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军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诊断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方法 4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16例、Ⅳ级7例), 42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健康组, 检测两组D-二聚体、IMA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 并进行比较;同时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患者, 并检测不同心功能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IMA、BNP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组D-二聚体、BNP、IMA水平分别为(1.31±0.24)μg/ml、(941.8±144.2)pg/ml、(91.5±12.5)U/ml, 均高于健康组的(0.20±0.06)μg/ml、(127.6±41.8)pg/ml、(67.2±10.7)U/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Ⅳ级患者D-二聚体、BNP、IMA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Ⅲ级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Ⅲ级患者D-二聚体、BNP、IMA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D-二聚体与IMA可有效诊断心力衰竭, 并对治疗后效果予以评估, 心功能越差者治疗效果越差, 值得推广。
【关键词】 D-二聚体;缺血修饰白蛋白;心力衰竭;B型脑钠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value of D-dimer and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IMA) for combined detection of heart failure. Methods There were 42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s heart failure group (19 cardiac function grade Ⅱ cases, 16 grade Ⅲ cases and 7 grade Ⅳ cases), and 42 healthy people as healthy group. The D-dimer, IMA an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level in two groups was detected and compared. The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D-dimer, IMA, BNP afte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of heart function were detected. Results Heart failure group had D-dimer, BNP and IMA level respectively as (1.31±0.24) μg/ml, (941.8±144.2) pg/ml and (91.5±12.5) U/ml,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0.20±0.06) μg/ml, (127.6±41.8) pg/ml and (67.2±10.7) U/ml in healthy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cardiac function grade Ⅳ patients had higher D-dimer, BNP and IMA level than grade Ⅱ and Ⅲ patients,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cardiac function grade Ⅲ patients had higher D-dimer, BNP and IMA level than grade Ⅱ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ed detection of D-dimer and IMA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heart failur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is evaluated. The worse the heart function is, the worse the treatment effect.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D-dimer;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Heart failure;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心力衰竭是心臟损害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 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实验室检测主要是BNP。本病病情危急, 因此快速诊断、判断严重程度对控制病情发展与降低潜在死亡率意义重大。心力衰竭不仅会削弱心脏泵功能, 还会因此产生系列变化, 于疾病不同阶段各种标志物产生。近年来研究表明D-二聚体与BNP水平密切关联于心力衰竭[1], 因此临床将其作为主要诊断治疗指标。IMA为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生化标志物, 机体缺血5~10 min便可提高, 其诊断敏感性极高。为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与IMA诊断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现选取患者与健康人各42例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主要是内二科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42例作为心力衰竭组, 其中男23例, 女19例, 年龄52~75岁,
平均年龄(62.7±8.4)岁, 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16例、
Ⅳ级7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人42例作为健康组, 其中男22例, 女20例, 年龄50~74岁, 平均年龄(60.4±
7.3)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采血前12 h均处于禁食状态, 于第2天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3 ml肘静脉血, 应用枸橼酸钠(1∶9)作抗凝处理, 3500 rpm离心10 min, 法国STAGO Compact Max全自动血凝仪, 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样抽取3 ml静脉血, 在不抗凝生化管中静置20 min,
3000 rpm离心处理后收集血清, 应用日本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仪, 终点法检测IMA;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e411检测BNP。同时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患者, 并检测不同心功能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IMA、BNP水平。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各指标检测水平比较 心力衰竭组D-二聚体、BNP、IMA水平分别为(1.31±0.24)μg/ml、(941.8±144.2)pg/ml、
(91.5±12.5)U/ml, 均高于健康组的(0.20±0.06)μg/ml、(127.6±
41.8)pg/ml、(67.2±10.7)U/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不同心功能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检测水平比较治疗后心功能Ⅳ级患者D-二聚体、BNP、IMA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Ⅲ级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Ⅲ级患者D-二聚体、BNP、IMA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力衰竭即由于心脏泵出血液至外周循环的量不足诱发的循环系统功能不全, 进而对全身代谢产生影响的系列综合症状, 资料称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近[2]。老年人为心力衰竭高发人群, 因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 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心房纤颤及猝死等, 甚至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因此临床一定要尽早诊断与治疗, 以改善预后。D-二聚体为纤溶活化因子经由纤维蛋白单体及中间体交联聚合并在纤溶酶介导下降解生成的产物, 作为一种特异性纤溶标志物, 可对纤溶酶及凝血酶活性变化予以调节, 进而将机体继发性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活性反映出来, 并判断机体状态是纤溶亢进还是高凝。心力衰竭发展期间血管壁结构损伤导致外周血中大量组织因子释放, 诱发凝血级联反应, 提高因子活性后导致外周血高凝。血液中D-二聚体含量提升提示微小血栓可能形成, 资料称心力衰竭程度加剧后D-二聚体水平也会不断提升[3], 说明心功能异常会明显影响患者凝血活化, 也提示D-二聚体可有效诊断心力衰竭, 并评估其衰竭程度。
IMA近年来亦被临床广泛用于诊断心肌急性损伤, 属于敏感性极高的一种指标, 尚未明确其形成机制。资料称正常人总循环白蛋白中IMA占比为1∶2, 缺血性损伤患者则会增加到6~8倍, 斑块脱落诱发心肌缺血时于6~10 min内IMA可发生异常变化, 缺血消失后2 d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 若心肌持续异常则IMA也会处于异常状态, 因此临床逐渐用于诊断心力衰竭患者[4-7]。BNP为心力衰竭定量标志物, 其合成来源为心肌细胞, 具备生物活性, 主要表达于心室中, 亦可在脑组织中存在。左心室功能不全时心肌扩张加快合成速度后快速释放进入血液中, 便于对心脏功能予以调节, 其水平不仅可将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反映出来, 还可将右室功能、左室舒张功能及瓣膜功能障碍等反映出来, 故而被临床作为心力衰竭的常用诊断指标[8-10]。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心力衰竭组D-二聚体、BNP、IMA水平分别为(1.31±0.24)μg/ml、(941.8±144.2)pg/ml、
(91.5±12.5)U/ml, 均高于健康組的(0.20±0.06)μg/ml、(127.6±41.8)pg/ml、(67.2±10.7)U/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Ⅳ级患者D-二聚体、BNP、IMA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Ⅲ级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Ⅲ级患者D-二聚体、BNP、IMA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联合检测D-二聚体与IMA可有效诊断心力衰竭, 并对治疗后效果予以评估, 心功能越差者治疗效果越差,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温学红, 闫卫利, 马明坤, 等. 不同中医证型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NT-proBNP、Hcy、D-D的关系. 天津医药, 2015(6):624-627.
[2] 彭瑜, 王存选, 王林, 等.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 19(1):35-37.
[3] 常莹, 秦俭, 李思颉.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转归的评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1):35-39.
[4] 宋海洋, 陈锋.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4(1):1-5.
[5] 张艳.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5, 22(5):
34-37.
[6] 章福姣, 杨爱平, 张群威, 等. 血浆D-二聚体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检测提高慢性心力衰竭诊断. 心理医生, 2016, 22(30):72-73.
[7] 李宝亮, 苏华, 马俊帅, 等. B型钠尿肽前体和D-二聚体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4):33-36.
[8] 周助权, 张民军, 周仁芳, 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医药前沿, 2012, 2(18):32-33.
[9] 鲍玲, 杨小月, 屈家祥. 联合检测NT-proBNP与D-二聚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2(8):5-6.
[10] 林养, 林荣华, 郑海珍, 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及超敏CRP检测的临床应用.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 31(1):66-68.
[收稿日期:201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