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摘 要:新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巨大的价值,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幸福的人生哲学观、“和而不同”的和谐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且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优秀传统文化也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与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络娱乐和视觉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东西方思想也在相互激荡和碰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说:“我们决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沃土,我们需要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一)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幸福的人生哲学观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幸福的人生哲学观,这是一种安宁、快乐的人生哲学。老子认为,人如果想生活得快乐,就必须有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首先要不争、节欲、处柔,或者是知足常乐,要学会知足,这样快乐才会随之而来。孔子也是这样认为的,《论语》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就是快乐的意思。他还有很多说法都是关于快乐的。季路说:“敢问死?”子曰:“不知生,焉知死?”孔子的意思是,连生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研究什么有关死亡的问题?还是过好当下吧。孟子也有类似的观点。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就是要从认识自己良知本性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总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幸福的人生哲学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二)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和而不同”的和谐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在人类的交流、冲突和融合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与贡献。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它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四个方面的和谐。中国在对外交往中提出了“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的原则,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在以合作、说服、渗透为主要特征的软实力竞争的时代,在国际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智慧,肯定了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不强求整齐划一,承认差异存在,认同多元共存和相互依存。”我们这种注重“和谐”“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对促进国际合作、缔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是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崇德尚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先义后利,仁义正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守礼不逾矩也是要求为人处事要懂得谦虚、礼让、守规矩。诚信为本、言行一致是对人平时的言行举止的要求。“贵和尚中”“和谐大同”“进取包容”都体现了和谐的理念。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主要帮助他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人格教育等内容。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内容是指向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设置方面都是指向人的,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一)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追求圣贤人格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目标,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教育就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这些人具有“圣人”“君子”“觉行圆满”等理想品格。当今教育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不知不觉间更加重视学生的才智,也就是学习成绩,而对道德品格和其他很多方面重视不够。这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现代教育的一种启发,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個方面全面发展,而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式传播的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从而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德育思想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如正确的义利观、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等。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典范讲给学生听,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这样有助于消除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不良的价值观对他们的消极影响,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三)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自信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充分肯定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价值,坚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断包容借鉴其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精华并将其吸收内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整合,从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
三、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孔子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子路和冉有都向孔子请教一个问题:“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 ”孔子回答子路:“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他回答冉有时却说:“对,应该立刻实行。”这是因为冉有办事犹豫不决,孔子就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办事冲动、不周全,就劝他遇事三思而后行。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说你听”的单项式灌输方法常常是“己所不欲”也“施于人”。教育不能按照一个模子培养标准化人才,而是要培育具有独立人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不要“一刀切”,不能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学思并重的教学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的。强调学思并重,学习离不开思考,死记硬背而不思考理解就没办法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对我们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巨大的启发,我们现在的课堂中,往往教师讲的比较多,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力。这样,当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知行合一的教學方法
传统德育思想是我国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行合一的方法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所提倡的教育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掌握了相关的道德理论知识,并不意味着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荀子讲:“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而不行,虽敦必困。”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仅仅具备道德认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进行道德实践。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知行合一,既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又要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李淑梅,宋扬,宋建军.中西文化比较[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
[2]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徐永春.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