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两晋时期门阀士族的斗富现象

2018-04-14 16:59赵昆生闫婷婷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石崇门阀士族

赵昆生,闫婷婷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401331)

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作为官吏选拔制度,充分地保障了门阀士族阶层进入官场的政治特权。起初,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的官员任“中正”,中正以道德、才能等为标准查访评定州郡人才,将他们分成九等。在实施过程中,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中正官一职逐渐被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评定士人品级的标准只看家世,使这一制度成为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重要工具。此时“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1]卷四八,1336而中正官则“计资定品”[1]卷三六,1055,只重门第。这样,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成为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1]卷四五,1271的局面。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在政治特权不需要个人后天奋斗获得的社会背景之下,门阀士族社会生活的主要个人兴趣之一就是斗富。

一、两晋时期门阀士族的特权

门阀士族阶层为了保障自身权力的永久性与世袭化,对原有的官吏选拔制度进行改进,制定了更加符合他们自己阶层利益的新制度即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2]卷一八九,971,将统治权力严格限制在门阀士族狭小的圈子里。西晋晋武帝时,九品中正制已被士家大族所把持,成为他们享有高官厚禄的捷径。

在两晋时期,晋朝的门阀政治实质是分权政治。国家绝大多数的政治权力均由门阀士族阶层掌控,皇帝并不能完全行使自身权力。在这一时期,门阀士族为维护自己阶层的利益需要有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存在,这时皇帝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往往要大于皇帝本身。门阀士族是以家族为单位的,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朝廷当中,各个家族互相逐力,为的就是获取更多的话语权,为家族谋求更多的利益。对于门阀士族来说,最看重的是家族的利益,所追求的是保持家族的鼎盛与延续。例如晋惠帝司马衷,为人痴呆不任事,依照他本身的能力并不适合成为储君,然而最终依旧即位为帝。他当政时,权力则大部分都为门阀士族所掌握。司马氏为了巩固政权主要采取政治联姻的方式,一方面笼络门阀士族,使其通过与君主联姻而获得政治上的殊荣与社会地位的巩固;另一方面,与门阀士族的首要人物建立起血缘纽带,并赋予这种血缘关系以政治性的意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时的门阀士族根本无需做出努力,就能够为皇帝所看重。九品中正制度极大地便利了想要获得权利的门阀士族。士族阶层从一出生起,自身家族所拥有的地位便保障了他们终其一生都衣食无忧且拥有日后加官进爵的资本。政治制度的优势使得统治集团内部的这一阶层日益庞大。他们无所事事,无忧无虑,衷情于吃喝玩乐和挥霍享受。

两晋时期,为了保证权利的垄断,门阀士族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基本上很难过渡,每个阶层基本固化,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为了家族权利的延续,文化教育也为他们所垄断。普通人家的子弟就像佃农,他们首要解决的就是吃饱穿暖的问题,根本没有余力去思考如何改换门庭,为官为宦,跨出自己所处的阶层的问题。而世家大族的子弟一出生就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当官对他们来说是固有的人生轨迹。越是强大的士族越不需要去思考未来,因为未来对他们来说是既定的轨道,基本不会发生什么改变。

经济上,西晋借鉴了西周井田制、汉代限田说以及曹魏、孙吴屯田制中合理成分,进一步改革土地、田赋管理体制,颁行了占田制。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并不是将土地授给农民,只是承认其占有土地的限额,将其占有合法化。它解除了屯田制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当占田数高于课田数时,则鼓励人民去占田开荒,并且对士族地主占田在法律上给予了一定限制。[3]但按官品占田荫客制,巩固和扩大了地主特权,维护了士族的利益。地主在依法拥有一定土地的同时,增加占田的数量,使他们所拥有的土地和劳动力均有所增加,同时也免除了许许多多的赋税。但是对于那些门阀来说,这些依旧不够,他们会在占有各自定额土地的基础上,额外占有更多的土地,以谋取更多的利益。士族地主为了占有更多的土地,大肆兼并土地,在本来无需缴税的土地之外,他们隐瞒大量的田地与佃户,省去本来需要缴纳的赋税。为了逃避缴税,许多人自愿成为士族阶层的附庸,成为地主阶层的劳动力。西晋时期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隐户众多,士族阶层的经济收入更多。

超限占田并没有引起政府的惩处,这也使得土地买卖与土地兼并愈加严重。如王戎“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1]卷四三,1231,幽州刺史王浚及其部下,“并广占山泽”[1]卷三九,1146。又县令刘友、前尚书山涛、中山王司马睦、故尚书仆射武陔等“各占三更稻田”,被弹劾后,只处罚了小官刘友,其余“皆勿有所问”[1]卷四一,1188。在法定特权之外还有特权,门阀士族的政治统治有了可靠的经济保障。拥有大量的土地与金钱是士族阶层的常态,在他们的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精致与奢华。然而,欲壑难填,他们在得到大量的财富与权利之后,还会谋求使手中的资源变得更多,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社会生活中,门阀士族夸夸其谈,崇尚谈玄,玄学盛行一时,对魏晋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两晋时,“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4]晋纪十一,2808,社会上“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1]卷九一,2345。直至梁代,仍是“人士竞谈玄理”[5]卷七六,1897。士族通过谈玄,甚至可以“累居显职”[1]卷四三,1235,而不善谈玄者,则往往被人瞧不起。玄学在提倡人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上有进步的方面,但它的虚无浮夸和提倡的放荡生活作风,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西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是何秀和郭象。何秀注有《庄子注》,后来郭象又加以补充发挥,这部书可以说代表了他们两个人的思想。在玄学理论上,何、郭认为万物不侍“无”而生,“有”(万物)是由本身的“独化”而成。[3]他们认为惟一不变的真实存在是“所以迹”,它是使万物“独化”的生机之神。他们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认为礼法名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等,都是“天理自然”,人们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他们说“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这完全是维护门阀士族统治秩序的理论。

二、两晋门阀土族的物质生活与奢侈之风

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等级界限已由家世所规定,大家族出身的人员往往能够被中正官评为高品,保证了世家大族获取权力的世袭性与垄断性。门阀士族以家族利益为出发点,为保证家族累世为公卿,无所不用其极,各个门户之间为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导致了士族内部的矛盾斗争,而个人财富的多少,从侧面体现着家族势力的强弱。因此,他们之间的不服气和争斗只有通过斗富显示。

石崇与王恺斗富就是当时贵族官僚以豪侈相尚的典型事例。他们互不服气的斗富过程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王恺用饴糖来擦洗锅子,石崇就用蜡烛来烧饭。王恺用紫丝布做了四十里长的帷幕,石崇则用锦做了五十里长的帷幕与他匹敌。石崇用花椒当做泥来涂墙,王恺就用赤石脂当泥来涂墙壁。石崇为客人做豆粥,立刻就做成了,常在冬天也会得到用韭菜、蓱菜、虀菜等做的调味品。他家的牛形状和力气看上去都不如王恺家的牛,但是与王恺出游,争着进洛阳城时,石崇的牛跑了几十步后就快得如同飞鸟,王恺的牛极力奔跑也赶不上。王恺常为这三件事而感到不满,于是他暗中买通石崇手下的管家与驾车人,探问其中原因。得知原因后王恺全都照着做,于是就争得优胜。石崇后来听到,把泄密者全都杀了。王恺与石崇互相斗富情景奢糜腐朽,任性而为,肆意糟蹋民脂民膏,荒谬腐败到了“肆其意色,无所忌惮”的地位。

除了《世说新语》中的记载外,其他的一些史料也有相应的记载。比如《晋书·何曾传》中“然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人以小纸为书者,敕记室勿报。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1]卷三三,994从何曾奢华的生活里,后来的人们还摘取了两个成语“食日万钱”“无下箸处”,用来形容富人们饮食奢侈无度。

奢侈之风盛行,有许许多多的现象,“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6]卷三九,979。傅咸称:“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今之百姓竞丰其屋。……今之贾竖皆厌良肉……今之婢妾被服绫罗……今之贱隶乘轻驱肥。”韦华谓:东晋“刑网峻急,风俗奢宕”[1]卷一百十七,2975。李彪称:北魏“豪富之家,习华既深,敦朴情浅……壮制第宅,美饰车马,仆妾衣绫绮,土木被文绣”[8]卷五十,1109。刘思敏说:“贵势之流,货宝之族,车服伎乐,争相奢丽,亭池宅第,竞趋高华。”[7]卷五十四,926从这些例子就可以看出两晋以来的流行风尚。像何曾、石崇、王济、任恺等,不过是奢侈之尤而绝非仅有之例。

三、两晋时期门阀士族斗富的社会影响

两晋时期门阀士族间的斗富现象兴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首先,使门阀士族阶层愈加腐朽。皇帝卖官捞钱,贵族官僚或经商,或以田园水硙收钱,甚至劫掠商旅夺其钱财。他们不仅奢侈成性,而且公开抢劫、杀人。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1]卷三三,1004。其次,带坏了社会风气。晋武帝本人贪财好利,追求逸豫和荒淫的生活。封建帝王骄奢淫逸,上行下效,臣下自然从风而靡。与生俱来的阶级特权使门阀子弟养成享乐腐化、游手好闲的恶习,导致了政治、社会风气的恶化。最后,政治上的腐败也与生活上的腐朽相偕而行,加速了晋朝的灭亡。西晋君臣,不但骄奢逸乐、贪取钱财,而且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特别是晋惠帝即位后,“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1]卷四,89。士族阶层不知进取,专注于钱财与权势的争夺。

官员职权世袭制是魏晋以来士族政治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制度上的保障,士族的后代不必再为高官厚禄的获取从底层做起。先辈们积累下的丰厚财物、美酒良宅诱使其尽情地享受。奢糜挥霍的物质生活是门阀士族生活方式的基本形态。这样在物质生活上的挥霍比斗不曾停止,给两晋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影响,而斗富现象下隐藏的则是政治斗争中门阀士族阶层对于权力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考研历史——中国古代史1[EB/OL].(2013-03-06)[2017-10-12].https://wenku.baidu.com/view/48bce92eccbf f121dd368321.htmlQQBrowser.File/Shell/Open/Command.

[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6.

[6]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译.北京:中华书局,1982.

[8]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编辑 郭继荣)

猜你喜欢
石崇门阀士族
门阀政治传统与陈朝的王朝建构
从赵郡李氏南祖房善权支几方墓志看唐代士族的中央化
南北士族协调与东晋王朝的建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史学的特点
何预卿事
石崇斗富
石崇与王恺斗富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为何这么牛气?
天下第一行书
浅析西晋太康年间门阀势力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