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秦丰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节奏模仿”是一些音乐专业院校入学专业校考面试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考察考生对各种节奏型的识别能力。
名为“模仿”,看似简单,只需要听到什么,照做就是,但是实际上这个题目能够得到满分的考生占比很小,以西安音乐学院本科入学考试的标准为例,通常为四小节,2/4拍,可以听两遍,绝大多数考生只能模仿一半的篇幅。第二条节奏模仿是3/8拍,四小节,难度更大。
对于这样的题型,没有受到系统训练的考生普遍感受是“太长,记不住”,并不是读不了这样的一些节奏,而是信息量太大,记忆无法容纳。所以这个内容往往也被称为“节奏记忆”,被视为是对节奏记忆能力的测量。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记忆力和人对所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力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比如听使用母语讲的一个小故事然后复述出来的难度很小,而听使用一种陌生的外语讲的同一个故事然后进行复述能够做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们把节奏看做是音乐的一种基本的“语言”,熟悉这种“语言”直至成为近似于母语的熟练程度,那么重复一个四小节的节奏不就像我们平常的对话一样简单了吗?
节奏的理解如何体现呢?把节奏写出来体现出对节奏的理解,乐谱把每个音的时值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我们对节奏的理解不可能局限于每个音的长短,而是这些长短音符的组合总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规律性,这就是节奏型。也就是说,我们记住一个几小节的节奏,不可能是一大堆长短不一、互不相干的音符的堆砌,而是组合起来的节奏型,比如一条2/4拍四小节的节奏,音符可能将近20个左右,但是节奏型最多只有8个,可见把一条节奏看做诸多音和诸多节奏型,记忆的信息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学习节奏型应从基本节奏型的掌握开始。基本节奏型在这里的标准是:不含休止符、连线、复附点、特殊划分节奏,最小时值为十六分音符的各种节奏型。每种节奏型都有约定俗成的名称,如前十六、小切分等等。但是弊端是名字太长,影响记忆。为了使节奏的描述和记忆点变得更加简短,尽量压缩记忆内容的信息量,提高思考的效率,所以,还应该有更加简短的编码。
一拍基本节奏型(数字系列):
1.四分音符;2.二八;3.小附点;4.小反附点(亦有称“小后附点”的);5.前十六;6.后十六;7.小切分;8.四十六(见谱例1)。
谱例1:
两拍基本节奏型(字母系列):
A.大附点;B.后十六大附点;C.大反附点;D.前十六大反附点;E.大切分;F.前十六大切分;G.后十六大切分;H.前后十六大切分(见谱例2)。
谱例2:
学生对这些节奏型可以使用一节课的时间完全对应掌握。前提是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讲解。
数字系列节奏型排序的基本原则是:节奏型所包含音符数量由少到多。“1”只有一个音,四分音符节奏,“2、3、4”都是两个音,长度关系以等长-长短-短长进行排序,“5、6、7”都是三个音,顺序为前十六、后十六、小切分;最后“8”是四个音,四个十六节奏。讲解了排序的依据,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轻松地记住这个顺序,就可以立刻进行1-8节奏的练习,为了熟悉这些编号的对应,还可以以各种有规律的顺序进行练习。如8-7-6-5-4-3-2-1/1-3-5-7-2-4-6-8/8-6-4-2-7-5-3-1等。
字母系列节奏型排序的原则:A-D是两部分节奏(附点节奏);A和B是一拍半+半拍;C和D是半拍+一拍半;B是A的一个八分音符分裂为两个十六分音符演变而来;D是C的一个八分音符分裂为两个十六分音符演变而来。E-H为三部分节奏(大切分节奏,没有附点);E是原型,前后两个半拍都是一个八分音符;F把E前面的八分音符分裂为两个十六分音符;G把E后面的八分音符分裂为两个十六分音符;H把E前后的八分音符都变成两个十六分音符。
排序的过程就是把诸多节奏型进行归类、比较发现节奏型之间的联系,对节奏型加深理解的过程,这样对节奏型加深了理解,也对节奏型的顺序更加明了,不存在死记硬背的困难,学生掌握起来饶有趣味。
经过几分钟的讲解,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按A-H的顺序打下来节奏,而H-A的“倒背如流”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这些节奏型的顺序可以很快理解并记住,但是忘记起来也是很快的,所以必须遵循记忆规律,每次复习间隔不可太久。
在第一课时完成了对16种节奏型编码的掌握之后,第二课时就可以进入节奏型的识别训练环节。
节奏听写的本质就是节奏型的识别,可以进行单个节奏型的识别,但是最好直接进入两小节节奏听写的环节。2/4拍两小节习题的规范可以参考西安音乐学院胡艳教授的《音乐听写考前辅导》[1]中第79-81页的“预备练习”及其配套音频练习。我们要把节奏型的识别作为一个“选择题”来做,但是对于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16个选项未免难度太大,经过一番分析程序,最终只需要在最多三个选项中进行选择,使难度大大降低。
对于没有基础的学习者,初期阶段的识别练习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模仿题目
根据难度,模仿最多五遍左右,这里的模仿仅指正确的再现,目的是巩固记忆,保证在之后的步骤里无需听第二遍,为后续的分析过程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音乐才能一般的学生来说,凭自然的感觉记住四拍的节奏难度不大,但是某些题目还需要反复倾听,才能正确模仿。这样,使学生在感觉、知觉层面对即将要识别的节奏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那种要求不断弹奏或播放题目音响的习惯是低效率的学习方式。
(二)再模仿,观察第二拍和第四拍的拍点。
如果第二拍拍点发声的同时有音符与之重合(同时发声),表示前两拍是两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字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四拍拍点可以判断后两拍是两个数字还是一个字母。这样整个题目可能有四种情形:
1.四个数字(四个一拍节奏型)
2.两个字母(两个两拍节奏型)
3.两个数字+一个字母
4.一个字母+两个数字
(三)打第一个节奏,观察音的数量,圈定选择范围。
首先要搞清楚第一个节奏究竟截止在什么地方——拍点。
一拍节奏(数字代号),包含了第二拍拍点之前发出的所有的音。
两拍节奏(字母代号),包含了第三拍拍点之前发出的所有的音。
数清节奏包含的音数以后,思考其节奏的范围。
1.数字代号代表的节奏
(1)一个音是1
(2)两个音在2-3-4中选择
(3)三个音在5-6-7中选择
(4)四个音是8
2.字母代号代表的节奏
(1)两个音在A和C中选择
(2)三个音在B-D-E中选择
(3)四个音在F和G中选择
(4)五个音只有H
(四)做出选择,完成这个节奏的识别。
(五)回忆题目,继续用(三)和(四)的方法分析完其余的节奏。
以上所说的每个步骤都是分析、认识节奏中非常需要强化的环节,都需要进行专门训练。
可以把练习的音响文件(30条左右)通过网盘共享给学生转存并下载到手机,使用手机播放题目进行练习。
课后练习要求:
1.仔细观察所有所学节奏型的写法,然后默写1-8、A-H各种节奏型,写完仔细对照书写是否规范。
2.两小节“节奏预备练习”31-64条,按顺序听写,标清题号,每听完5条对照答案核对一次。要求计时,每天听一遍,并记录时间,正常情况下,时间应该越来越少。
3.第三天之后的练习不需要写出来,只需要说出答案(2-4个的数字或字母节奏代号)即可。
仍然要求计时。最终应达到十分钟之内能够完成全部练习。
随着练习的反复进行,速度越来越快,直至完全放弃这些步骤,能够立刻说出答案。
这是经历了每个步骤本身从用时较多到用时较少、按照步骤逐步完成到跳跃完成,即并没有按照步骤进行直接得出答案。如第一步是模仿节奏,开始可能有的节奏首先要听好几遍才能正确模仿,之后才能重复以巩固记忆,随着能力的增长,首先可以轻易地抓住节奏感觉,然后由于判断速度加快,对记忆牢固性要求逐渐降低——不需要保持那么长时间的记忆就可以完成识别过程。
要想达到十分钟以内的速度,需要改变初期阶段的识别习惯。之前注重对节奏的感知觉层面的模仿记忆,对记忆的内容进行逐层分析、筛选,得出结论,而当能力逐渐增强,对节奏越来越熟悉了解,必须把“在记忆重现中进行识别”的方式改变为“直接识别正在听到的音响”,听完即认完,建立对节奏敏锐、流畅、连续的识别能力。
初级:凭刻意建立的牢固记忆逐层分析达到识别成功的过程。
高级:节奏的识别速度已经达到像听母语一样的方便了。我们在用母语交谈时,无需回忆刚才听到了什么词语,却能够直接领会其中包含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无需整理记忆,只需直接识别。由于这里节奏识别的结果以最多四个数字或最少两个字母的形式存在,因此记忆的信息量降到最低。为之后的四小节节奏模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小节节奏识别练习:
练习内容可参考《音乐听写考前辅导》里面第91-95页“含切分类节奏听写”及其配套音频练习(第74-122条)。
这些练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用至少两遍认出所有节奏型;第二阶段,只用一遍认出所有节奏型。
在第一阶段,我们把四小节视为两个两小节,第一次集中精力完成前两小节的识别,第二次完成后两小节节奏的识别。这是一个过渡阶段,适应从短小的两小节节奏突然进入四小节的长度的难度。
要想达到第二阶段的水平,必须在节奏识别并对应编码的速度上达到极为熟练的程度,才能水到渠成。第二阶段的初期,表现为精神需要高度紧张,头脑要高速运转工作才能完成任务,在后期成熟之后,表现为能够在比较轻松甚至很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识别任务。
大部分考生会对3/8拍节奏产生畏难情绪。这是因为3/8拍比2/4拍显得不太常用,最主要还是“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训练没有能够充分展开。
事实上,3/8拍子并不比2/4拍掌握起来难度更大。它的所有节奏型以每一小节为单位,四小节就是四个节奏型,而2/4拍节奏型有一拍的,也有两拍的,四个小节可能包括八个一拍节奏型,更加复杂一些。相比之下,3/8拍反而显得更加简单一些。
在进行3/8拍节奏训练之前,首先需要学习三拍子的拍子打法,明确的三拍方位感是掌握三拍子节奏型的关键环节。3/8拍的基本节奏型种类有25种左右(见谱例3)。
谱例3:
均分:附点四分(一个音三拍)、三个八(每一拍一个音)、六个十六(每一拍两个十六分音符)。
十六:前十六(第一拍是两个十六分音符,其余两拍每拍一个音)、中十六(第二拍是两个十六分音符,其余两拍每拍一个音)、后十六(第三拍是两个十六分音符,其余两拍每拍一个音)。
八:前八(第一拍一个八分音符,其余两拍每拍两个十六分音符)、中八(第二拍一个八分音符,其余两拍每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八(第三拍一个八分音符,其余两拍每拍两个十六分音符)。
附点:附点八、八附点、附点十六、十六附点(附点节奏包括一拍半和半拍的两个音符,共两拍,可以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产生各种组合)。
切分:切分八、八切分、切分十六、十六切分(切分节奏包括半拍、一拍、半拍三个音符,共两拍,可以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产生各种组合)
切:切八、八切、切十六、十六切(“切”节奏包括半拍、一拍半两个音符,共两拍,可以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产生各种组合)
四分:四八、八四、四十六、十六四(四分音符本身就是两拍,可以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产生各种组合)
讲解时可以边讲边打拍子读出节奏型,也可以只讲,要求学生直接按照理解自己打着拍子读出节奏。经过对节奏型种类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可以在不到一个课时的时间内很快掌握25个节奏型,并可以直接进行由浅入深的节奏听辨,无需2/4拍节奏里的那些步骤直接进行节奏型识别练习,由于节奏型种类较多,可以不考虑重新编码,直接说出节奏型名称。
所以,对各种节奏型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的分析、归纳整理,对于学生掌握节奏型有着事半功倍的作业,节奏型的排序体现出节奏型之间的联系,同时又可以进行编码以提高思考的效率,“逐层分析法”在识别节奏方面提高了识别的效率和完成的正确率,最后“直接进入识别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对节奏的领悟速度。由此可见,招生考试中“节奏模仿”项目的设置对引导考生对基本节奏型的深入练习产生了良好的导向效应,为日后掌握更加复杂的节奏形态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