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萍
(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人体皮肤及神经节之后,沿周围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群集性的疱疹,并伴有剧烈周围神经痛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另有研究[3]显示:34%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发生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持续性而又剧痛的神经痛,会造成患者情绪烦躁、失眠焦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若早期缺乏及时合理的治疗会增加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几率。目前,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减轻皮损程度是该病治疗的难点。本病属于中医学“蛇串疮”的范畴,因疱疹多见于腰背胁肋处,故亦有“缠腰火丹”之称。临床上寻求一种疗效确切、取穴精少、治疗频次少、手法刺激量适合病情的针灸优化治疗方法很有必要。“凉泻针法”是被誉为“当代针法研究之父”的郑魁山教授独创的特色针刺手法之一,该手法刺激量介于“透天凉”与“进水泻”之间,适应于一切暑热高烧、谵语癫狂、目赤龈肿、唇烂便秘等实热证[4]。因此对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治疗属于对证且对症。2015年12月—2017年6月,笔者采用郑氏凉泻针法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45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甘肃省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平均(41.8±12.1)岁;病程平均(3.1±1.3) d;治疗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平均(42.2±12.4)岁;病程平均(2.9±1.3) 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照《临床皮肤病学》[5]关于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①以助间神经为主,亦常见于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等神经支配区域;②皮损多先以颜色鲜艳的红斑形式出现于皮肤表面,呈带状分布,后可出现小丘疹,继而出现密集成群、胞壁紧张的水泡;③皮损多见于表皮肌肤,沿受损神经呈带状分布,多以正中线为界,局限于一侧;④皮损多伴神经性疼痛出现,皮损周围可有淋巴结肿大,若发于老年人则症状较剧烈。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关于“蛇串疮”的诊断标准。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②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③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按照《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7]中关于肝胆湿热证的标准。主证:皮肤鲜红灼热,自觉刺痛,水疱成簇,疱壁紧张;渴欲饮水,自觉口苦,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符合肝胆湿热型的证型标准;③男女均可,年龄在18~60 岁之间;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者。
①发病部位较特殊的带状疱疹,如耳部、眼部、内脏等及泛发性或全身性带状疱疹伴随免疫功能缺陷者;②有严重基础病,如呼吸、循环、神经、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及精神疾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酒精或其他药物滥用者。
治疗组给予郑氏凉泻针法。主穴:双侧支沟、后溪、太冲、大椎及皮损局部。辅穴:双侧侠溪、阳陵泉、血海、行间、阴陵泉、夹脊穴[8]。操作方法:采用直径为0.25 mm,长度为25mm 或直径为0.25 mm,长度为40mm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 H20930055),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受试者根据疱疹发生部位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左手拇指或食指切紧按所选取的主穴,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气至,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后连续捻按3~5次,使针下沉紧,提退1 min左右,针尖向有感应的部位连续慢插急提3~5次;拇指向后再连续捻提3~5次,针尖拉着产生感应的部位守气,使针下松滑,产生凉感,留针30 min。根据病情留针后,急速将针拔出,不扪针穴,辅穴捻转泻法操作[9],1 d治疗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1次0.3 g,1 d 2次(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H10960097,0.3 g/片,6 片/盒);甲钴胺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H20052315,0.5mg/粒,50粒/盒)1次0.5 mg,1 d 3次,1周为1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1 d。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随访1个月。
治疗前、治疗1 疗程、2 疗程后分别记录以下指标:①VAS 量表:0表示无痛,10表示疼痛剧痛。②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保持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③疼痛持续时间;④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间。
治疗前、治疗1 疗程、2 疗程后分别记录以下指标:①止疱时间:水疱停止增多的时间。②结痂时间:水疱干涸,结痂面积大于50%时间。③脱痂时间:痂皮完全脱落的时间。
疱疹消失后1个月疼痛持续者,于疱疹消失后1月电话随访记录。
Evans[54]研究提示吸烟会通过氧化应激的方式损伤黄斑区的视网膜。香烟中引起氧化应激损伤的物质主要有丙烯醛、氢醌以及金属镉,并且有研究[55,56]证实这些物质参与了RPE细胞损伤。并且吸烟者血浆中的增加的烟碱和可铁宁还会激活视网膜内的磷脂酶A2,产生花生四烯酸,从而形成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炎症因子,加重视网膜局部炎症反应,促进AMD的发展。同时,吸烟也会造成眼球内脉络膜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①慢性烟雾容易改变血液凝固动力学和纤维蛋白结构,二者相互作用易于发生局部血栓[57];②香烟可激活α-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引起脉络膜局部血流量减少。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的标准。痊癒:皮损基本消退,症状消失,改善90%以上。显效:症状体征改善70%~89%。好转:症状体征改善30%~69%。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低于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受试者总数×100%。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31,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见表3。
组 别例数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治疗组455.54±1.078.66±1.4115.41±2.18对照组456.83±1.21∗∗12.06±2.09∗∗20.19±2.51∗∗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1
见表4。
表4 两组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对比 例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蛇串疮”的范畴,是指一定部位的皮肤上出现簇状水泡,呈带状分布,患者疼痛剧烈如火燎般的一种皮肤病。因疱疹多见于腰背胁肋处,故亦有“缠腰火丹”之称。中医学认为此病正气亏虚是内因,风、热、湿毒是外因,内外相合,相互作用发而为病。总而言之,肝胆湿热,郁而化火、湿热互结,气滞血瘀是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人体皮肤及神经节之后,群集性的出现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疱疹,并伴有神经痛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水疱呈簇集性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且在发病前或疱疹出现时伴有剧烈的疼痛,这种神经痛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甚则可遗留后遗神经痛。在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以消炎止痛、提高免疫力、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等为原则,但化学药物,如抗病毒药、止痛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对肝肾功能损害明确,而且易形成耐药性、物理刺激,局部外治、心理疏导等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但难以从根本上取得较好疗效[10]。
[1]PAVAN-LANGSTON D.Herpes zoster antiviral and pain management[J].Ophthalmology,2008,115(2):13-20.
[2]刘太华,张忠奎,许泽娟,等.带状疱疹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西南军医,2005:12(7):6.
[3]杜冬萍.带状疱疹和神经痛[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5,1(3):164-166.
[4]郑魁山.郑氏针灸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89-291.
[5]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303.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0-191.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303-304.
[8]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33-234.
[9]方晓丽,郑魁山针灸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33.
[10]周世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204-206.
[11]方晓丽,王芬,郑俊江.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J].中国针灸,2012,32(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