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04-10 03:34王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王静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从课程内容与教材、教学方式、考核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基于学习成效导向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养提升为目标,以信息化资源为载体,促使高职院校全面转向内涵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学习成效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1C-0032-03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指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近年中小学生的存量基础来看,未來高考报名人数将继续保持稳中略降的发展态势,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招生难问题依然存在,计划无法完成已成为普遍化、常态化,对于高职院校学校来说,这种招生难问题更为突出,高等教育已由“卖方时代”转为“买方时代”。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买方时代”倒逼高校推进改革,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这种倒逼压力既给高职院校带来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促使高职院校主动转向内涵发展,迎接新的挑战。

一、“中国制造2025”呼唤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创新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人才为本”。有学者提出,“中国制造2025” 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分别体现在人才观、专业观、德育观、能力观、教学观、战略观和课程观等职业教育要素的观念转轨之上”。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是关键。

要适应“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由先教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后教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逐步转变到先提出工程实际问题,倒逼学生去寻找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新的思路意味着学习不再是教条式地掌握知识,而是通过启发人的思维、发掘人的智慧,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作创新的办法。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可以明显感觉到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日趋强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期望值日益提高。因此,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成效、问题导向的课程教学新模式也正在成为高职课堂教学生态重构的需要。本文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为例,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材仍是传统的知识导向型设计模式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该课程涉及力学、材料学、机械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复杂,知识涵盖面宽,课程信息量大,模具结构繁多且复杂,授课与学习难度较大。目前该课程教材的共同特点是:教材按知识点纵向展开,先是绪论,接着为冷冲压变形基础,以后各章分别为冲裁、弯曲、拉伸等。“几十个学时讲完了,同学们还对模具无整体印象,不太清楚讲了这么多内容的教学目的,以致教与学严重脱离。”在课堂教学中,大多只强调本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不重视与先修课程和后修课程的关联,形成了知识的碎片化、断裂化。

(二)教学方式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不强

目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虽基本采用了项目化教学,但大多仍以教师的讲授与引导为主,以教知识点为主,偶尔穿插一些提问。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研讨与参与的气氛不浓,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一切烟消云散。因此必须强化从“教师中心”转到“学生中心”,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倒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三)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目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考核成绩沿袭由30%的平时成绩、10%的实验、61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以学生上课出勤率和平时作业为考核依据,实验成绩以拆装参与过程及实验报告为主,期末成绩以卷面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是相对单一的,基本是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评价,对学习成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不够。应将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纳入考核的内容,重新分配考核比例。

三、基于学习成效导向,探索《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路径

针对目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建立基于学习成效导向的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面向实际需求为引领,变“教材”为“学材”,建立基于问题导向的知识体系

课程是达成培养目标的基本平台,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载体与主要依据。坚持学习成效导向,“倒逼”教材设计,不再把教材仅仅看作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好的现成的知识点堆砌,而应变“教材”为“学材”,从动态生成的角度看待教材的存在形式。要考虑教材是写给谁看的、供谁使用的,考虑到如何方便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对技能的掌握。因此,要打破教材各章节之间的界限,从实现基本技能的需要出发,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从实用性出发做相应删减或压缩一些偏离专业培养目标和仅限于了解的内容,如“对提高冲裁件精度方法和胀形、翻边、缩口、自动模设计和以大型覆盖件为代表的非轴对称曲面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及其冲模设计;增加必要的、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如冲裁、弯曲、拉深等三部分的工艺计算和冲压工艺过程的制定,增加多工位模的讲授内容,增加冲压新技术、新工艺的前沿介绍等。

(二)以学生为中心,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实施动态化课堂教学

要将传统的静态的、学生被动参与的课堂转变为动态的师生主动交流参与的课堂。这就需要采取基于问题导向的、变“教知识”为“教方法”的项目化驱动教学方式。如给学生一个工程问题:根据给出的垫圈零件图设计一副模具。那么从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的角度,指导学生可按预先设计的步骤将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查阅教材与相关设计资料一步步地完成,教师适时地进行一些难点的指导与解答,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以能力为本位,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推进教学做协同化

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

如在刚刚学习该课程时,无工程背景的學生大多不了解什么是模具,什么是冲压模具。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情,盲目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介绍模具中的零件名称,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可以先从网上搜集或者自制一些模具动画,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并讲解最简单的单工序模的工作过程、各部件名称和功能以及装配关系,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紧接着进行模具拆卸,引导学生根据模具工作零件与工件形状一模一样的特点找出工作零件即凸模、凹模;由工作零件是如何固定的,找出相应的固定零件,如凸模固定板等;由工件与废料如何取出的找出卸料零件的,等等。通过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学生们在之后的较复杂模具的认知中,也能按照类似的方式,通过拆卸模具并分组讨论,用专业术语正确地指出各零部件名称,增加他们的学习成就感。

(四)以职业素养提升为目标,变“单纯学业成绩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道德、心理、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大体上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伦理。传统的考核评价比较单一,大多重视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部分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创新品质等隐性职业素养的考核,即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由此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知识、技能与伦理严重脱节,出现了成绩好低技能或高技能低素质的现象。因此考评体系要有多元性。既要考核知识掌握程度,也要考核实践环节的技能水平,更要考核职业认同、职业情感和职业规范等,并使考评过程具有持续性。

(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变“传统教学资源”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库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体现为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本课程建立起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案例、课程动画与视频、教案、PPT 课件、试题库及答案等,并引导学生浏览包括中国模具资料网、中国模具论坛、中国机械网、其他院校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网等网站,培养学生上网学习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引入企业参加,深度融合企业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库的校企共建共享。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tamping Process and Mould Design"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Manufacturing 2025"

WANG Jing

(Jianghai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101,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ina Manufacturing 2025”,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ew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tamping Process and Mould Design"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and constructs the new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learning effective orientation. This mode is student-centered, question-oriented and ability-based, which takes professional quality improvement as the goal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as the carrier to promote the overall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Key words: Chinese manufacturing 2025; vocational educatio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rientation;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