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芹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患儿多是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1]。此病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内的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含量异常引起的[2]。有研究表明,临床上为新生儿黄疸患儿主要是使用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使用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笔者的团队为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2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使用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这50例患儿中,黄疸指数处于13~16.9 mg/dL之间的患儿有12例,黄疸指数处于17~20.9 mg/dL之间的患儿有20例,黄疸指数处于21~23.9 mg/dL之间的患儿有18例。将这5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25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0例;其年龄为2.5~38 d,平均年龄为(17.3±5.4)d;其中属于足月儿的患儿有11例,属于早产儿的患儿有6例,属于过期产儿的患儿有8例;其中患母乳性黄疸病的患儿有5例,患ABO溶血性黄疸病的患儿有6例,患感染性黄疸病的患儿有14例。在观察组的25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9例;其年龄为2.2~39 d,平均年龄为(17.9±6.1)d;其中属于足月儿的患儿有13例,属于早产儿的患儿有6例,属于过期产儿的患儿有6例;其中患母乳性黄疸病的患儿有7例,患ABO溶血性黄疸病的患儿有4例,患感染性黄疸病的患儿有14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的方法是:将1.5 ml/kg的甘利欣注射液、一定剂量的维生素B6和维生素C加入到2~5 ml/kg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用此药液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儿使用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使用的仪器为8502型婴儿光疗暖箱。用黑布遮盖患儿的眼睛、会阴及肛门。将患儿放入暖箱中。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为12 h/次,频率为1次/d,总共治疗3~5天。同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其补充适量的水分。
1)在为两组患儿使用JD-2型经皮测黄疸仪检测患儿黄疸指数后,对比分析其在治疗24 h后的治疗效果及在治疗结束后的治疗效果。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反应、发热反应及腹泻反应等。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对照组的25例患儿中,黄疸指数处于0~10 mg/dL之间的患儿有2例,黄疸指数处于10~13.9 mg/dL之间的患儿有18例,黄疸指数处于14 mg/dL以上的患儿有5例。在观察组的25例患儿中,黄疸指数处于0~10 mg/dL之间的患儿有17例,黄疸指数处于10~13.9 mg/dL之间的患儿有6例,黄疸指数处于14 mg/dL以上的患儿有2例。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在治疗24 h后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
治疗结束后,在对照组的25例患儿中,黄疸指数处于5 mg/dL以下的患儿有6例,黄疸指数处于5~8.9 mg/dL之间的患儿有12例,黄疸指数处于9 mg/dL以上的患儿有7例。在观察组的25例患儿中,黄疸指数处于5 mg/dL以下的患儿有20例,黄疸指数处于5~8.9 mg/dL之间的患儿有5例,无黄疸指数处于9 mg/dL以上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在治疗结束后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
在对照组的25例患儿中,治疗后,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在观察组的25例患儿中,治疗后,发生腹泻反应的患儿有1例。但是,经过治疗,发生腹泻反应的患儿很快恢复正常。
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发生黄疸的新生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对其神经系统、听觉系统等造成极大的损害,从而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3]。蓝光照射疗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4-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在治疗24 h后的治疗效果及在治疗结束后的治疗效果均更好。这说明,使用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