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

2018-04-14 06:13:26王海
江科学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能力教育

王海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南昌 330029)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颁布,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拓展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经过几年的探索,许多本科院校转型似乎并不顺利。高校管理者、政府和教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的认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还不很契合,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人”与“才”、“理论”和“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和“教师的能力”与“学生成长的需要”不匹配的矛盾。江西科技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为促进学校成功转型,江西科技学院围绕办学过程中的“人”与“才”、“理论”和“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和“教师的学”与“学生的学”不匹配的四大矛盾,从处理四个关系着手,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处理好“人”与“才”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才。所谓人才,就是“人”与“才”的结合体。“人”强调的主要是一种人文素养,德与善;“才”强调的主要是知识的多寡和技能的高低。人重于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说,育人比育才更重要。但今天,我们通常都把人才简单地落脚为“才”。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均把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时也强调才,把成绩和分数作为衡量才的主要标准,人反而成了教育中的短板,其实质就是中学应试教育在高校的延续。“育才”当然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但育人从来都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教育需要均衡培养人与才。我们的本科教育改革首先要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有良好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江西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江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加强知识与能力传授的同时,还尽力突出“人”的核心地位,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和人格养成,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三种精神

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和协作精神。爱国是大学生成才的根本。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江科通过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学生能够从自身做起,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但仅有爱国精神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将报国之志付诸行动,这就“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弛而不息地艰苦奋斗”。江科高度注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不惧艰险、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反对铺张,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但是“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唯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团结协作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江科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让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领会、理解相互尊重、爱护、支持,学会宽容,学会妥协,学会“双赢”等团队精神的内涵。

(二)增强三种意识

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规范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承担社会责任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江科着力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明确自己作为子女、作为学生、作为公民应承担的责任,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对他人和对社会负责。增强服务意识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勇于投身社会,发展自我;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以最佳工作表现和业绩回报亲人,奉献学校和社会。增强规范意识重点解决大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法纪意识淡薄、不讲文明卫生等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他人习俗与信仰的习惯。

(三)提高三种能力

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江科对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三个能力”,包括: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能力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强烈的事业心,有走向社会的自信心,有回报父母的感恩心,有协作友好的团结心。专业能力就是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扎实的专业功底,热爱所学专业、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要有科学家的头脑、工程师的技能,创造新技术、新方法的冲动,做社会精英的欲望。

二、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源于实践,没有实践,理论只能是空中楼阁。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其他类型人才的特征之一,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工作需要。由于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对教师和教学条件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在原有理论知识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行业实践的知识;学校要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增加实践场所和实践条件的投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的。这种变化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重新调配,易引发教师的不认同,因此要妥善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江西科技学院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将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放在改革第一位,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扭转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一)强化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使实践教学设备与工程现场使用的先进设备相一致,实践教学场所环境与生产实际环境相一致,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完善“课内试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大实践教学体系。课内实验推行任职教学、演示教学、动手操作“三段式”教学方法,推出“平时+周末”、“平时+作品”、“平时+结课考核”的“3+”考核模式,完善考核标准,强化多元化考核;校内实训借助“江科竞赛、专利创造、创业孵化”三类平台,形成以竞赛促实践,以实践促创新,以创新促应用的局面。

(三)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着力搭建“校政、校企、校协、校校”合作平台,与产业深度对接,通过合作资源共建、合作产学研开发、合作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方式,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的良性互动,缔造“产教融合生态圈”。不断推进“三个一百建设”工程,与100家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育人、开办100个创新班、开设100个订单班,校企双方实现全面合作。

三、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是就业的根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我们不仅教会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服务社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可以说,能力素质的获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但在现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脱离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教师仅是“教”,而没有“学”,只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出现片面化,只注重知识习得,而不重视知识的形成。

为缓解这一现象,转型发展中的江西科技学院明确提出,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以培养符合市场发展和岗位需要的合格人才为育人的主要目标,制定以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改善通识教育、增设职业核心能力模块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强调一专多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设创新创业班(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进行打造。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实行创新创业学分制度,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编写创新创业教材,开设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开设以学生社团“蓝色技术工作室”为示范,组建、改建一大批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搭建载体。

(二)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依托大学科技园,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利用国家和政府政策,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实习和就业见习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创业咨询指导、扶助他们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提供创业培训、实训的创业场地、就业见习等机会,促进实践教学平台共享;通过与南昌国家高新区和昌东工业园区的紧密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基地。

(三)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坚持办好一批创新班,大力实施创新导师培育计划,在创新导师的带领下,完成创新班组的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尝试创新创业实践、深度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举办创业大赛、模拟交易大赛、营销实战大赛等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四、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当学生能够在与教师的人际交往中获得求知欲或情感需求的满足,他们才愿意与教师一起活动,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教师水平体现学生质量。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出现了“教师的能力”与“学生成长的需要”不匹配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多是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从教。这些人经过高校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初出校门,缺乏实践经验,普遍存在实践教学不足、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的现象,教师操作能力低,这必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为解决这一困境,江西科技学院着力提升教师“三种能力”。

(一)教学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课程教学能力培训;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力度,为学生课堂教学质量把好关,督促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专业知识;大力实施教师帮扶制度,确定一对一的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以优促新,互学共进。

(二)应用能力

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积极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外引内培,大力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面向省内外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公开选聘高级技术名师、技能名师,参与学校专业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大力实施“中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等项目,依托校企合作项目,按计划、分层分批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践,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紧密对接。同时,实施教学明星计划,为实践教学教师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竞争淘汰机制”、“评价约束机制”等一整套教师的激励审核机制,遴选实践教学明星,培养实践教学名师。

(三)创新能力

积极组建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创新导师奖励机制,将指导学生创新活动纳入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内容,在学校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1]鲁武霞.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困境与生态定位[J].大学教育科学,2017,3(3).

[2]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3]陈星,张学敏.依附中超越: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1).

猜你喜欢
应用型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