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林
(建瓯市林海森林采伐调查设计服务中心,福建 建瓯 353100)
伐区调查设计方法是影响伐区设计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选择经济、适用的方法来提高伐区设计精度[1-2]。基于次,本文将常用的伐区调查方法应用于人工杉木林分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为经济、精度较高的调查设计方法。
选择福建省建瓯市辖区内65片杉木成熟林小班作为调查设计对象。作为调查设计对象的小班土壤均为红壤,伐区林分为好、中、差三类,分别用全林分每木调查法、标准带调查法、方形标准地调查法和角规检尺法进行伐区调查设计。伐区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伐区基本情况
选择伐区调查中常用的方法有全林分每木调查法、标准带调查法、方形标准地调查法和角规控制检尺法。伐区四至采用1∶10 000地形图勾绘;定界后林分面积采用RGS计算,树高、胸径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央径阶测量3~5株,其他径阶测量两三株。
首先,全林分每木调查法。全林分每木检尺后绑上红绳子作为标记,以免漏检和重检。其次,标准带调查法。经林分踏查后,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线路,保证上、中、下部都列入调查范围。用罗盘仪定向,并测量坡度,用皮尺测量带长和带宽。在10 m带宽范围内的立木每木检尺削皮作记;落在标准带边缘的立木,沿标准带走向,左边的调查,右边的不调查。再者,方形标准地调查法。经林分踏查后,设置方形标准地,面积为666.7 m2,根据伐区形状和标准地排列确定方位角,用罗盘仪定向,皮尺量距,测定标准地周界,标准地四角要埋桩。并对标准地内林木每木检尺削皮作记;落在边界林木,东南边上的量测,西北边上的不测。最后,角规控制检尺法。根据伐区实地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角规点,测定断面积,并逐株观测林木1.3 m处,相割为1.0株,相切为0.5株,相余为0。
需要注意的是:一是每木检尺时,围尺应保持与树干中轴垂直,并紧贴树干,待拉紧后读数,每木检尺应量读2次,2次单株胸径之差不得大于0.2 cm,合格的以第一次量读为准;二是量测胸高时,在树木的上坡方向,用1.3 m小杆严格标定检尺树木的胸高位置,树木不垂直于地面,应在树木的上坡方向从地面沿树干距离1.3 m处进行检尺;三是检尺过程中做好每株记号,不得重测和漏测,记录人员听到报告后应做好回报,量测树高要客观选择标准木,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四是面积调查误差不超过5%。
65片伐区4种调查方法的蓄积量误差率见表2,以全林分每木调查法为对照,得出标准带法单片误差率最大值为+15.2%,单片误差率最小值为+3.8%,平均误差率为+6.0%;方形标准地法单片误差率最大值为+18.2%,单片误差率最小值为+5.0%,平均误差率为+8.2%;角规控检法单片误差率最大值为-9.6%,单片误差率最小值为-4.3%,平均误差率为-5.5%。
表2 4种调查方法蓄积量误差率
从表2可以看出,从平均误差率来看,标准地法>标准带法>角规控制检法>全林每木法;从单片误差幅度来看,标准地法>标准带法>角规控制检尺法>全林每木法。
从65片伐区中选择30片伐区,分别将4种方法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株数进行对比分析,以全林分法为对照样本,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全林每木法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株数的误差率均为最低。
表3 伐区因子分析
从65片伐区中选择15片伐区,用4种调查方法进行用工成本对比,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全林每木法用工成本最高,角规控检法用工成本最低。
综合表1、2、3、4可以得出,标准带调查、方形标准地调查蓄积量偏高,主要是样地设置时偏于林相整齐地段,未能充分考虑到林中林缘空地对伐区蓄积量调查的影响,相对经济便宜。所以,标准带和标准地调查方法比较适合设计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调查。角规控制检尺调查误差较小,主要是布点多,代表性强,易于操作,费用低。全林分每木检尺调查法调查蓄积量精度最高,符合伐区调查设计对精度要求,但调查成本较高。
表4 用工成本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对4种常用的伐区调查方法的比较发现,全林分每木调查法的精度最高。在设计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应采用全林分每木调查法。不同调查方法所产生的费用有所不同,以全林每木检尺法费用最高,但操作技术要求较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易于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伐区面积小,对设计精度要求高,应采取全林分每木调查方法;若伐区面积较大,对设计精度要求相对较低,调查设计宜采用标准带调查或标准地调查,同时结合角规调查最为经济,可降低设计成本。所以,在伐区调查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调查精度和调查成本,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选择最有效最适用的调查方法。
[1]福建省林业厅.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DB35/T88-1998[S].福州:福建省技术监督局,1998.
[2]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森林调查常用表[M].福州: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