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要把握“三性”

2018-04-12 09:20潘晓静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引导性问题链逻辑性

潘晓静

摘 要:“问题链”是指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连串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链”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基于教学重点,设计引导性“问题链”;基于数学探究,设计逻辑性“问题链”;基于数学思维,设计层次性“问题链”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问题链;引导性;逻辑性;层次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是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但是,现在很多教师设计的问题存在过多、过杂的随意化现象,这样势必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低效化。在“板块式”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十分重要。“问题链”是指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连串问题,不仅在层次上由浅入深,同时也紧扣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层次区分性以及关联性等典型特征。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他们设计富有引导性、精细性、层次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

一、基于教学重点,设计引导性“问题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重点为学生设计引导性“问题链”,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实现他们数学学习的高效化。

1. 基于核心知识,设计引导性“问题链”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引导性“问题链”既能够有效引入教学,同时也能够使知识间的衔接更加自然,更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這种形式的问题链有益于催生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数学核心知识设计引导性“问题链”,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旋转”环节,给学生出示了一个钟表,然后设计了如下问题链:①在钟表中,时针和分针做的是怎样的运动?你能不能借助手势进行演示?②时针和分针的运动具有怎样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③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他类似的运动现象主要存在于哪些地方?④如果借助语言对这种运动现象进行描述,需要说清楚什么?

以上案例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链紧扣核心知识,能够逐步打开学生思维,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已知经验,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在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方式之后,学生可以体会到旋转时不但要围绕某点,同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除此之外,通过比较学生们还发现,时针和分针所围绕的旋转中心以及旋转方向是相同的,但是旋转的角度有所不同。这一问题链的设计,为学生接受新知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了更充足的感性经验,使学生初步了解旋转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这一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有条理地思考和概括能力。

2. 基于“本原”知识,设计引导性“问题链”

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呈现的数学知识是经过提炼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数学的“本原性”知识为学生设计引导性“问题链”。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结合“分西瓜”的情境给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链:①如果将一个西瓜均分为两半,怎么表示其中一半?(多媒体展示西瓜被平分);②西瓜的一半究竟是多少?③这里的1/2是谁的1/2?④你能在这个西瓜中找到另外的1/2吗?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链是基于“分数”产生的生活本原的,因此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知。问题链的引导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分数”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基于数学探究,设计逻辑性“问题链”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通过数学探究学习,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小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逻辑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探究。

1. 基于探究起点,设计逻辑性“问题链”

小学生开展数学探究需要一定的认知基础,缺乏认知基础的数学探究是无效的。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探究起点设计逻辑性“问题链”,从而为学生的数学探究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了“1( )=10( )”,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单位使等式成立。然后,基于学生的发言,抓住“1(元)=10(角)”设计了以下问题链:①“1(元)=10(角)”就是说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人民币?②1角等于多少元?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③如果用1条线段、1个正方形表示1元,你能够在这一条线段或者这一个正方形中表示出0.1元吗?

数形结合是小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有效方式之一。以上案例中,教师基于“1( )=10( )”这一填空题,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十进制单位的认知,然后抓住“1(元)=10(角)”设计的一组问题链,有效地引导学生基于原有的认知起点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在1条线段、1个正方形中表示“0.1元”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一位小数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本质。

2. 基于探究关键,设计逻辑性“问题链”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数学探究学习的关键,为他们设计逻辑性“问题链”,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在引入课题以后向学生提问:①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我们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是怎样进行推导的?③梯形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你能够基于这样的转化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学生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关键是“转化”,而小学生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就已经用到了转化思想。以上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链有效地激活了这一探究关键,因此,也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高效化的数学探究学习,进而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基于数学思维,设计层次性“问题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是很严密,教师要善于设计层次性问题链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思维的深处。

1. 基于递进思维,设计层次性“问题链”

递进思维充分体现了对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的思考。具有环环相扣且能够层层推进的问题链,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向思维纵深处拓展,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内容时,当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正、反比例之后,为了能有效深化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能夠基于概念准确判断、思考,一位教师给学生呈现了这样的情境:一个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展厅要铺地砖,所用的地砖规格及数量如表1所示。

然后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链:①随着正方形地砖边长的改变,所需要的地砖数量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二者之间存在何种关联?(边长越长,需要的地砖块数就越少)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是否存在不变的量?③怎样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关联的这两种量所呈现的比例是什么比例?

这一层次性“问题链”立刻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探讨和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从中发现了相对隐蔽的数量关系,并结合正反比例的意义对其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既帮助学生更稳固、扎实地掌握了相关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的不断推理、不断抽象以及模型化,使其数学思想的积累更加丰厚。

2. 基于对比思维,设计层次性“问题链”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一些数学概念及数学现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他们才能深入把握数学的本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对比思维为学生设计层次性“问题链”。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一课时,给学生出示了“309÷3”“420÷3”这两道题,然后提问:①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是几位数?②仔细观察这两道计算题并对比,从中能发现哪些异同点?③若被除数的中间及末尾有0这个数,是否在商的中间或者末尾就一定会出现0呢?

以上案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当被除数中存在0时,除法计算所具有的特殊性,便设计了一连串阶梯式的问题链,使学生直观清晰地观察到“究竟在何种条件下需要补0,而哪些情况下0可以省略”,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同时也为他们的自主探究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链,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显著提升,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持续思考,并由此生成更多的具有挑战性及研究价值的问题,从而让小学生的数学思考更深入,让数学探究更高效。

猜你喜欢
引导性问题链逻辑性
引导性反馈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的研究进展
引导性反馈在护理模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逻辑性
护理教育中引导性反馈方法的研究进展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