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惠 杨文林 尹嘉文
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患者男,95岁,因双上肢出现红色结节1年余,于2016年8月23日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1年前双上肢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色结节,皮损进行性增大且数量增多,无疼痛、瘙痒,未予治疗。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史及手术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
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上肢散在红斑上有数个红色圆形结节,境界清晰(图1),直径0.5~2 cm,结节周围可见卫星小结节,质中等,无压痛,活动度差。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层见大量肿瘤细胞,弥漫排列(图2A),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或圆形(图2B),侵袭生长于胶原纤维间。免疫组化:CD31、CD34及波形蛋白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人疱疹病毒8、细胞角蛋白、CD3、CD30、HMB45及S100阴性,Ki⁃67约80%阳性。
诊断:梭形细胞血管肉瘤。
治疗:患者及其家属选择观察,随访至今。
讨论血管肉瘤是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多见于60岁以上男性,好发于头面部皮肤及浅表软组织。根据肿瘤细胞生长方向分类,可分为梭形细胞型、粒细胞型、泡沫细胞型和印戒细胞型[1]。组织病理常表现为高度异形肿瘤细胞,可见不规则血管腔,肿瘤细胞生长模式为显著的梭形细胞时,可诊断为梭形细胞血管肉瘤[2]。本病少见且易误诊,临床需与纤维肉瘤、Kaposi肉瘤等恶性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指标CD31、CD34、FⅧ⁃RA、Fli⁃1、D2⁃40、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HBM45等可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1]。
临床上,血管肉瘤可分头面颈部特发性血管肉瘤、慢性淋巴水肿相关性血管肉瘤和放射性血管肉瘤。本例为老年男性,皮损发生在双上肢,既往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及外伤史,这在以往报道中较少见。
治疗恶性血管肉瘤首选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局部放疗,有肿瘤转移者可选择化疗[3]。血管肉瘤术后容易复发及向远处转移,平均存活时间20个月[1]。
[1]Makita S,Kono M,Yamada M,et al.Spindle cell angiosarcoma almost exclusively made up of spindle cells[J].Eur J Dermatol,2014,24(1):106⁃107.doi:10.1684/ejd.2013.2224.
[2]Chan JKC.Vascular tumours with a prominent spindle cell component[J].Curr Diagn Pathol,1997,4(2):76⁃90.doi:10.1016/S0968⁃6053(05)80087⁃0.
[3]Al Beteddini OS,Brenez D,Firket C,et al.Colonic angiosarc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Int J Surg Case Rep,2013,4(2):208⁃211.doi:10.1016/j.ijscr.2012.11.021.
图1 患者左上臂散在红斑基础上数个红色圆形结节,境界清晰,结节周围可见卫星小结节
图2 右上臂皮损组织病理 2A:真皮层大量肿瘤细胞,弥漫排列(HE×40);2B: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或圆形(HE×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