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语言主观性视角培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符合语言的本质特征,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本文指出:语言主观性与跨文化交际的互相交融;在语言主观性视角下重建新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重构语言主观性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最后得出结论:该研究既有利于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培养更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关键词:语言主观性;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
语言的主观性是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为了交际的目的,说话人会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的思想、态度、观点引入到语言中,形成了语言的主观性。在理解跨文化语用能力时,我们需要关注文化的主观属性(彭兵转2017:124)。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孕于语言中,因此,有必要从语言主观性角度探讨和研究大学英语跨文化能力的评价与培养体系。
一、语言主观性与跨文化交际的互相交融
语言虽有客观意义,但为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语言使用者无疑会基于自己已有的对客观世界的知识、经验、认知、背景,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引入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意义的理解中。
由于语言反映文化,所以文化也具有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文化的客观意义具有显现的和约定俗成的特征,文化的主观意义具有即时的、潜在的、主观的、个人的、情感的特征。要想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除要关注文化的客观意义外,还要关注文化的主观意义。
可见,语言主观意义的形成离不开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语用交际过程是语言使用者在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思想、态度、观点引入语言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进行理解和评析的过程,即语言主观意义形成的过程。
二、语言主观性视角下重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构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两个方面。
(一)确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笔者提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为的是让学生具有表意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表意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是根据跨文化背景知识,避免文化休克,理解文化差异及对方表达意思的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对中外文化价值观、行为方式的理解、反省、总结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出现的各种情况、灵活应对并顺利完成交际任务的应变能力。
(二)构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在现有的英语课程设置中,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连贯的一条龙教学方式,具体为:
1.课前建立跨文化知识导入资源库。
近年来,我校建立了大学英语学习网站,主办了英语学习报,建立了英美文化省级精品课和快乐英语学习网站,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影视资源库,使学生深入了解外国文化,总结中外文化的差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能力。
2.课中渗透文化知识。
在学校开设大学英语必修课与英语电影赏析、高级英语视听、高级英语口语、大学英语翻译与大学英语写作等选修课程,渗透不同的跨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外国艺术、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课后利用多个交流平台,举办各种竞赛活动。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现代化平台,如O2O线上线下教学平台,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立QQ群、微信群、博客等交流平台,既能实现双向、多元交流的互动功能,又能实现多元化的评估功能;还应组织课外英语俱乐部,在西区、南区和东区定期开展英语角,以此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语言主观性视角下重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体系
本文主要以Byram(1997)提出的跨文化能力(ICC)多维度模型知识、技能、意识、态度为理论基础,参考Fantini(2000,2006)所编制的跨文化能力评价量表(A YOGA FORM,有4个维度,22个描述项)和联邦国际生活体验(FEIL)研究项目跨文化能力评价量表(AIC,有4个维度,43个描述项),从语言主观性视角,修改并设计出一套包含7个维度、37个变量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与本国文化有关的知识、与外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对本国文化的态度、对外国文化的态度、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具体如下:
(一)与本国文化有关的知识
与本国文化有关的知识是指对本国文化知识的了解能力:
①了解本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背景知识;②学习和了解本国的生活方式、地域风俗、习惯等知识;③了解本国的社会交际礼仪和行为准则知识;④了解本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宗教文化信仰等知识。
(二)与外国文化有关的知识
与外国文化有关的知识是指对外国文化知识的了解能力:
①了解外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背景知识;②了解外国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③了解外国的社交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知识;④了解外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宗教文化信仰等知识;⑤了解外国的文化禁忌知識;⑥了解外国文化的基本规范与行为准则知识;⑦了解外国文化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法、方式等基本知识;⑧了解外国人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方式、方法、手段、技巧、策略等。
(三)对本国文化的态度
对本国文化的态度是指人们以积极的、正向的态度从多种视角来看待、学习、理解和发扬本国思维文化:
①积极与本国人进行交流和学习;②能够接受、包容和理解不同地域的人的不同价值观、世界观、信仰、饮食习惯、处事方式、行为准则和禁忌等;③能够接受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风俗及文化身份,尊重他人的文化及其文化身份;④对本国文化有兴趣和好奇心;⑤深层理解本国文化背景、语境、文化知识及文化影响力等。
(四)对异国文化的态度
对异国文化的态度是指人们以开明的、开放的态度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理解异国文化,对待不同文化的积极态度:
①愿意和来自不同文化的外国人进行交流和学习;②能够理解与接受外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信仰、饮食习惯、处事方式、行为准则和禁忌等;③愿意学好外语和了解外国人;④愿意接受外国文化,尊重对方的文化身份;⑤对外国文化有兴趣和好奇心;⑥能够深层理解外方文化背景、语境、文化知识及文化影响力等。
(五)跨文化交流技能
跨文化交流技能是指正确认识和接受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使跨文化交流最终得以成功进行的能力:①当双方交流出现误解时,能够和对方交流,解释本国文化而让对方理解的能力;②当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意思时,具有能够用肢体语言等表达意义的能力;③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能力;④尊重和礼貌、公平、公正地对待外国人以实现成功交流的能力;⑤具有能敏感识别不同文化差异的能力;⑥具有从不同视角和不同文化角度看待、分析外国发生的事件的能力;⑦具有尽量避免谈论外国人的隐私话题的能力。
(六)跨文化认知技能
跨文化认知技能是指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外国人交流时学习和获取各种方法、技巧与策略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且面对文化差异时进行反思和学习而最终使跨文化交流得以成功进行的能力:
①具备通过与外国人的接触直接获取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的能力;②具备运用各种方法、技巧与策略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的能力;③出现跨文化冲突和误解时进行反思和学习并寻求妥善解决途径的能力。
(七)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是指人们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①理解和意识到不同文化间既存在着差异又存在着相似;②意识到与外国人交流时自身的文化身份有别于对方的文化身份;③意识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语言运用与对方的文化风格和语言运用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对彼此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影响。
四、结语
语言主观性视角下建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研究,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中外文化的兴趣,有利于其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不同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使其更直接地接触外国文化,尽量避免文化休克,促进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对教师而言,语言主观性视角下建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有利于教师开拓视野,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更全面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以促进我国的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彭兵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探究——语言主观性视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7):124.
[2]吴卫平,樊葳葳,彭仁忠.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维度及评价量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7):583-584.
编辑∕王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