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译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2018-04-14 16:59常瑞娟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黄忠译者译文

常瑞娟,王 燕

(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8)

一、引言

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对世界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逐年增多,旅游翻译工作日趋重要。好的翻译不仅是对外宣传中国旅游的一张名片,更能为中国旅游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由于时代的需要、语言特征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等因素,翻译的作品不可能与原作完全相同,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变化,这正是变译理论的实质。旅游翻译应注重突出译文的“呼唤”功能,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用符合译语规范和文化标准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原文意义,使译文尽可能取得近似原文的读者效应。(贾文波,2004)因此在运用变译理论来进行旅游文本的翻译时将会更多地突出旅游翻译的功能,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旅游文本的特点

翻译行为始于源文本。译者首先要对源文本进行分析。方梦之认为,源文本的特点之一就是需要不同翻译策略的语体特征,另一特点是反映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在讨论旅游文本之前,要先清楚旅游文本的类型。德国翻译理论学家赖斯(Reiss)在1971年把文本分为三类:信息型、表达型、诱导型。在此基础上,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1988年根据Karl Bühler的语言功能学说,把文本分为了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类。纽马克认为,很少有文本纯粹地属于这三种文本类型中的某一种,大多数都是以其中一种为主,兼具其他功能。

笔者认为旅游文本同样也很难将其归为某一种,一般来说,它被普遍认为是应用型文本。贾文波将其归类为呼唤型文本(Jia Wenbo,2004)。陈刚认为,旅游文本是这三种类型的综合体,是个复杂的文本类型(陈刚,2004:313)。旅游文本的功能性十分突出,它的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信息并使他们能理解接受它所传递的信息,激发读者的旅游欲望,最终采取行动。因此,在进行旅游材料汉英翻译时,译文如果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不能算是成功的翻译。

方梦之认为虽然实用文体门类繁多,文体的正式程度跨度很大,但它的功能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性、劝导性、匿名性(方梦之,2005:25)。实用文体的基本功能是荷载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因此“信息性”往往是重内容而轻形式;“劝导性”文本多具有宣传的性质,更注重译文效果和读者反应,试图唤起读者去行动;“匿名性”主要是指实用文体的各类文本缺少甚至没有作者或译者个性,而是按照一种约定俗成的程式行事,另外是指许多文本不注明作者和译者姓名。旅游文本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信息性),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吸引游客(劝导性),并且它的作者是匿名的(匿名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文本在翻译时,为了传递信息并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效果,可以忽略源文本的形式;其次对于译者来说,作者因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语篇提供的信息及信息传递的效果。相比于其他实用性文本,旅游文本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信息。例如旅游景点的宣传册子上会包含国家历史、地方文化等文化信息。而这些信息与读者的理解力和接受度相关。另外,除了语言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文本标准和行文习惯。而这两点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文化信息。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点,笔者认为尽管实用性文本不同于文学作品,但事实上很多旅游文本中包含了诗句、对联等文学性较强的语料。因此一些行文风格比较复杂的旅游文本同时具有文学作品的表情性、意象性、艺术美。在翻译此类旅游文本时,译者可以使用不同的风格,而且可以多种风格兼具,把旅游文本的特殊性与翻译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变译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变译是相对于全译而言,它的突出特点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而有意识地变译原作。这一特点和旅游宣传材料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在翻译旅游文本时结合变译理论是十分有效的,也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三、变译理论的本质

笔者试图通过变译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使用,进一步研究变译理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黄忠廉教授在《变译理论》一书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变译理论是从变译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反映变译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原理和思想体系,它以变译为研究对象,研究变译过程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寻求总的适于一切变译方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黄忠廉,变译理论,32)变异理论的提出体现了翻译的价值。翻译的最大价值在于内化外来文化(柯飞,1996)。把英语文本翻译成汉语的过程即是一个外来文化的内化过程;与之相反,把中文旅游文本翻译成英语的过程则是对中国文化的输出。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跨心理、跨宗教的交际活动。这一过程应该是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不一定是等效传递。译者首先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接受效果以及译文的可读性。基于这样的目的,译者在翻译时可以对原作进行变译。变译后的旅游文本信息量会发生变化,变多或是变少,而质则得到提高。

(一)变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总体来讲,基于不同文化影响下的英译汉或者汉译英都应遵循相同的翻译原则。例如动词的变化、合适的名词、例子等等。对于全译和变译,黄忠廉做了一个信息的对比。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1.AB,比如译写、评译、阐译等。(黄忠廉,2002:28)为了读者在第一时间能理解意思,节省译者精力,更快速地介绍信息给读者,译者通过删除、改编、缩减、合并等手段,对信息进行浓缩,这是最提倡的方法。

源文本的重构也是一个重要特点。一般来说,英语文本以其特有的方式来传播及配置信息。当英语文本的表述方式不适合中国读者的思维习惯时,译者应该对源文本进行重构,挑选出有用的、有趣的信息,删减掉不相关和不合适的信息,使文本内容更加合理。当译者试图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时,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变体的导向。此处举一个引自《变译理论》中的例子。

例文:

Californians and New Englanders are both American.They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and abide by the same federal laws.But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in their waysof life.Mobility----bo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has made a great impression on the culture of Californians;lack of mobility is the mark of the customs and morality of New Englanders.

译文1:

加利福尼亚人和新英格兰人都是美国人。他们说同样的语言,遵守同样的联邦法律。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不大相同;易变好动,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是加利福尼亚文化的显著特点;墨守成规,则是新英格兰人的习惯和道德上的特征。

译文2:

加利福尼亚人和新英格兰人都是美国人,操同一种语言,守同一法律,其生活方式却不同;前者易变好动,后者墨守成规。

(Huang Zhonglian,2002:171)

汉语具有重意合的特点,译文1采用了逐句翻译法,虽然意思能理解,但是不具有汉语表达的特点。而在译文2中,黄教授使用两个四字格词语“易变好动”和“墨守成规”来取代“Mobility——bo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和“lack of mobility is the mark of the customs and morality of New Englanders”这两句话。“易变”体现在心理态势上,“好动”体现在行动上,而“墨守成规”则体现了思想上的保守。(黄忠廉,2002:172)译文将英语的重形态转换为汉语的重意合,更适合汉语读者的理解。因此译文2要比译文1更容易被认可。

(二)变译理论存在的问题

一个理论应该应用于特定的领域。自变译理论提出后,它不仅仅是作为信息翻译的工具,还兼具交际功能被应用在更宽泛的领域。然而变译理论的提出者黄忠廉教授也认为这一理论并不适合所有的文本翻译。即便是作为应用型文本的旅游景点介绍文,翻译变体也并非完全适合。译者在采用变译方法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在《变译理论》第119页到120页的例7-8中,原文用500多个汉字描述了中国南北方在服饰上的整体区别,介绍包括侗族、苗族、彝族、蒙古族和藏族五个民族的不同服装特点。这500多个汉字被缩译成一句英文:“There are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and each boasts its own community costume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译文尽管遵循了交际中基本信息的传递,但它丢失了太多原文中的信息。

黄忠廉教授提出“浓缩不能过度,过度则原作内容不能被外国读者理解。”(黄忠廉,2002:120)但是仅仅“理解”是不够的,被读者理解并不是源文本的最终目标。许多读者不仅期待能理解,更想要“学到”文本中传递的信息。因此,信息缩减应该有一个尺度,应适度浓缩,使所负载的信息量达到最大值。变译的原则是运用变译的依据,是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南,是实用的理论法则。变译的变,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要遵循变译原则,要考虑到原作与读者等诸多因素,不能随心所欲地“变”,要最大程度地避免问题的产生。

四、变译手段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实例分析

这里以山西部分旅游景点介绍词为例,以变译理论为依据,来探究部分变译手段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例 1:(王家大院)

谦吉居——二十世王奎聚的宅院。王奎聚通晓书画,精于医术,道光二十四年,报捐未入流,后游幕山东阳谷。咸丰四年二月。太平军扰城,仗剑奋抗,城陷后身亡,奉旨优恤崇祀昭忠祠。院内现存计时日晷一座。

译文:

Qian ji ju——here is wangkuiju’s house.He mastered th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nd was skillful in the doctor.Experiencing the failure to be a government official through donation.He went to Yanggu of Shandong as Mu Liao(assistant to a ranking official or general in old China).In February of Xianfeng 4th year,he rose in resistance and died after the Taiping Army captured thecity.

在这段文本英译材料中,用到了变译理论中阐译这一变译手段,在旅游文本英译时,应该考虑到读者都是外国人,对中国历史不甚了解,有些信息需要一番阐释才能交代清楚。译文中对“幕僚”这一词语进行了阐译,以便让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外国读者了解。而在翻译“道光二十四年”“咸丰四年”时,译者没有进行阐译,读者可能不知道“道光二十四年”“咸丰四年”是什么时候。此处也应该加以阐译,把“道光二十四年”“咸丰四年”换算成公元1845年和公元1854年,以夹注的方式用括号标示插入正文中,这样的话,没有中国历史背景知识的外国人也能清楚地了解这个年代。

另外,译文对原文做了删减,最后一句“院内现存计时日晷一座”,译文选择了摘译没有对这一句进行翻译,但是这一句作为原文中的重要信息,笔者认为不该被省略。信息缩减不应过度,过度浓缩会导致信息丢失,这就是一个过度浓缩的例子。

例 2:(五台山)

山西省五台山是闻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境内迄今仍保存着北魏、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历代的寺庙建筑47座。

译文:

On Wutai Mountain,located in Shanxi Province,there are 47 temples built during the seven dynasties from Northern-Wei(386-534)to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49).

在例2中,汉语突出历朝历代是为了表示其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因为中国人一看就明白,而国外读者可能就不太清楚。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对“北魏、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历代”进行了编译,这样既免去了逐一翻译七个朝代会导致外国读者的困惑,又使译文主题突出,简明扼要,保持了译文的明确通畅。

例 3:(乔家大院)

子孙贤族将大;

兄弟睦家之肥。

译文:

Virtuous offspring would make the clan flourish;

Harmonious brothers would make the family prosper.

例3是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一幅对联。古联比较难懂,关键之一是古文的“语用”现当代人不太懂。若将原文直接译出,译文可能缺乏意义连贯,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此此处应用了变译方法—译述。译述是译者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原作主要内容或部分内容的变译活动。译述不带主观情绪和个人偏好,客观地反映原文内容,而不拘泥于原作的形式和内容。例3中,先将古联“译”为“子孙贤能则家族强大;兄弟和睦则家业昌盛”,然后再进行翻译。这样译文既保证了语用层的对应,又语义连贯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例 4:(乔家大院)

大院设计精巧,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外观威严高大,内饰富丽堂皇,既有跌宕起伏的错落层次,又具有变化意境的统一规范,结构讲究,选材精良,斗拱飞檐,石刻砖雕,工艺精湛,各具特色,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译文:

Intricately designed with precise layout,the courtyard holds magnificent outlook and grand interior fittings.The whole architecture combines different layers of outlook with conformity of changing artistic conception.While structurally verified with excellent materialsinstalled and flyingroofsand stonecarvingsof uniqueness,the whole courtyard is such a testament to the excellence of Chinese building craftsmanship and is praised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as“a shinning star of household architecture in North China”.

汉语四字结构的词语十分常见,四字格言简意赅,音韵整齐,抑扬顿挫,颇显文采。翻译成英语时很难在形式上做到工整对仗,形成音韵上的美感。因此在汉译英时,不能照搬全文,要使用符合英语行文习惯的准确表达,译出其含义,语言尽量简练即可。例4中,原文共有15个四字格的词语,翻译时用变译理论中的“减译”和“译述”两种手段。重新编辑原作结构,再重写原作内容,内容还是原作的主要内容或部分内容,但形式上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常常是旧貌换新颜。

五、结束语

汉语的旅游文本往往承载了许多文化信息,并且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对文学经典的引用、古文的引用、修辞方法的使用等都会使旅游文本在英译时困难重重。变译相比传统的全译,因材施变,但是这里的“变”不仅仅是简化文本和增加效率,它更突出主要信息,并且通过变译增强旅游文本的呼唤和联想功能。变译理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作用,对提高我国旅游文本翻译质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英汉互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3]方梦之,毛忠明.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7]吴云.旅游翻译的变译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4):21-24.

(编辑 杨乐中)

猜你喜欢
黄忠译者译文
Magnetic properties of oxides and silicon single crystals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A great seeing-eye dog了不起的导盲犬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Nonlinear Intelligent Flight Control for Quadrotor Unmanned Helicopter
Flight Control System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