为脑膜瘤,构成比为3.3%(1/30),1例并误诊为室管膜瘤,构成比为3.3%(1/30)。误诊率显著较确诊率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0 0,P=0.000 0)。

3 讨论

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源性肿瘤的一种,多见于青年人群,发生率极低,大部分病灶均位于侧脑室,仅仅有极少数病灶在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在脊髓、松果体区、脑干、小脑、大脑半球等位置的病灶更是罕见[3-4]。由于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被患者忽视,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加,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昏、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由于患者体质差异的影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临床症状均缺乏特异性,给疾病的诊断、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当前临床对于该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MRI以及CT两种[5-6]。

本文对30例患者均进行了MRI、CT诊断,可知确诊率为93.3%,误诊率为6.7%,同时对肿瘤病灶的分布做出了明确诊断。MRI、CT诊断下的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具备以下特征性:①病灶位置特异,大部分的CNC发病部位均在侧脑室前的2/3处,并接近透明隔与孟氏孔区,仅仅有少数发生在胼胝体内壁与侧脑室壁,发生在侧脑室后壁的极为罕见[7]。②肿瘤体积相对较大,形态呈不规则形或者类圆形,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叶,脑室的间隙相对较大,肿瘤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大部分患者在初期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普遍在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时才会有临床症状[8]。③肿瘤大部分为囊实性病灶,多见肿瘤囊变,在MRI检查下,表现出T1WI等信号或者稍低信号,T2WI存在稍高信号且不均一,囊性部分存在更高的T2WI信号或者更低的T1WI信号,肿瘤的信号多种多样,存在钙化、囊变、坏死、出血等改变[9]。④匍匐性流空血管影:CNC患者的血供相对丰富,增强扫描之后强化明显,在MRI检查下主要表现为匍匐性流空血管影。⑤DWI信号:DMI上肿瘤的实性部分存在高信号或者稍高信号,与肿瘤细胞排列紧密的组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⑥下垂瘤征:肿瘤体积如果较大,极易侵犯侧脑室顶侧壁、胼胝体等,侧脑室顶部以及胼胝体下方均存在网状下垂征象,此征象可作为CNC患者的特异性征象[10]。⑦周边囊肿扇形征或者条索征:肿瘤的体积较大,MRI检查下,侧脑室会表现出存在波浪形的改变,丝瓜瓤样征象与此征象伴随出现,该征象由于脑积水、瘤周脉管系统以及肿瘤灶等侧脑室壁出现的张力,也可以作为CNC患者的特异性征象。

综上所述,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在临床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大多数病灶的位置均比较特殊,影像学表现存在特征性,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CT、MRI影像特点等做出正确诊断。

猜你喜欢
侧脑室征象病灶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