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18-04-13 06:49宋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并发症

宋强

【摘要】 目的 探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93例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 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予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镇痛药使用量、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简明健康状况评分量表(SF-36)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镇痛药使用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1/47)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予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并發症发生率, 并改善预后。

【关键词】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028

据相关研究统计, 其发生率为7%左右, 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不利影响[1]。以往临床上多予以甲状腺全切术治疗, 虽可彻底切除病灶, 从而有效防止发生癌变, 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依据病变组织实际状况实施有针对性局部切除, 进而有效避免对甲状腺及周边组织造成不必要损伤, 且手术创口小, 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 缩短手术用时及住院用时, 促进患者康

复[2-4]。本研究选取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93例, 分组探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德州市立医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

收治的93例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中女24例, 男22例;年龄26~61岁, 平均年龄(48.53±7.83)岁;病程1个月~6年, 平均病程(3.12±1.03)年。研究组中女26例, 男21例;年龄27~62岁, 平均年龄(49.02±8.03)岁;病程

2个月~7年, 平均病程(2.98±0.9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

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经颈部CT、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或家属知晓本研究手术方案, 且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心、脑、肺等脏器存在严重病变;并发恶性肿瘤;依从性无法配合

研究。

1. 3 方法 研究组患者予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麻醉处理后, 于胸骨上窝横纹处取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及肌肉组织, 悬吊皮瓣, 用电刀切开颈白线直至内外被膜间;钝性分离双侧颈前肌群与甲状腺外被膜, 牵开颈前肌群以充分暴露腺叶;对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动静脉切断及结扎;游离甲状腺且切除其前侧腺体, 但保留其背侧包膜及腺体;留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 步骤同研究组, 区别是不保留背侧甲状腺包膜及腺体。

1. 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且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失血量、镇痛药使用量、引流量);②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包括喉返神经损伤、大出血、低钙血症、声音嘶哑)发生率;③统计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生活质量, 以SF-36评分评价。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28.53±4.89)ml、

镇痛药使用量(76.13±10.24)mg、引流量(52.31±3.84)均少于对照组的(33.92±5.02)ml、(89.81±12.36)mg、(57.03±4.64)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出现低钙血症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对照组出现喉返神经损伤4例, 大出血1例, 低钙血症2例, 声音嘶哑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10/46);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SF-36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前SF-36评分(58.48±

7.07)分与对照组的(59.39±6.96)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5, P=0.533>0.05);研究组术后SF-36评分(86.61±

11.28)分高于对照组的(75.13±10.3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6, P=0.000<0.05)。

3 讨论

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发生后病情很难逆转, 若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则无法根治囊性、出血、纤维化及坏死结节, 整体效果不佳。

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复发率较高, 其原因为甲状腺组织中存在弥漫性病变, 或长期存在致病诱因, 或服用抗复发药品未达理想效果。有学者研究指出, 外科手术治疗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 可明显降低其复发率[5-7]。其中甲状腺全切除术为常用术式之一, 其优点为可有效清除病灶, 缺点为可能会对颈部其他组织造成不必要损害, 尤其对甲状腺功能恢复影响较大, 易引发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 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佳[8-10]。本研究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用于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 优势在于:①此术式可依据病变组织实际状况实施有针对性局部切除, 进而有效避免对其甲状腺及周边组织造成不必要损伤, 同时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②手术创口小, 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 缩短手术用时及住院用时, 进而有效促进其康复。本研究表明,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镇痛药使用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予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可显著提高疗效。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的21.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对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予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另从本研究可知, 研究组术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对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予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可显著改善其预后。

综上所述, 对双侧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予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并改善

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 余宗林, 刘福川. 老年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IL-2、IL-6和TGF-β水平及临床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2):500-501.

[2] 徐巍, 王晓光, 张科, 等.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再手术方式分析. 河北医药, 2014, 36(5):724-726.

[3] 张大闯, 杨海彦, 王凤军, 等.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不同术式的疗效比较.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3(5):

634-638.

[4] 潘文峰, 苏习文.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103例效果分析. 海南医学, 2013, 24(14):2069-2071.

[5] 尤鸣达.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分析.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10):1353-1354.

[6] 吕保洲.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 2014, 34(3):22-23.

[7] 吴瑞正, 滕奔宇, 陈培升, 等.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对比分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24):4689-4691.

[8] 陈文晓, 袁超杰, 黄俊明, 等.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首次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16):113-114.

[9] 杨国荣.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0):86-87.

[10] 申阳, 唐朝晖, 江拥军, 等.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17):

2541-2543.

[收稿日期:2017-12-11]

猜你喜欢
并发症
带膜支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改良Devine 术与传统Shiraki 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探讨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