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宣,王兰英,蔡玉亮,王秀丽,倪 红,王贵霞
(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2.兰州市西固区天鹅湖社区卫生服务站,甘肃 兰州 730050)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中出现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1],逐渐成为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的常见病[2],30~50岁育龄女性为高发人群。大量研究[3]证实:乳腺疾病普查时,乳腺增生症的检出率高达93.72%,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肿块、乳头分泌物等。临床研究[4-5]认为:内分泌功能紊乱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包括年龄、月经史、孕育史、哺乳史等众多引起性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均可能增加乳腺增生症的发病风险,并且乳腺增生症是逐渐发展成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并且不同病理学表现的乳腺增生症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各不相同,其中以病理检查为非典型增生的患者癌病率最高,大多患者均为终生良性表现。目前,外科干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漏诊、误诊乳腺癌,或切除可疑病变[6],局部手术切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研究[7]表明: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敷法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减轻临床症状,而且对于患者的病理改变具有一定作用。2014年2月—2016年2月,笔者采用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症5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甘肃省中医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年龄20~55岁,平均(36.94±7.28)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51.29±10.45)月。对照组50例,年龄 20~55岁,平均(35.63±7.05)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49.62±8.31)月。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患者因依从性欠佳,资料不完整而退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参考文献[8]中相关诊断标准。症状与体征: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②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可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溢液或搔痒。辅助检查:可选择钼靶X线片、乳腺纤维导管镜、彩超、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等。
共分为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冲任失调证3种证型。目前,大量研究认为肝郁气滞型为本病高发证型[9-10],因此本研究着重选取肝郁气滞型为研究对象。肝郁气滞证辨证标准如下。主症:①乳房胀痛、窜痛;②乳房疼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③烦躁易努;④两胁胀满。次症:①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②青年女性;③月经失调,或痛经;④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具3项主症或2项主症+2项次症,且每位肝郁气滞型患者均经两位副主任中医师共同确认后方可确定为肝郁气滞型。
①符合乳腺增生症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② 20~55岁育龄女性。
①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②己接受其他治疗者;③年龄不相符或合并妊娠、哺乳者;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等原发病及精神疾病者;⑤合并有乳房其他疾病者;⑥中药不耐受或药物过敏者。
治疗组在月经干净后1~20 d服用方药Ⅰ,药物组成:当归、白芍、柴胡、枳壳等。水煎,1 d 1剂,早晚温服。月经干净后20~26 d服用方药Ⅱ,药物组成:当归、赤芍、柴胡、王不留行等。水煎,1 d 1剂,早晚温服。经期时外敷芙蓉膏,药物组成:芙蓉叶、牡蛎、皂角刺、石见穿等。共研细末,以蜂蜜和白醋各半调糊。贴敷操作方法:清洁皮肤后,将上述药物制成1.5 cm×l.5 cm大小、0.3 cm厚敷贴乳房结节处,再用无菌纱块外敷,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每次6~8 h,于每次经期时外敷乳房结节处,连敷5 d。对照组于月经后1~26 d给予小金丸(由川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30806,6 g/丸),2丸/次,2次/d,口服。
两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期间不服用其他镇痛散结药。
于治疗前后乳腺彩超检查肿块大小及范围,明确肿块硬度及伴随症状(情绪、月经、腰膝酸软、两胁胀满等)。肿块分级与评估主要包括硬度、大小,评分标准[11]如下。①肿块硬度评估。1级(0分):质软如正常腺体。2级(1分):质韧如鼻尖。3级(2分):质硬如额。②肿块分级评分(大小)。1级(0分):最大直径≤0.1 cm。2级(1分):最大直径>0.1~<1.0 cm。3级(2分):肿块最大直径≥1.0~<1.5 cm。4级(3分):肿块最大直径≥1.5~<3.0 cm。乳腺肿块的总积分为2项积分之和。
选用治疗改善率作为疗效评价标准[12]。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治愈:改善率≥90%。有效: 改善率30%~89%。无效:改善率<30%。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乳腺增生症患者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两组乳腺增生症患者乳房肿块硬度、大小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有研究认为:乳腺和子宫内膜的调节机制相同,均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调节,并表现出增生与复旧的周期性变化[13]。根据患者乳腺增生症的病理学形态将本病分为乳腺腺病、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纤维囊性改变等,多由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和复旧不全导致乳腺正常结构紊乱,从而出现病理改变而发为本病。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即“乳癖”。乳房为人体肝经覆盖之地,情志郁结,久则导致肝气郁滞并结于乳房,日久导致经脉阻塞,从而出现不通而痛,甚则因肝气郁滞、气血失衡而致气滞、血瘀、痰凝共同作用而发为本病[14]。故以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最为多见,本病属本虚标实,理应责之肝、脾、肾3脏。因此,对乳癖的治疗主要遵循疏肝理气的治疗原则。
众多研究[15-16]证实:经前增生期出现雄激素及孕激素浓度增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亢进,醛固酮分泌增多,促使乳腺管进一步扩张,出现上皮细胞增生肥大,影响乳腺管四面基质而形成水肿,继而产生压迫并引起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症患者此期症状大多持续3~7 d,随着月经逐渐变化而以利于症状减轻。鉴于此前患者的生理性乳腺管扩张且血运丰富,局部新陈代谢呈现生理性加快,配合内服中药汤剂,联合局部外敷芙蓉膏,在临床治疗上达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方中芙蓉叶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为主药;佐以桃仁、乳香活血化瘀;皂角刺味辛温咸,有消肿拔毒排脓之效;牡蛎、炮穿山甲软坚散结;土鳖虫破血逐瘀,散症结;石上柏、石见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同时配合中药口服汤剂以疏肝理气散结。经前期内服方药Ⅰ以柴胡、当归、枳壳等为主药,疏肝理气、活血散结;佐以鹿角霜等以温肾助阳。经后期内服方药Ⅱ中枸杞子、菟丝子、牛膝补益肝肾,当归、赤芍、柴胡、益母草以调气血。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中药外敷和内服治疗能够起到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有效,操作相对简单,疗效值得肯定。
[1]SWEET LAND HM.Benign Disordersand Diseases of the Breast[M].London:BailliereTindal,2009:1-4.
[2]姜军.乳腺增生症: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l(2):13-18.
[3]赵迪.影响女性乳腺增生发病率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8):162-163.
[4]RUNGRUANG B,KELLEY JL.Benign breast diseases: epidemiolog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J].Clin Obstet Gynecol,2011,54(1):110-124.
[5]李挺.乳腺良性疾病—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及高危病变病理学新认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7):716-720.
[6]马薇,金泉秀,吴云飞,等.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7):759-762.
[7]谷丽艳,易佳丽,樊延宏,等.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73-176.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47.
[9]杨萍.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乳腺钼靶X线表现的相关性研究[D].咸阳: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10.
[10]赖熙雯,刘晓雁,刘鹏熙.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68-71.
[11]张卫华,李芳琴,李艳,等.乳腺增生病症状量化积分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2):9-11.
[12]曲怡.调心行气按摩法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236-237.
[13]苏群善,刘晓雁,钟少文.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1):31-33.
[14]谷丽艳,易佳丽,樊延宏,等.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73-176.
[15]白东艳,易玮,李艳慧,等.中药穴位敷贴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6):827-830.
[16]张瑞萍,翟红卫.乳腺增生症治疗对雌激素及孕激素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S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