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许佳真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两创”(也称“双创”)一词由此面世。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做出一系列部署,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是其中重要一环。作为创新与创业大市,杭州既诞生了阿里巴巴等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大公司,更拥有总量近42万、占比超过95%的大量小微企业。2015年,杭州入围首批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简称“两创示范”)城市,中央财政给予3年总额9亿元的奖励资金(一般城市总额6亿元)。入围以来,杭州市成立了专门的“两创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两创”工作建立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016年2月,为进一步激发创新与创业热情,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运营过程中的“缺资金、缺经验、缺场地、负担重”等问题,杭州推出“活动券”服务。这是旨在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两创”服务的创新举措,它具体指使用财政资金补助创业企业和创业者,低成本购买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公益性“两创”服务的电子凭证。
从操作层面上讲,第一,提供“两创”服务的机构需要在“活动券”管理平台注册,向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简称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通过服务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后,才可被纳入“活动券”认定的服务机构序列,进而在管理平台发布活动。第二,创业者可通过手机应用“微链”、微信或网页报名参加“活动券”支持的活动。“活动券”遵循公开平等、自愿报名的原则,不得拆分、转让、买卖和质押。在创业者签到时,“活动券”将自动流转至主办机构,后者则根据签到数量获得资助。单张“活动券”兑付额度是50元,单次创业创新活动资助的“活动券”数量不超过200张,单个服务机构每年最高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根据统计,自“活动券”服务实施以来,截至2017年7月,杭州已认定服务机构286家,累计发放“活动券”97811张,日最高发放1300张,日最高签到611张,审核资助各类创业辅导活动1859场,惠及创业者超过5万人。“活动券”带动了153家机构经常性举办“两创”服务,包括创业沙龙、融资对接、经验分享、创业大赛等活动。根据“微链”(杭州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数据统计,“活动券”管理平台已经集聚了50万创业者,认证投资人2300多位,8万多个投资项目。
作为具有杭州特色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体系的一环,“活动券”为杭州小微企业成长做出了较大贡献。自2015年下达“两创示范”三年工作目标(2015-2017)以来,截止到2016年底,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和累计就业人数等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在技术合同成交额和拥有授权专利两项指标上实现了176.67%和151.69%的目标完成度。
近三年来,杭州创业项目以年均20.3%的速率增长,超过同期的北京、上海、深圳,居全国第一。2016年,杭州荣膺“中国大陆最宜创业城市”之一,连续六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这其中就有“活动券”的一份功劳。
对创业者来讲,采用“活动券”进行手机应用报名,签到后政府买单的方式,有利于节约成本开支。对服务机构来说,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还能够获得补贴。除了资金补贴,还辅助扩展了业务,进而引导大批社会机构将举办“两创”活动作为运营特色,逐步形成服务小微企业的创业辅导、交流和培训体系。对政府部门来讲,能够通过相对统一、规范的标准,规范服务机构发展,也让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活动券”还可以引导创投、中介、“创咖”、管理咨询等社会机构转型,促进其拥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地实现政府的有关目标。
自“活动券”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济南、北京、上海等近40个城市前来“取经”。“活动券”通过“微链”APP和富有标识性的Logo将影响力辐射到其他城市和地区,进一步提高了杭州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了杭州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和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活动券”是杭州做出的探索性举措,但毕竟是新生事物。既要看到它带来了“两创”活动的勃兴,也要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数据结构看,富阳、建德、淳安、桐庐等西部区县发布的活动数量明显偏少。尽管“活动券”已经为更多的杭州西部区县创业者提供了获取公共服务的便利,但这只是鼓励更多创业者参与创业活动,提高了当地创新与创业资源的利用率,但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改变当地服务机构数量和活动数量。换句话说,这刺激了创业需求,但服务供给还要依赖长期积累和更有效的扶持。这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对此,第一,杭州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形成东西互补、有序推动的“雁阵模式”。第二,鼓励西部区县利用特色小镇等其他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避免恶性竞争,真正打造有特色、有后劲的“两创”生态。
首先,由于“活动券”的获取、签到等流程完全使用手机APP扫码或网页登陆等电子方式,目前还难以杜绝虚假签到等附加问题。服务机构可能通过亲友或多个空账号报名签到以获得“活动券”,骗取政府补助。对此,政府可以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必要时可对活动进行突击抽查等。此外,在服务机构的相关流程管理上,尚不够专业和精熟。对此,可以开展活动发布规范、有效组织签到、“活动券”应用和管理平台优化等专题培训,使相关知识得以普及。
目前,“活动券”支持单场活动最高仅为1万元,不能激励服务机构举办大型优质活动,让更多人受益。此外,对各类活动没有实行更精细的分类管理,导致不同类型活动“冷热不均”。对此,我们建议:第一,实行“活动券”价格分层,使其对各个活动的支持力度随着活动规模、质量而变化。对那些大型创业创新活动的报名和签到,需要扩展管理平台,进一步扩展“活动券”的资助范围。第二,建立一套科学的核定活动质量的动态考评体制,其中不同活动类型(分享类、沙龙类、行业峰会、融资对接和培训类)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经验分享类和培训类的活动评价可以通过主讲人等级来量化,行业峰会则可以通过参与者等级与数量量化等。除此之外,活动历史、举办方的口碑、资金投入多少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第三,建立反馈机制,为活动的优化奠定基础。比如对参与者进行回访,调查参与者喜爱或认为有用、高效的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