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玲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小学数学课堂上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受到广泛关注。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提升学习自主性,形成自己对数学学科和数学问题的独特思考是未来教育的重点。因此,通过逐层展开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结合情境丰富课堂趣味等多种教学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和积极探究,进而彰显小学数学课堂的时代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下,问题教学法这这一教学手段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能与内涵。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明确数学概念和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并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难以对在学习過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质疑进行有效表达。而现如今随着“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逐步深入,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开始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致力于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深入思考,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问题教学法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理解教师提问意图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回答,切身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一 先易后难,逐层展开提问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接触数学学科的时间较短,数学思维方式十分有限,因此,在课堂上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不应当直接对学生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以防止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基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数学教师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提问顺序,依据教师内容先为学生抛出一些较为直观和简单的问题,在学生完整且正确地表述出答案,初步具备回答问题的信心之后,教师在逐层深入,以问题为导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逐步提升学习的思维和学习层次。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便可以采用这种先易后难的提问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刻度及不同时间在钟表上的呈现形式。首先,教师可为学生抛出一些简单且直观的问题,如“请同学们数一数,我们的整个钟面被分成了多少个大格呢?每一个大格中又包含多少个小格?”每一位学生只需依靠计数的方式便能给出问题的答案。其次,教师可在学生认识并理解了分针、时针、刻度后向学生在PPT上给出学生呈现着不同时间点的钟表,先向学生们提问整点的表现形式,再向学生提问诸如6:30、7:10;9:15等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学会依据钟表认识时间,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 不愤不启,启发学生思考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的教育观点,这充分说明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启发学生依据问题及其背后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最优化方案。因此,数学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做出适合学生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引导。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出示诸如排球、足球、水杯等物品,要求学生拿着这些物品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在学生完成这一系列行为后向学生提问: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有怎样的发现?通过这一问题有助于在学生认识到不同物体的形状特点后,启发学生对不同物体的本质特征进行思考,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
三 结合情境,丰富课堂趣味
当前,一年级小学生在学习时大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讲故事、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能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出示超市货架的示意图,学生便可从图片上观察到货架上摆满了面包、薯片、饼干等琳琅满目的商品,在物品的下方标识有不同物品的价格。此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大家是否知道面包、薯片、饼干等物品的价钱?”“若想购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呢?”“大家是否知道,我国的通行货币叫做什么呢?”通过在生动的场景中对学生进行提问,便可有效推进教学进程,加强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转变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向有效教师转化,不断学习和应用创新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摸清学生学习规律,利用问题教学法将能力培养与启发思维作为教学的归宿,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林兰芳.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3).
[2]史红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设计策略[J].中华少年,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