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湘林
摘 要:小学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开设课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些数学概念,学会加减乘除这么简单。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学习,学会推理,发展思维,能够掌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革新数学教学理念,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设置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独立推理能力;举行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数学领域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上至教学宗旨,下至教学方式。然而小学教学教学的实质性推进却出奇地缓慢,教学形式虽然花样很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对于在新课程基础上启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启发。
一 革新数学教学理念,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需要一位引导者指引他们,但是这“引导者”并非仅仅指代课教师,而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学生能够在数学领域学得更好,仅仅依靠呆板的课教学很难实现。由于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爆炸时代的再次崛起,学生通过自己所接受的信息也愈加丰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紧跟时代的发展根据学生的最新学习需求,学习最新的适合当下学生的教学理论,始终走在学生前面,以高格局的眼光,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运算,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例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对于数学的计算难度有分级,第一等级就是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二级就是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讲解时,需要注意学习难度进行分级,且根据教材,把比较难以计算的数字根据个位、十位、百位分别进行加减操作,进退位及时处理,充分考虑到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降低对于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算能力。
二 设置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独立推理能力
尽管小学数学的课程难度在整个数学教学安排当中处于金字塔的底层,难度较小。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是新的知识,是需要经过学习、推理和实践练习才能彻底领悟的一门学问。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會独立推理,领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需要通过一些必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正确的运用方式,从而更好地运用数学思维来考虑和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认识时间”一课中,涉及到的知识相对要抽象很多,需要教师用十分具体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时间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说是密切相关,对于认识时间,教师可以根绝课本内容,找一面钟表来协助学生进行认知。由于钟表上面的显示比较复杂,教师需要十分调理而系统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楚地确定每一个格子在秒、分、时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单位越大,一个格子代表的实践就越长。除此之外,日、周、月、季、年等三个时间单位则是更大的一个计时单位,需要教师通过日历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时间的学习规律,当学生对于时间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后,就会在自己独立思考时,把时间观念充分考虑进去,进而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三 举行数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的设置,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学会数学思维,增强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已经学会的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作为一门严谨的学问,可以有效解决生活中一些需要计算和规划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举办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运用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充分运用数学所学理论和技能,提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对于面积的认识和测量,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初期,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最常用的比较大小让学生对于面积概念进行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引入“单位面积”,把比较的图形进行量化,让学生进行一个可视化认识,接着推出面积单位,让学生熟悉面积单位所代表的的含义,在实际测量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提升学生的工具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则是学生在数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环节的关键作用,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数学基础,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磨炼自身的独立推理能力,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锤炼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蔡春洪.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60.
[2]岳联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