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德警 徐宝朋
从文化安全的高度看高校的宗教渗透及其危害
顾德警 徐宝朋
改革开放以降,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形势尤为严峻,作为“阵地、殿堂、智库、前沿阵地”的高校首当其冲。高校学生大都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情感心理尚未成熟,一旦受到境外敌对势力宗教渗透的影响,容易丢弃大理想大情怀,对自己的未来、对国家民族的发展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宗教渗透对高校文化安全的危害,提出应对策略,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宗教渗透;文化安全
宗教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在相应的社会关系、经济活动和智力知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对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或神灵的信仰和崇拜为核心基础的,由精神信仰、感情、组织、设施、思想、礼仪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宗教渗透,是指宗教渗透策源主体以宗教为工具,通过宗教渗透载体,对宗教渗透客体从事的政治颠覆和文化侵略活动。宗教渗透既有宗教之外的势力的利用,也有宗教内部势力的扩张。前者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后者虽以宗教为目标,但必然会涉及严重的政治问题。正如社会学家彼得·路德维希·贝格尔(Peter Ludwig Berger)在分析宗教的两重性时指出:“宗教在历史上既表现为维系世界的力量,又表现为动摇世界的力量。”①就积极方面而言,宗教通过其社会控制、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等功能对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发展发挥着整合作用。就消极方面而言,宗教可以利用信徒的宗教偏见与宗教狂热对政治的稳定与发展构成破坏性威胁。由于宗教渗透具有强烈的政治恶意性和文化侵略性,其可能导致宗教渗透客体承担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议题,其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体现在其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命运、事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与统一。“要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②
高校宗教渗透实质就是一种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活动。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其中之所以突出政治安全并将政治安全作为中国总体安全的根本,在于如果中国不能保持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和政治稳定,一切安全问题都将是空谈。相反,在政治安全良好状态下,其他的安全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习近平指出,治国理政,必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政治制度对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目前,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颜色革命”。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遵循着大体相似的轨迹:在政治选举中,利用暂时联合的反对派向执政当局提出诘难,大造舆论,煽动民众集会搞街头政治,强迫执政当局妥协并下台,最终推动异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重构和政权的更迭。“颜色革命”从东欧中亚到西亚北非,一度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甚至波及中国香港地区,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以被西方媒体称为“雨伞革命”的香港非法“占中”事件为例,西方反华势力与香港宗教势力相勾结,利用宗教干涉香港政治事务。曾任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的陈日君,身为宗教人士却热衷于政治,头顶“枢机主教”的光环,一直充当为梵蒂冈提供中国政策建议的角色。早在2006年,陈日君就与《苹果日报》老板黎智英、“泛民主派”代表人物李柱铭一同前往梵蒂冈“朝圣”,并与教皇面谈,在香港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西方反华势力竭力撮合香港高校学界(即所谓“占中三子”中除香港牧师朱耀明之外的香港大学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陈健民为代表的一些自由派知识分子以及学联)、宗教界(陈日君等)、传媒界(黎智英等)、政界(李柱铭等)中反大陆势力,猖狂干涉中国内政。作为西方政治玩偶的陈日君被美国驻港总领事粉饰为“捍卫宗教自由敢言者”和“推动香港民主领导人物”,美国的政治恶意昭然若揭。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四个服务”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的意图,不仅在于扩大某种宗教的影响,更在于在意识形态领域与党和政府争夺青年一代。1899年,基督教在华的最大教会出版机构“广学会”总干事李提摩太给上海英国总领事布仁南的信中称:“我认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是重新考虑我们如何控制中国舆论;如何对中国的主要高等教育学府取得更多的管理权的问题。掌握了这些机关和中国宗教界领袖,我们就抓住了中国的脑袋和脊背。”陈云同志1990年4月在给江泽民同志的信中指出:“最近看到几份有关宗教渗透日益严重,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披着宗教外衣从事反革命活动日益猖獗的材料,深感不安。利用宗教,同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青年,历来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的一个惯用伎俩,也是某些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丢失政权的一个惨痛教训。现在是中央应该切切实实地抓一抓这件大事的时候了。”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扶持一些海外民运组织,打着基督教的旗号对中国进行颠覆活动,并提出了向中国从事宗教渗透的“松土工程”和“金字塔工程”。“基督民运”势力将思想渗透工作重点放在大陆“文化界”、“学生界”,后者被其认定是中国未来的精英。以受洗成为基督徒民运骨干的远XX为例,其疯狂布道,向大陆知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传教,一些知识分子皈依基督教或者成了专职传教者。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情感心理尚未成熟的高校大学生同样是“基督民运”势力重点关注渗透的对象。远XX在其新浪实名认证为“神州传播协会总编导;加利福尼亚州湾区华人教会远XX牧师”的博客发表《怀念谢模善牧师》一文,透露其如何向大陆高校学生传教:“主日在一家公寓里,挤了上百人,多是大学生。不知为什么,当谢老指着我介绍说‘这是一位从远方来的弟兄’时,我的眼泪又差点儿流出来。看着这位饱经磨难、白发苍苍的上帝的仆人站在一群虔敬的大学生中间,就好像看见一副古老的十字架矗立在绿草如茵、春意盎然的神州大地上。”③
高校宗教渗透穿着学术隐身衣进入教学领域。2017年,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④现象。在大学讲坛上,有些教师罔顾宗教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基础、宗教的有神论本质,片面强调科学的局限与宗教的优长,甚至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赤裸裸地宣传某种宗教主张。忽视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无神论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客观理性认识宗教问题。例如,2017年6月10日,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面向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作题为《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的报告,引起社会广泛争议,其之前还宣称“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客观世界很有可能并不存在”、“量子意识是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鼓吹“科学的终点是神学”,“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⑤此外,很多具有明显宣教色彩的境外宗教书籍持续以“文化研究”的名义被翻译并引入国内。高校宗教渗透对科学研究职能侵蚀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宗教相关论文数量不断攀升,甚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被用于研究神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偏重于讲授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而非宗教知识。一定范围内的宗教学术研究并无不可,但必须把握好度,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美国的《莫雷尔法案》和《威斯康辛思想》确立了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近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大学社会服务的职能。一方面,相较于大学的教学科研系统,高校智库相对独立,高校智库承担服务社会职能时对大学教学科研职能的正常运作影响较小,而且高校智库要比大学的教学科研机构更接地气,与国家政策的联系更为紧密,作为党和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提供给中央或政府部门决策参考。另一方面,高校智库及其研究者具备“旋转门”色彩,横跨学界、政界等领域,兼具学术性与政治性,甚至有些高校智库自身就是政府部门下属的研究机构,政治性极强。这就决定高校智库的“灵魂”不能出问题。否则,轻则干扰政府决策,影响现代化进程;重则误导政府决策,危害国家安全。在“世界是平的”全球化时代,学术交流呈现出“立体化”特征,汇聚“中国的脑袋”的高校智库难免遭遇“宗教渗透”。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有效传承创新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海外“基督民运”势力在高校青年知识分子中宣传基督教文化优秀论,将西方近现代文明归功于宗教信仰,将其诠释为“道德的源泉”、“民主的根基”,甚至是“科学的前提”,从而实现诋毁中国的传统文化,贬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侵略意图。以某著名演员、微博大V孙XX为例,其极力宣扬西方宗教思想、基督宗教文化,宣扬基督宗教文化的优越论,甚至不惜为西方宗教势力丑恶的侵华历史涂脂抹粉,来极力贬低、污化、诋毁中华的传统文化,意图从根本上动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进而为西化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政自由搜寻理论根据。其发表言论称,“由于在贫困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乏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我们的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撒谎并从别人那里巧取豪夺,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中国古代也有藏书楼,但是其功用是储藏,与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大相径庭。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最早最著名的是西什库教堂北堂图书馆。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一些城市的教堂机构和教会大学中创建了一座座令中国的藏书家瞠目结舌的明显居于先进水平的新式图书馆。对于开启民智起了巨大的作用。”⑥作为西方反华势力的政治玩偶们在文化反华方面甚至要比其幕后主子走得更远,毕竟,2018年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在华盛顿特区哈得逊研究所就本届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发表讲话时指出,“当美国传教士们将福音传到中国本土时,他们被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族的丰厚文化而感动。他们不仅传播了信仰,还创办了中国一些最早的、最优秀的大学。”⑦其言论至少部分包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学术交流“立体化”的今天,高校这一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难免面临点对点式“渗透”。有的借举办外语培训班之机对学生进行传教渗透,甚至发生境内皈依基督教的中国人赴巴基斯坦传教遇害事件。有的利用境内高校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之机开展传教布道,将后者发展为宗教信徒,这些皈依者回国后再在境内校园从事布道活动。有的通过外教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对高校师生进行传道布教。例如,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尹海洁发表题为《来自世界排名10548的美国克莱蒙神学院的神学骗子骗了中国50多所大学》的文章,披露这些来自美国克莱蒙神学院的所谓“学者”实质是卫理公会教的神职人员,其宗旨是“着力于培养未来教会的中坚力量,培养一个可以在复杂多变的多信仰交融的世界中,随时准备好去布道、去传递基督福音的传教士,让世人体验上帝的慈悲的人。”⑧这些人通过虚假身份与国内几十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还被聘为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们采取的方法是以学术交流的名义传播怀特海的宗教哲学。这样做既不易被大陆的意识形态所警觉,又达到了向学术界、大学生中渗透宗教的目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导致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美梵神圣同盟及其对苏东国家的政治渗透和宗教渗透无疑是一个中心事件。美梵同盟并非一个宗教同盟,而是一个政治同盟,是一个美梵反共势力利用宗教对波兰和东欧各国实施政治渗透和宗教渗透的同盟。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智慧选择和方案选择。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从世界强国发展规律来看,崛起国家在发展关键性阶段通常会受到守成国家的打压。西方从其一贯奉行的“修昔底德陷阱”思维出发,对中国的政治恶意是趋势性的,而非周期性的。中国自然在西方反华势力的“颜色革命”名单之上。然忌于中国的强大,西方政府不会贸然走上第一线直接对抗,除了空洞地强调“和平、理性、克制”,主要是通过培养的代理人贯彻自己的意志。宗教渗透是守成霸权国打压箱里的一件常备工具。自1998年美国基督教新保守主义势力和政治新保守主义势力结盟共同推动国会通过《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案》以来,美国国务院从1999年开始至2018年每年发布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中国连续19年被列为“特别关注国家”。报告罔顾中国在宗教领域取得的进展,诋毁中国的宗教政策和状况,故意把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事务的管理对立起来,将中国依法开展的宗教治理诬称为“打击宗教信仰自由”,利用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种干预的目的是要让宗教事务脱离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最终形成某种“政治上的独立性”。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党委要贯彻十九大精神,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立场,担负起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党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将高校打造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种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要毫不放松地加强各类阵地管理,拉起“高压线”、把好“准入关”,绝不给宗教思想提供渗透渠道。抵御渗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反渗透的合力。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宪法第36条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8条同样确认了关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一贯以科学无神论作为信仰。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防止宗教的侵蚀。对笃信宗教丧失党员条件、利用职权助长宗教狂热的要严肃处理。”在2016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党员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信念”。2018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61条规定: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破坏民族团结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其他参加人员,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有其他违反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第62条规定:对信仰宗教的党员,应当加强思想教育,经党组织帮助教育仍没有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参与利用宗教搞煽动活动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第64条规定: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党和政府,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实施,或者破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其他参加人员,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此外,高校党委要遵循2018年施行的《宗教事务条例》确立的宗教事务管理的“20字原则”,即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以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抵御渗透。立法主体还应完善与宗教相关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经济、文化、教育、公益、慈善等领域抵御渗透的法律法规。以非政府组织为例,201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第5条规定,“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应当遵守中国法律,不得危害中国的国家统一、安全和民族团结,不得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不得从事或者资助营利性活动、政治活动,不得非法从事或者资助宗教活动。”
文化的影响更深层、更持久。正是基于文化的渗透性和穿透力,一些境外反华势力十分热衷于借助宗教渗透搞文化输出和文化殖民。有效抵御西方咄咄逼人的文化攻势,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影响。”
一方面,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重要前提和条件。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自信自豪的底色和底气。革命文化是我党的不朽原创和步入辉煌的动力系统,传承着不朽的革命精神,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高贵品质和深厚滋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它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目标是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公民,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另一方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既是高校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抵御高校宗教渗透的迫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气魄的新文化,才有底气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驳“蓝色文明优越论”和“西方中心主义”,使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平等交流互鉴。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高校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理想情怀和使命担当。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是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铸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也是对境外敌对势力宗教渗透背后所暗藏的政治恶意——“颜色革命”和文化侵略本质的有效反击。
① 梁丽萍:《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现代国际关系》2003第6期。
② 《习近平出席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23/c1001-28299513.html.
③ 远牧师:《怀念谢模善牧师》,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d7004e01017sl1.html.
④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_2.htm.
⑤ 《从量子佛学到真气论 朱清时用宗教“入侵”了科学》,http://news.ifeng.com/a/20170612/51233615_0.shtml.
⑥ 《孙海英的双面人生与伪装》,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4/12/335442.html.
⑦《副总统迈克·彭斯就本届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发表讲话》,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zh/remarks-by-vice -president-pence-on-the-administrations-policy-toward-china-2-zh/.
⑧《克莱蒙学者在中国频繁参加学术活动是否有问题成了谜团》,https://www.guancha.cn/Education/2017_02_10_393618.shtml.
⑨中国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第213页。
⑩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页。
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页。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研究”(18JDSZ1013)。
2018-08-26
顾德警(1982-),男,江苏宿迁人,汉族,江苏警官学院思想理论教研部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宗教学、中亚问题,南京,210031;徐宝朋(1989-),女,江苏沭阳人,江苏警官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教师。
D631.3
A
1672-1020(2018)05-0075-06
[责任编辑:金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