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曼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學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中阶层分化进一步加剧,这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主要包括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传统教育的不适应、社会阶层分化在教育中体现差异性和家庭教育的弱化等四个方面。主要的解决措施包括思想教育理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等。
关键词:阶层分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社会阶层分化进一步加剧。如何在阶层分化的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会阶层分化简释
社会阶层分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我国理论界部分学者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两个阶级是指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是指知识分子阶层。这种社会结构与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类似。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市和农村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空前发展,在不同阶级和阶层内部产生了阶层分化的现象。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一阶层中的人们出现了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声望等方面的差异,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异逐渐加大,最终形成了社会阶层分化的现象。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有两面性,阶层分化这一社会现象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负面影响。阶层分化的正面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打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平均主义的束缚,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阶层分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阶层分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当前的阶层分化朝着固化的方向发展,导致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群体的形成,甚至形成了阶层代际延续的情况;这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经济、社会等资源维护自身团体和阶层代际利益,不利于社会人口的纵向流动;阶层分化的进一步加剧和固化对社会公平起到了不利的影响,社会中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部分低收入群体心态失衡,容易导致社会混乱;阶层分化导致不同阶层接触到不同层次的教育和文化,容易造成不同阶层公共意识的差距,不利于社会的整体管理。
总体来说,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社会阶层分化这一现象。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在高校中已经显露出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带来影响,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大课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社会阶层分化给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主要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传统教育的落后,社会阶层分化在教育中体现差异性和家庭教育的弱化。
(一)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社会价值观也倾向多元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了一定挑战。在当前高校中,大学生群体由于受到国外思想文化的影响,再加上自身比较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的价值观。社会阶层的分化在高校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大学生由于家庭阶层的不同,导致了自身生活状况的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自身前途的不同。来自较低阶层的学生可能会由于以上情况而出现心理上的困惑和迷茫,这就会导致其产生个人主义的思想和价值取向。
(二)传统教育的落后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老旧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之间的落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大道理”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往往采用集中教育的方式。事实证明,这些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受教育的学生产生厌倦甚至反叛的情绪。另外,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这种创新是指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无法认识到应该采用何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的手段,往往采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引导,而是采用约束管理的方式,这样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社会阶层分化在教育中体现差异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工作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但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大学生实际上也存在阶层的分化,包括经济条件的差距、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干部经历的差距,等等。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大学生的这些阶层分化背景都是应该被考虑到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些都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欠缺的。另外,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千篇一律的现象。当前的大学生呈现着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现象,不同阶层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思想政治构成和受教育的需求,而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采用事先准备好的套路来进行教育工作,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抹杀学生的独特性,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是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
(四)家庭教育的弱化
家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高校自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种小时候形成的价值观和性格是很难通过学校的教育来改变的。因此,高校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当前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出现偏差、价值观出现偏差、性格孤僻、情商较低,甚至出现心理问题等现象。
三、建议和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传统教育的落后、社会阶层分化在教育中体现差异性以及家庭教育的弱化等问题。那么,想要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社会阶层分化这一背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挑战入手来解决。主要的解决措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四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时俱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在多元化的思想文化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理论要与时俱进,同时对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有利的思想文化,摒弃个人主义等不利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思想文化观念。当前社会信息的爆炸式發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要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确保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要契合高校发展的需要,契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契合大学生群体发展的需要,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和途径,通过与实际情况紧密相结合,做到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党中央的要求,要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精神,要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积极采用各种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采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做到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不放松,紧抓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对大学生进行完善的道德规范教育和诚信教育。以大学生贷款为例,当前出现了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未能按期还款或者不还款的情况,要针对这种情况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同时,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了抵消多元化的思想文化中的消极部分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信念,增强高校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避免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放弃自身的理想信念追求。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面对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角色,做到充分地理解学生和关爱学生,从学生群体的根本利益出发;其次,做到求同存异,尊重大学生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鼓励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下,充分发展自身的个性,进行多样化的培养和多元化的培养;再次,要关注弱势学生群体和边缘化的学生群体,弱势学生群体同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要对他们进行充分的关心和关爱,真正实现成人人成才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培林.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王松峰,梁云鹤,朱秀蕾.高校富裕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探析[J].学理论,2010,(25).
[7]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7).
[8]高瑛,宁春花.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资助及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9]刁乃莉.近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研究综述[J].学术交流,2009,(10).
[10]蔡映辉.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大学生未来目标差异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6).
[11]王刘玉,高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走势[J].学术交流,2009,(6).
[12]朱光磊,陈娟.中国阶层分化与重组30年:过程、特征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 2008,(10).
[13]汪向东,李川.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2).
[14]季良靖.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2).
[15]李欣欣.校准分配领域的效率与公平[J].瞭望,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