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独立院校理工科实验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4-10 05:57高婷亭
价值工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

高婷亭

摘要:在高校中成立实验班是高校教学与管理的创新性举措,也是高校培养模式改革的先导,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理工科实验班成立至今已有11年,本文从滨江学院理工科实验班的人才选拔、课程设置、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思考与探索实验班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experimental classes is an innovative measure for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lso a precursor to the reform of training modes. It has been 11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Binjiang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alent selection, curriculum setup and daily manage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Binjiang College, and discusses and explores the ways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关键词:人才选拔;人才培养;办学效果;办学模式

Key words: talent selection;talent training;school-running effect;school-runn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1-0218-02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理工科实验班的办学特色

1.1 重视实验班学生的选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理工科实验班自2006年成立后,便十分重视实验班成员的选拔,深知组建一个勤奋进取、团结互助的集体是实现实验班成功办学的前提。办学伊始,滨江学院实验班采取以高考成绩为依据的人才选拔办法,将全院理工科专业新生中的前100名招入实验班,随机编成两个班。经过4年对实验班的教学与日常管理的仔细观察后发现,通过高考成绩选拔后组建的实验班虽然在期末考试、常规评比等方面与普通班相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由于无法适应从紧张强制性的高中生活到自主规划学习的大学生活,进入大学后缺乏自我管理、主动学习的能力与想法,出现了自我松懈、迷失方向的情况,从而导致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无法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滨江学院自2011年起对实验班成员选拔制度进行改革,由單纯的根据高考成绩选拔,改为自主报名后再由学院统一组织数学、英语、计算机三门学科的选拔考试,选取大约100名成绩优异的新生组成实验班,编为4个班。新的选拔办法改变了过去单纯参考高考成绩,忽视学生主观意愿与学习态度的情况,将基础优、态度好的学生选拔进来。

1.2 课程体系设置

滨江学院理工科实验班的课程教学体系大致是按照“1+3”的模式进行设置,学生一年级时集中进行数学、英语、物理、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班的教学基本是由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承担,与普通班级相比,加大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学科的课时量与学分,并增加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大一结束后,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回到原报考专业继续学习还是转入其他理工科专业进行学习,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跟随相关专业完成选修课、专业课的学习,并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取得该专业学位。

1.3 学生日常管理

滨江学院理工科实验班在2011年以前采取的是统一住宿、统一管理的模式,学生在大一报到时便编入实验班,实验班成员集中居住,并由学院在全院范围内选择优秀辅导员专职管理实验班。自2011以后,采取了分散住宿、统一管理的模式。由于学生是入校后期才考入实验班,因此仍然住在原报考专业宿舍,但由实验班专职辅导员统一进行管理,以实验班为单位进行日常评比和集体活动等等。实验班成员的各种资助与评奖评优工作均在实验班进行,且与普通班相比,在奖学金评定时增加40%的名额比例。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理工科实验班的办学效果

2.1 带动学院优良学风、班风建设

各届实验班积极参加各项各类学科竞赛,在早锻炼、晚自习、运动会等各项日常评比与学生活动中均有优异表现,成为良好学风与班风的榜样与标杆。经过长期的观察,实验班学生在分流进入各专业普通班后仍然能保持勤奋踏实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在班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实验班的成立与发展对于学院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2.2 拓宽民办独立学院学生发展途径,提升社会形象

民办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高考成绩普遍低于普通本科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往往对于考研、出国等高层次发展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滨江学院实验班的人才培养以“考研、就业、出国”三个方面为导向,以培养更高素质更高层次的本科人才为目标,能够激发起学生再次拼搏向上的激情,同时也能满足一部分对于自己大学生涯有着更高追求的学生的发展需求,拓宽了民办独立学院学生的发展途径。

2.3 带动民办独立学院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探索

在民办独立学院设置实验班的不仅仅是一种模仿,而是开启了一条对民办独立学院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之路。实验班的教学不仅仅是对基础课程的重视与夯实,也要在课堂中引入科研前沿的资讯与知识,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正是这种高层次的教学要求,激励着实验班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如何使实验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贯彻始终的学习热情,科学正确的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如何引导学生在后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甚至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都是实验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做好的工作,这也激励着相关辅导员更活更实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验班培养人才模式的探索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实验班内部学生的综合素质,它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班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加以推广,运用到所有班级的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去,提升整个学院的办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理工科实验班办学模式的反思

3.1 民办独立学院的实验班的办学定位须准确,应与自身办学特色相结合

滨江学院理工科实验班虽然是以学院“考研、就业、出国”的三个导向为人才培养目标,但是究竟偏重于“考研”,还是更偏重于“就业”亦或“出国”,又或者是根据学生情况分类分层次进行培养。这就需要根据实验班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實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人才培养重点,将教学与管理与之相配套,为实验班人才培养树立起鲜明的旗帜。

如何满足当今人才市场的需求?如何在激烈的人才培养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民办独立学院实验班人才培养机制中最核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明确民办独立学院实验班自身的办学定位,这个定位应当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区别。民办独立学院实验班的人才培养不应当仅仅是追求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而应当与人才市场接轨,培养出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应,就必须将实验班的自身定位与院校的办学特色相结,依托院校的行业背景,将实验班人才培养与国家、市场、时代的需求相结合。我们看到,有些民办独立学院在不能满足实验班办学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追风,简单模仿,对于实验班的办学急功近利,导致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失去了实验班办学的意义。例如,滨江学院的实验班办学可以紧扣本校大气科学类特色专业,充分运用校内丰富的气象类教学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培养气象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并推向市场。

3.2 制度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稳定而长久的实验班办学模式最终需要落实到制度上来,虽然学院已制定了实验班选拔、实验班转专业等相关规定,但是对于实验班相关教师选拔任用、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以及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缺乏完善的制度,这也不利于实验班的长远发展。

3.3 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突出创新与实践培养

滨江学院理工科实验班现行“1+3”课程模式突出了一年级基础课程的教学,但是如何做好基础课程与后期专业课、选修课之间的衔接,使得前期打下良好基础的实验班学生继续保持学业优势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可以在实验班学生分流以后仍然继续开设专门针对他们的专门课程,如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作为选修课根据自身专业要求和需要供实验班学生进行选择和学习。也可以在学生分流进入各专业学习后,仍派专职人员跟踪培养,定期举办数学、英语甚至部分专业课程的专题讲座,时常组织已分流的大二、大三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的交流。

3.4 做好学生的分流与后续培养工作

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我们发现,有些非常有潜力的学生在离开实验班集中学习的大环境后,放松了自我要求,失去了发展目标。如何在学生分流入各专业后仍然得到优质的培养,将实验班的培养成效长期保持下去,是滨江学院实验班办学过程中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实验班的培养过程中引入导师制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根据专业方向,为每一个分流后的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由导师对分流后的学生进行跟踪培养。当学生进入大二、大三后,导师在指导其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向其灌输科研的基本方法,指导其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当学生升入大四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向,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帮助学生做好日后进一步深造与发展的规划,指导学生选择进一步攻读硕士学位或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通过导师的跟踪培养,使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长效作用,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阳,谌丛,王磊.高校创新实验班开放式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2]里红杰,赵昕,王智森,李宝营,兰振平.以“创新实验班”为载体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03).

[3]叶信治.美国大学课程质量保证机制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人才培养
试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