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建设的特色与价值

2018-04-10 03:34汤向阳许建铭王瑞霞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汤向阳 许建铭 王瑞霞

摘要:南京文化创意学院是由南京商业学校与文化部旗下的中国动漫集团全方位战略合作建设的特色学院。学院建设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旨在推进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培养协同创新、各具特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提供智力服务。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建设特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1C-0044-04

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动画、UI、VR、新媒体作为当下社会最为热门的产业之一,未来对动漫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伴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业内人士表示,对各类专业动漫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大,對复合型人才要求亦越来越高。”[1]因此,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缺专业作为特色学院重点建设方向,成立南京文化创意学院是南京商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紧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学校专业发展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

一、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建设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意见》《南京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现代化工程,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南京商业学校与中国动漫集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成立中国动漫集团南京文化创意学院。

南京商业学校是一所与长三角经济带高度对接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多年来,学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精准的办学理念,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优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实训条件,畅通的就业渠道,多元的升学途径,便捷的出国通道跻身江苏省职教名校之列。

中国动漫集团是由财政部代行出资人职责,文化部主管的动漫央企。其前身为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和中国演出管理中心。自2009年起承办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先后制作播出了《2011首届中国动漫春节联欢晚会》《2011首届中国春节动漫音乐会》等大型节目。[2]

南京商业学校和中国动漫集团的深度校企合作、南京文化创意学院的成立能够实现学校课程层面的“学习”和企业“工作”的有机衔接,使得人才培养更能符合企业需求,教师素质和结构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更能满足专业需求。

二、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建设的特色

南京文化创意学院有着鲜明的建设特色,具体可以从内在核心、外在保障,有力抓手三方面角度进行阐释。

(一)内在核心:以人为本的多元目标

南京文化创意学院的建设旨在培养多元化人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依据,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前提。[3]动漫人才培养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向导,发挥个体个性,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1.专业学习内容的多元

在教学方面,南京文化创意学院负有开展动漫教育的责任以及担当着动漫相关资源建设的任务。以南京文化创意学院为核心开设有素描、速写、色彩、动漫技法、角色造型设计、二维动漫设计制作、影视广告制作、角色造型设计、动画脚本、场景规划与浏览、运动规律设计与应用、影视后期合成技术、游戏策划与制作、计算机制作等丰富的课程。学习者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学习。南京文化创意学院专业内容上的多元化,提供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学习内容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终亦利于促进专业的发展。

2.涉猎领域的多元

南京文化创意学院不仅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亦注重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应具备的良好文化素养,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技能的新时代人才,更注重学生终身受用的素质的养成,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张舒予教授指出,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之上,不做其他领域的绝缘体。即要在自己专业基础之上,尽力拓展知识面、开拓视野,不仅“专”,而且“博”。学院在专业学习基础上不断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内容,把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计算机相关知识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成为一个专业能力与博雅情怀兼备之人。

3.人才个性的多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各具特色的人才。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要有自己个性,都要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在动漫特色品牌专业下打造具有个性化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个人品牌”。

(二)外在保障:利于发展的环境支持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环境是包括影响人成才的各种外部要素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在环境创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以确保良好的学习环境。

1.恰适规范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学院建设的的有效保障。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坚持多方共建,促进资源整合。将政府的统筹监督、行业的指导协调以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等相结合,形成政校企行多方共建格局。坚持开放共享,形成育人特色,形成为面向区域或行业的教育培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技能教学研究中心。建立、完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政校企行的教育资源、各方要素有力整合和有效汇聚。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在政策、制度的大环境下得以顺利开展专业建设。

2.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5]在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建设目标的引领下,学院致力于打造“凝聚、平等、自由”的人文环境。“凝聚”是指学生对共同目标产生的强烈归属感。“平等”,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平等,教学相长。“自由”则是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自由,形成一种活泼灵动的学习氛围。凝聚和谐,自由平等的人文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团结一致,为共同目标而奋斗。在优越的物理环境的基础之上,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学习交互活动,形成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提升、和谐融洽的氛围。

3.配置合理的物理环境

在南京文化创意学院的专业建设上,提供满足需求的物理条件是必要的。南京文化创意学院为学生配置了优越的物理环境:专门的画室、各类实训室、以及智慧教室等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符合其需求的各种设备,方便其进行小组学习、社团学习、沙龙会议等等;提供了符合专业特色的设备,配备了专业图形工作站、摄像配套设施(照相机、摄像机、三脚架、聚光灯等)、苹果专业高清非编软件、彩色打印机以及绘画创作等充分的设备资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有力抓手:五位一体的多样化培养途径

南京文化创意学院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途径:核心课程、专业学习资源、实训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1.依托于核心课程

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途径,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重要渠道。南京文化创意学院根据市场需求严格甄选出适合学生特点的专业教材。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一系列培训、实训等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一线教师直接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据此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编制动漫专业校本教材。学院每学期安排若干专业课教师完成专业软件微课制作与开发,并且组织企业专家开发省内精品课程。

2.基于专业学习资源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集中必要资源,形成综合优势,进行专业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改革依靠行政手段分配资源的方式,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制和项目目标责任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努力争取更多的政府和社会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基于实训教学

数字动画媒体传播实训室以数字技术为主导,主要功能有数字媒体制作、动漫开发、三维动画制作、影视特效等,包括平面设计实训室、漫画画室、动画制作室、三维动画工作区、影视后期制作实训室等,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字信息技术以及动画制作、影视、广告等编辑、设计、制作为主的实际动手能力。

4.基于社团活动

学生的专业学习活动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深入集体,集思广益,拓展眼界。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其他人的专业特长,学习和借鉴其他人的学习成果和方法。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丰富经历,拓展视野。

5.基于企业实践

南京文化创意学院的成立是基于校企合作的,这就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践能力是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南京文化创意学院以就业为指向,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践机会,如去公司实习,开办校内工作室等,承接不同项目。这些实践经历丰富了学生的经历,提升了业务能力,奠定了他们就业的基础。

三、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建设特色的价值

南京文化创意学院的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它也有其自身普适性的价值。

(一)建设校企合作的特色品牌专业

南京文化创意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主导,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的。南京商业学院和中国动漫集团校企合作,探索出“校中企,企中校,校企结合零距离”的办学理念。充分将校企不同的环境、资源整合,融合,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学生将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在企业中的实践经历结合,培养服务社会的综合性人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技能培养的专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培养目标、课程计划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校企结合,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角色与企业员工角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内容相结合。

(二)发挥学徒制与协作学习的双重效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少了教师的指导,师生关系亦是“师徒”关系。而学生在个人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离不开群体的协作。社会学家米德说过,一个人就是一种个性。教育的对象是个体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发展。个体通过个性化表达、多元化碰撞思维,继而由个体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激发思维火花,共生思想盛宴。在动漫专业人才培养中,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以教师培训工人,工人带教师、教师带学生、工人带学生、学生带学生等多方位促进全面发展的技能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共享中共生,实现专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培养

在南京文化创意學院人才培养中,注重协同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理论和实践都不能独立进行。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实践的验证。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创作视觉作品,设计多媒体学习资源,承接具体项目等。通过结合,促进学生各方面协同发展,成为具有博雅情怀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四)利用体验式企业化的学习环境

职业学院是为企业提供人才的,而教育活动则更应具有针对性,不应局限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使得学生有机会去企业实践,更真切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南京文化创意学院主要提供了两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一种是企业提供项目,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参与到具体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另一种是学校开设实训课程,企业方面提供相关技术培训人员为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多种方式的结合,使得学生充分体验企业化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

南京文化创意学院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行业企业需求相结合,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建友.动漫产业急需实用型人才[N].中国文化报.2012-07-31.

[2]中国动漫集团集团简介[DB/OL].[2017-10-22].http://www.acgnet.cn/code111/index.shtml.

[3]眭依凡.素質教育: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4]宁滨.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5]百度百科.人文环境[DB/OL].[2017-10-22]https://baike.baidu.com/item/人文/8739923?fr=aladdi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nj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College

TANG Xiang-yang & XU Jian-ming & WANG Rui-xia

(Nanjing Commercial College, Nanjing 210036,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Nanj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College is a characteristic college established by Nanjing Commercial College and Chinese Animation Group affiliated to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under their overall strategic cooperation. Through in-dept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work-study integration, the college construction aims at promoting the characteristic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order to cultivate collaborative, innovated and talented technicians to provide intelligent and technical service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