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布依族耍水龙开展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2018-04-14 02:04鲁林波卜秀秀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平塘平塘县布依族

鲁林波 卜秀秀



平塘县布依族耍水龙开展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鲁林波 卜秀秀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平塘县布依族耍水龙民俗文化的参与情况、活动开展及参与比赛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塘布依族耍水龙的参与人群受年轻群体大多数外出打工创业,导致耍水龙的群体逐年减少,活动开展情况良好,但参与比赛情况不理想;经济落后、交通欠发达、物质基础薄弱、耍水龙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以及文化传承后备力量不足是制约平塘县耍水龙开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旨在使平塘县布依族耍水龙习俗得以延续。

平塘县;布依族;端午节;耍水龙;保护

据史料记载,布依族是生活在平塘县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耍水龙泼吉祥水是平舟河流域布依族人民群众一直沿袭至今的民俗活动[1]。相传耍水龙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布依族人们在每年水龙节当天(6月6日)或端午期间开展耍水龙民俗活动,祈求神灵的保佑,祈盼风调雨顺、幸福安康。每年端午期间的耍水龙活动是平塘县人们非常期待的活动之一,政府认真策划和组织当地的布依族人们参与开展活动,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前来观看。尽管耍水龙活动看似蓬勃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家族的变故,大多数年轻群体外出打工创业,耍水龙的传承群体在逐年减少,出现了传承人断层的现象[2]。本文针对耍水龙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旨在找出制约平塘布依族耍水龙活动开展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平塘县布依族耍水龙习俗得以延续。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平塘县布依族“耍水龙”的保护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期刊网、贵州省数字图书馆、维普网查阅并收集了近10年的与“耍水龙”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

1.2.2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平塘县布依族耍水龙的区域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参与当地的举办的耍水龙表演活动,与耍水龙传承人和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将他们叙述的相关资料进行记录,并对平塘布依族耍水龙的场地、器材、服饰、整个表演流程等进行记录、拍照、录像,收集第一手资料。

1.2.3问卷调查法

以参加2017年端午节耍水龙活动的所有表演者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56份,回收156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为 94.9%。(1)问卷的信度检验。对问卷进行抽样信度检验,两次测验时间间隔为15天,得出抽样检验信度相关系数R=0.82,说明问卷信度较高。(2)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检验问卷效度,专家构成共10名,教授4人,副教授6人。有90%的专家认为问卷设置合适和比较合适。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调查收集的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获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具体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平塘县“耍水龙”的基本参与情况分析

2.1.1平塘县“耍水龙”参与人群情况

(1)群众参与的基本情况

表1 参与耍水龙活动年龄段(岁)(n=148)

20以下21—3031—4041—5051以上 人数1028355718 %6.818.923.638.512.2

通过对参与耍水龙活动的年龄情况调查发现,有38.5%的参与者集中在41—50岁年龄段,他们是参与耍水龙项目传承的主力军;31—40岁年龄段参与活动的人数占23.6%;21—30岁年龄段参与活动人数占18.9%,20岁以下年龄段的参与者占活动人数6.8%,51岁以上年龄段参与活动人数占12.2%。分析得出,参与平塘县耍水龙活动成员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1-50岁之间,占62.1%。

表2 男女参与程度(n=148)

性别人数比例(%) 男12081.1 女2818.9

从表2可以看出,参与活动男性占81.1%,女性占18.9%。参与该活动的男性人数明显要高于女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舞龙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训练强度大。然而参与的这部分女性主要是扮演虾兵蟹将,作为耍水龙活动的护龙队成员。

表3 平塘县耍水龙活动参与人群职业情况表(n=148)

职业农民工个体经营户学生其他 人数1219135 比例(%)81.76.18.83.4

在平塘县耍水龙活动期间,每年参与表演的人员都不固定,参与人群变化很大,非常不利于耍水龙活动的长期稳定的开展。通过调查可知(见表3),在所有的表演队伍中,平塘县周边乡镇的农民工是耍水龙活动的主要人群,占81.7%,其次是平塘县民族中学的学生,他们是耍水龙表演的龙女们,占8.8%,同时经商的个体户占6.1%,其他占有3.4%,这部分主要是没有工作的无业游民。显而易见,农民工是耍水龙活动表演的主体,是传承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力军。

(2)参与人群耍水龙活动的动机

表4 参与耍水龙活动的动机(多选题n=148)

参与动机赚取生活费放松身心休闲娱乐强身健体消磨时间其它 频数679284652618 比例(%)45.262.156.743.917.512.1

通过对参与平塘县耍水龙活动的动机调查可知(见表4),有45.2%的人参与的动机是为了赚取生活费,这部分人群主要是有闲暇时间的农民工;分别有62.1%、56.7%的参与者选择放松身心和休闲娱乐,43.9%的参与者选择强身健体,选择消磨时间的参与者占17.5%,其它占12.1%。由此可知,耍水龙活动的参与者的主要动机是放松身心、休闲娱乐、赚取生活费以及强身健体。

2.1.2平塘县布依族“耍水龙”活动的开展状况

(1)端午期间平塘布依族民间水龙表演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的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多,在节假日大都喜欢出行旅游。平塘县政府大力宣传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游、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游、独一无二的天文科普游,充分发挥“三游并重”的巨大潜力,利用好平塘县“三天”旅游奇观,即:天眼、天书和天坑,积极打造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过来游玩。近几年来,平塘县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局、县文联、风景管理处等部门在端午节期间联合举办“平塘布依族民间水龙表演暨龙舟争霸赛”,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一届比一届要精彩,每届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近10万人,2015年、2016年、2017年近三届平塘县耍水龙活动现场的盛况(见图一)。

图1 近三年平塘耍水龙活动的盛况

(2)平塘布依族耍水龙参加大型比赛的状况

近年来,平塘耍水龙队伍积极参加全国和贵州省内的传统舞龙的比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第一次参加贵州–思南首届全国舞龙邀请赛,与来自浙江、湖南、湖北、贵州等各地舞龙队组成的68支传统舞龙队伍展开角逐,最后,平塘“耍水龙”以独具特色的服饰和精彩的舞龙动作赢得了参判员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荣获传统舞龙表演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也参加了贵州省民运会表演项目的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2平塘县布依族“耍水龙”文化传承的制约因素分析

2.2.1经济落后,交通欠发达,物质基础薄弱

平塘县布依族聚居区位于贵州的南部边陲,交通欠发到,经济相对落后,物质基础设施薄弱,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旱稻、玉米和豆类等农作物为主[3]。平塘县布依族聚集区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地域相对封闭[4]。政府发展目标定位不清晰,发展体制没有将布依族耍水龙的发展与民俗体育旅游业完全有机结合,影响着平塘布依族耍水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2.2耍水龙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

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长期稳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对其进行系统保护,地方政府部门有责任和实力对其所管辖区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业进行引导、宣传和保护[5]。只有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督促人们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才能使耍水龙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迈向康庄大道。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平塘县布依族村寨总体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水平较低,人们对耍水龙文化项目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虽然相关部门对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注度日益增长,但仍没有采取行之可效的办法去落实和维护。项目传承人群不固定,只有到每年端午期间才组织或联络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与活动,缺乏长效地保护机制,严重制约着布依族耍水龙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2.2.3文化传承后备力量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益追求物质财富的需要,布依族村寨中大多数年轻人都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创业,留守村寨中的几乎是老人和孩童。而新一代年轻群体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不二人选,受外出打工潮的影响,导致布依族耍水龙项目的中坚传承群体出现危机。然而年轻一代接触的都是新鲜事物,对原生态的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缺少热情和兴趣,同时受到现代体育项目强有力的冲击,削弱了年轻群体对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感。当地中小学又没有将耍水龙项目引入校园,导致项目传承后备人才严重不足,加之缺少专业的教练员队伍,该项目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

2.3平塘县布依族耍水龙的保护对策

2.3.1政府加大重视程度,提升村寨居民保护意识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加大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关注度,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小组,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积极开展耍水龙项目并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传承群体,组织他们同步申报县级水龙项目传承人,按国家政策给予一定的传承资金奖励,提高传承群体的积极性和荣誉感。树立典型,对村寨其他居民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不断倡导正确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意识,出台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才能使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通向阳光化。

2.3.2利用好新媒体,加大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文化表达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打破了原有的基于传统媒介的传播格局。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传播村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扩大民族传统体育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6]。现如今全球化飞速发展,新媒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共住地球村,为了让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被人们所认识,必须利用好新媒体,将民族传统体育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归纳和编写,充分挖掘整理耍水龙项目的资料,采用数字化技术制作成为微电影、手机APP、宣传纪录片、新闻报道等,再借助重要节日开展大型活动,邀请央视新闻频道、省电视台以及地方电视台媒体朋友、网络媒体平台和摄影爱好者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报道,使其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方便永久保存。

2.3.3将布依族耍水龙项目引入校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专业的组织和机构。而学校是最适合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场所,当今国家大力倡导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将布依族耍水龙引入当地中小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聘请耍水龙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传授技艺,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参与传统体育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在校园中营造耍水龙体育文化的良好氛围,形成耍水龙传承体系,让更多的当地耍水龙参与进来,不断加强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后备人才的培养。

3 结论

平塘布依族耍水龙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年端午期间都吸引数万人前来参观,但由于受年轻群体大多数外出打工创业,导致耍水龙的群体逐年减少,加上参与群体不固定,不利于耍水龙活动长期稳定的开展。经济落后,交通欠发达,物质基础薄弱、耍水龙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文化传承后备力量不足是制约平塘县“耍水龙”的主要因素。政府加大重视程度,提升村寨居民保护意识,利用好新媒体,加大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并将布依族耍水龙项目引入校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有利于“耍水龙”的保护与传承。

[1]胥春华,姚志辉.平塘县端午节与舞水龙民俗体育文化互动研究[J].武术研究,2016(10):100-106.

[2]祖晶.黄河流域民间舞龙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5):96-99.

[3]杨春立,金黄斌.云南施甸布朗族舞龙习俗的流变与传承研究[J].体育科技,2014(1):42-43.

[4]邓文红.布依族地区体育旅游文化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1):74-76.

[5]徐林.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元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86.

[6]康乐,尹雨嘉.侗族村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2):104-107.

On the Status Quo and Protection of the Water Dragon of Buyi Nationality in Pingtang County

LU Linbo,etal.

(Qiannan N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Douyun 558000, Guizhou, China)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编号:14QNZ006;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qnsy2013T11。

鲁林波(1986—),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平塘平塘县布依族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的美学探究
平塘县老干部宣讲团到县第二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传统手工艺助推平塘脱贫攻坚的路径探索
世界最高混凝土高塔桥平塘特大桥建成通车
布依“三月三”
六枝特区老干部:分享腾飞科技 点赞祖国发展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平塘县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老干部意见
平塘县委离退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习
布依族小打音乐 斗弹达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