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鹏
(西南政法大学 商学院, 重庆 401120)
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提升至战略高度,足见党和政府对“农村繁荣、农民富足、农业发达”工作目标的高度重视。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需要大量遍布于乡村周边的涉农中小企业的配套服务,换言之,涉农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无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具有助推作用。然而,现实中涉农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现有破解路径都无法有效解决其融资困境,因此探索新的融资路径变得必要且迫切。以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链条中资金薄弱节点为服务目标,旨在克服涉农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困境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在此环境中顺应而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为破解涉农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得到了实业界及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实践中,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也已悄然兴起。黑龙江龙江银行于2006年尝试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截至到2011年末,该行为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放的贷款余额已达72亿多元,累积投放数额达268亿,覆盖土地面积达3800多万亩,惠及农户及就业人员已超过550万人,并在实践中开创了收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运作模式。2012年山东寿光开创了由地方政府主导,银行、保险公司参与的旨在为蔬菜农户及企业提供资金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模式,截至2013年8月,业务惠及当地农户6000多户,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累积发放贷款9.3亿元。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农产品电商平台,如国联金服、中农网等,开创了线上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不难发现,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实践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农产品存在诸多局限,如周期性、弱质性、季节性、波动性等,使得生产经营农产品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相较一般质押融资业务而言,参与主体更多、业务流程更为复杂,自然存在的风险因素也更多。在此情况下,围绕农产品生产经营业务开展风险要素的梳理与归纳,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风险评估等研究就变得必要且紧迫。David等[1]针对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问题,运用层次分析和频域分析两种方法对业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Aanmarimind[2]尝试应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这一方法探讨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庞燕和易君丽[4]充分解读了农产品物流金融特点,详细梳理了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风险要素,最后给出了针对性的风险应对举措。李蜀湘和颜浩龙[6]则分析了新农村发展中的资金需求情况,解读了农户通过传统模式获取资金的违约风险现状,提出有农户、金融机构、政府、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融资模式。李涵等[7]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农户、银行、政府、保险公司的角度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各方的收益情况及参与条件,并以山东寿光蔬菜基地为例进行了验证。曾妮妮等[8]聚焦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问题,通过梳理业务风险类型,归纳整理出了风险关键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业务风险。王筱萍和王文[9]则以四省农村中小企业集群为例,实证研究了事前甄别对内部风险治理的影响,为有效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决策借鉴。以上针对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从多角度进行了探析,但更多聚焦在定性研究层面,定量研究还相对匮乏。本文根据实际调研结果,结合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业务特征的考量,全面总结了业务风险种类,考虑到业务风险的复杂、主观等特点,尝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展开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炼防范对策。
本研究以重庆市东北地区内开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注]重庆市东北区域包括11个区县,是重庆生态涵养区,该区域地势优越,气候适宜、人口较多,使得农业较为发达,为农产品质押融资业务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包括许多运作模式,如仓单质押、保兑仓、订单质押、融通仓、存货质押等,本文风险分析侧重对存货质押运作模式,存货是资金的另一种存放形式,是需要物流、信息流通力配合的典型,也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取得本研究分析的直接资料及数据,结合专家意见及调研结果,经过多次讨论,提炼出影响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因素,即资信风险、供应链运行风险、质押物风险、技术风险、合规风险。
第一,资信风险。资信风险意指借款客户因资质较弱、信用较低而形成的风险。相较一般质押融资业务,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包含的参与主体更多,不仅有银行、借款客户、第三方物流,还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等,而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客户资信风险和物流企业资信风险。借款客户多为涉农企业、农户,因农产品弱质性的特点致使涉农企业在未来发展、财务管理、自身素质等方面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由此借款客户资信风险具体体现在未来发展、财务管理和自身素质等层面。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风险体现的点有所不同,表现在规模、专业度、责任度等方面。
第二,供应链运行风险。供应链运行风险是指农产品供应链在控制度协调性、竞争力等方面的强弱所导致的不确定性,控制可理解为农业链条中核心企业(农贸市场、大型农业加工企业、龙头企业、物流中心等)对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控制程度越强,该链条的运行风险就越小;协调可理解为链条中企业间的协作顺畅程度,协调性越好的链条,其运行风险越小;竞争力意指该链条相对于相似或相同链条的竞争优势大小,竞争优势越明显的供应链,其运行中的业务风险就越小。
第三,质押物风险。质押物风险意指质押物本身变质、市场价值下降、处置渠道不畅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作为质押物存在慢速变质问题,这就要求银行在筛选质押物时应预先制定准入机制,凡是不满足条件和达不到标准的,应拒绝接受。此外,农产品生产经营有周期性、季节性问题。在农产品收割季节,大量产品会涌入市场,价格会顺势下降,所以此时质押物价值会下降,这要求银行应设置价值平衡机制,当质押物价值低于标准线时,应要求融资客户及时补充质押物以保障其价值平衡。违约处置是银行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处置的畅通与否将直接影响资金回流额度,所以银行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出现违约情况后,及时处置质押物避免更大损失。
第四,技术风险。技术风险可理解为业务开展过程中因所需技术水平低下或缺失形成的不确定风险。农产品质押融资业务较一般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更为复杂,在一些环节上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如农产品价值评估技术、质押物仓储技术、价格波动检测技术、质押物监管技术、仓单真伪甄别技术等,这些环节会因对应技术水平低下或缺失产生损失。
第五,法规风险。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一项较新的业务模式,相应规制不完善或缺失,这致使业务运作过程很可能出现质押物权属不清产生法律纠纷风险、仓单格式不标准或不规范引致的伪造风险、业务执行不合规造成的违法风险、业务操作无法可依等法律问题。法律法规风险是新型业务模式无法回避的风险类型之一。
在详细梳理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本研究对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如图1所示。
为保障指标体系中所选指标的稳健性,本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对图1所示指标进行信度测试。针对每一个指标,依据专家打分方式获得数据和克朗巴哈系数,进行一一比对和筛选,事先预设阈值的方能通过检测。结果显示图1所示指标皆通过检验,说明通过实践调研及理论分析所提炼的风险因素及相关指标具有稳定性及一致性特征,符合作为研究对象的标准。
图1: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为获取研究所需数据,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数据获取方式,对问卷内容进行了详细筛选和反复推敲,目的是确保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信息,保障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本研究也进行了慎重考虑,将未曾开展过该业务,或开展频次很少且效果不佳的对象排除在考虑范围外。为方便实地调研,本研究把调查对象聚焦在重庆地区,在该区域内选择了位于不同区县的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及涉农中小企业,这些组织都曾经或正在开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且业务运作效果较好。本次实地调研活动走访了共计35家企业,其中物流企业13家,涉农中小企业9家,金融机构12家,被调研企业现场回答了问卷内容,发放问卷35份全部收回。为因样本不足而影响评价结果,本研究又通过网络投送或电话采访等方式进行问卷发布,投送的115份问卷收回108份,回收率达到93%。通过对回收数据进行梳理和挖掘,剔除数据不完整的2份问卷以及所填内容真实性严重背离的1份问卷,最终有效问卷140份(样本的地理分布如表1所示)。对于问卷可信度问题,本研究在问题设计时有意将第11题和19题设置成相似问题,问卷收回后,根据获取数据,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检测,发现相关系数为89%,表示样本可信度比较理想。
表1:调查样本的地理分布
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要求除样本数量足够多、样本数据足够真实外,还需要有合适的评估方法。本研究选择结构方程作为风险评价方法,理由在于:一是,本文所涉及的风险评价是业务综合性风险评价,而非某一指标的风险评估或相关关系探究,所以回归分析无法满足研究需求;二是,综合风险评价需要对现有多个指标进行压缩归纳提炼,即需要设置若干“潜变量”,这排除了层次分析法应用的可行性;三是,纵观图1所示的17个风险因素,经过分析不难发现有些指标之间存在严重相关性,有些指标无法直接观测且不能进行简单替代,这使得因子分析法被排除在考虑之外;四是,本文研究问题探究的关系比较复杂,不仅需要探究观测变量间的关系,而且需要考虑观测变量与“潜变量”间及“潜变量”内部的相互关系,所以联立方程模型在克服这一问题时存在局限。综上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作为本文问题研究的最佳方法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普适性统计方法,不仅可以探究可观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且可以探索潜变量和可观测变量间或者潜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用于计量无法测量的变量,其结构一般分为两块:测量模型及结构模型。见图2所示。
图2:结构方程模型图
1.模型构建
结构方程模型包括潜变量和观测变量,潜变量因其在结构关系的作用不同区分为内生潜变量和外生潜变量。内生潜变量包括资信风险、质押物风险两个因素,外生潜变量包括供应链运行风险、技术风险及法规风险三个因素,每个潜变量不论内生或外生都由其对应的观测变量度量和刻画。资信风险因素由四个观测变量进行度量,它们是融资客户财务制度1、融资客户素质2、第三方物流专业度3及责任度4;质押物风险因素由五个观测变量进行度量,它们是安保投入5、信息基础设施投入6、质押农产品价格风险7、质押农产品形态风险8及质押农产品销售风险9;供应链运作风险则由三个观测变量刻画和度量,它们是供应链管控风险1、供应链协调风险2、供应链竞争风险3;技术风险由质物评估体系4及质物评估技术5两个观测变量进行度量和刻画;法规风险则由质押农产品权属风险6与合规风险7两个观测变量进行度量和刻画。
结合上文解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如下:
m=Amλ+γ
n=Anω+μ
ω=Bω+Hλ+ε
在方程表达式中,m与n分别代表λ与ω的观测变量矩阵,An为变量矩阵m与观测变量λ的相关关系,An表示变量矩阵n和观测变量ω的相关关系。γ、μ各自表示为观测变量矩阵m、n在观测上存在的误差。B意指系数矩阵,表达内生潜变量间的相关关系;H也为系数矩阵,但与B不同的是,表示的是外生变量间的相关关系,ε则为无法观测的随机项,意指不能被解释的部分。综上对结构方程模型的解析,不难发现该模型不仅可以衡量观测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也可以计量观测变量与潜变量,潜变量与潜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这对本文研究问题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2.模型运算
模型构建完成后,利用问卷和现场访谈等收集的数据运行模型,对模型运行结果,本研究进行了多次迭代调整,如重新分析数据,对有异常的数据进行剔除等,目的是为得到最优的运行结果,为本文研究对策的提出提供理论基础。经过不断验算、调试后,最终得到了模型运行较为理想的结果,见表2所示。
表2: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参数估值及可信度
3.模型结果拟合检验与解析
模型运行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等对计量研究而言至关重要,是后续分析及政策建议的理论基础。为保障本文模型运行结果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本文对运算结果进行了多角度检验,检验情况如表3所示。
表3:模型拟合效果检验
由拟合效果检验情况看,各指标都在有效范围内,检验效果良好。换言之,模型运行结果具有可靠性、稳定性等属性,可以进行解析。
表2结果显示,五个潜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检验。其中质押农产品风险对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0.613。在其所属的五个观测指标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质押农产品价格风险,排在其后的是质押农产品形态及销售风险。这一结果表明,质押农产品风险是业务开展过程中最需要防范的风险因素,农产品慢速变质、季节性、周期性等属性致使其在业务中容易毁损、变质、价值波动等,所以对该因素重点关注十分必要。
资信风险在指标估计值中排在第二位,为0.451,其所属指标中,融资企业的素质及物流企业的专业度较为重要,估计值较大。融资企业素质意指融资企业的信誉度、规章制度、领导层的整体经验、品牌形象等,素质好的融资企业通常愿意保护企业的美好形象,从而一般情况下不愿意违约,而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融资客户多为涉农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多数处在乡村附近,交通相对较差,而质押的农产品又需要较为完善的运输方案、较好的仓储条件等,这对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度要求就更高,换言之其专业度对业务的影响会更大。
仅次于质押农产品及资信风险的是供应链运行风险,其模型估值是0.386,在所属的三个指标中,供应链控制风险估计值较大。因为业务的特殊性使得业务开展过程中对核心企业的依赖相对较大,而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将较强影响业务开展的顺畅程度。技术风险因素估值是0.336,位居第四位,这说明技术风险对业务整体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相当快速且日益成熟,加之供应链金融实践业务发展迅速及农产品相关配套技术也较完备,所以尽管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较新,但业务中所需要的相关技术都可获取配置,使得技术风险因素的影响得以弱化。在其下一层指标中,质押物农产品评估技术指标估计值稍高于质押物评估体系指标评估值,因为农产品的特性决定对其价值评估更加依赖高水平的技术服务。法规风险指标对业务风险影响在五个指标因素中最小,估值是0.113,所属指标中,质押物权属风险因素估计值要大于合规风险因素估计值。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关键环节是融资客户需将一定价值的质押物交于第三方物流监管,这是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融资客户到期履约的重要动力。根据评估结果,质押农产品风险对业务风险影响最为明显,所以应作为防范重点。首先,在质押农产品价格变化方面,应建立完善的价格检测体系,增加新检测设备购买,旧检测设备的换代升级,提升负责人员的培训力度,熟练设备的使用。此外,还应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尤其是供求关系信息的搜集分析。其次,在质押农产品形态风险的管控方面,应加强对农产品的筛选,设置质押物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符合要求的不能作为质押对象。在质押农产品销售渠道风险方面,银行和物流企业应保持信息畅通,积极稳定并拓宽销售渠道,比如利用电商平台等,加快质押农产品的变现速度,避免更大损失。最后,应督促第三方物流加大安防投入,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监管机制。避免质押农产品毁损、被盗等事件发生,同时完善的信息平台能够对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对日常监管工作业态也能实时掌握了解等。
由上文分析可知,资信风险对整体业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融资客户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客户资信主要受制于财务状况、财务制度、自身素质等因素。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财务制度是否健全是反映企业到期能否还款的重要因素。财务状况好,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说明其经营状况处于良好状态,稳定的收益、有序的资金融资及高效的管理手段将对未来企业成功还款具有积极影响。融资客户自身素质反映了其形象、品牌、美誉的综合表现,该指标越好,企业出现违约的概率就越低,因此考核该指标是有效防范业务风险的又一关键环节。第三方物流资信风险主要体现在专业度和责任度两个方面。首先,第三方物流应改善运输条件、仓储条件、检测设备、信息平台等内容,增强专业水平,此时应对资源整合能力、方案优化能力再提升,这也是专业度强的体现。其次,组织内部应健全机制,权责分明,做到政令畅通,有效传达。最后,应对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责任心加强培训,保证从人员做到勤恳敬业。
链条内部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保障信息互通。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关注点不再聚焦某个企业,而延伸至整个链条。在风险防范上,参与主体银行等不再单单关注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情况,相反其会更关心整个链条,特别是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因此供应链的高效运作是降低风险的重要环节,而信息在链条内的高效流通是链条平稳运行的保障。构建业务参与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尤其是银行、第三方物流、核心企业间保持信息畅通更为重要。一是可以保持实时沟通,银行可以深度参与供应链链条内部,了解运作情况,避免意外情况发生;二是能够监督资金使用、流向,保障资金用于向核心企业采购商品或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等活动;三是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反应,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相较传统质押融资方式,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更为复杂,加之质押农产品自身特征,使得业务开展更需技术支撑。技术支撑不足或技术水平低下都会增加业务不确定因素,所以提高作业任务的技术水平对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有积极意义。提高业务处理技术水平的一个策略就是增加投入,如采购更加先进的价值评估设备、质押物变质或损耗检测设备、价格波动观测设备、仓库监控设备、运输路线优化设备等,以确保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积极向同行学习,积累经验,完善管理、沟通等机制也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举措之一。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一项全新融资模式,业务运作过程中面临许多新业务环节和活动,而现有法律制度或条款中并未涉及,这使得业务中出现的纠纷和矛盾无法找到解决依据,或者有些条款存在,但并非用于解决新问题。有鉴于此,针对业务活动中新事项、新实践应及时制定或修缮相关法律条款。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过程中,可能涉及多部法律,制定或修缮这些法律的相应条款对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健康运行具有显著意义。比如,应完善物权登记网络公示制度,细化业务合同条款,规范仓单规格,完善违约处置规制等。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以整个供应链为服务基础,以链条中资金薄弱节点为服务对象,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注入,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水平进而弥补资金不足的新型融资模式。该模式相较一般质押融资形态,更为复杂、环节多、主体多且诉求不同,又缺乏理论指导,致使运作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多,影响业务的有效开展。有鉴于此,本文从业务风险要素分析入手,详细梳理业务风险关键要素,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业务风险,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防范建议。业务风险若能得到有效防范,有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提高业务功效,缓解链条中涉农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困境,提高整个农业产业链条的运作效率及效益,助力乡村振兴伟大工程的顺利实现。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