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龙
摘要:本科教育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学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样也无法培养出令企业满意的毕业生。正因此国家提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中长期人才培养纲要,以期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卓越人才。省属高校在很多方面相对部属院校和“双一流”大学都显得不足,如何在没有国家显著政策的扶植的情况下提升自身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水平,如何借鉴一流高校优秀的教学经验,是摆在省屬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我们当前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卓越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实践教学
高等教育录取规模的持续增加,使得高考录取率呈快速增长态势,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压力巨大。如何能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如何能造就一代代的科研人才梯队,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在国家层面对于卓越人才所开展的战略正在有效实施,国家相应开展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等一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但对于地方所属院校中的一些实践类专业并没有相应的扶植政策,如何能在方兴未艾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汲取经验,为省属院校的提升和发展探索一条适合的道路,就是本文的基本目的。
大众教育无差别化培养人才,就像工业化生产的流水线上的产品,虽不可能一模一样,但差别极小,不能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岗位要求教学。由于学习深度不够和实践经验不足,并与业界距离相差较远,导致到岗后需要重新培训学校所学过的知识。硬件设备缺失、落后,制作理念老旧,无相关行业制作的实践经验等等诸多问题频现。
教育部有关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精神表明,卓越人才应具备三种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应用技能。我校广告学专业从2000年成立至今致力于贯彻实施“一基——厚基础、两核——新媒体和大策划、三型——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卓越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现就专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何在省属高校实践应用型专业中探索卓越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基本技能
一名普通的学生,一群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生活的心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是非的价值准绳。在身体、心理等方面能够健康协调、和谐一致。无论是在论坛的板块还是在被水军湮没的讨论区都应具有以中性的眼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既能在团队中有独立成事的才能,又能默契地与团队合作共赢。有朝气、有胆魄、有毅力才能在充满曲折和荆棘的道路上勇往无前成就自己和他人。
基本技能的掌握基础建立在家庭、社会、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大学阶段是将点点滴滴进行重新的认知、考证、组织和升华。本文认为必须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要在一门专业领域走得更远,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在大学里学会思考、懂得人性,为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永远保持好奇心的时代青年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学院在设定公共基础课程的同时,特别在其中加入文科基础核心课程和社会类核心基础课程,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相应的理工科课程内容,很多学生学习了理工科的编程类或其他文科类的课程,扩展了知识面,使文科为主理工类相关学科相辅的知识体系大大增强,很多学生还考取了经济类、哲学类的研究生。
二、专业技能
是大学生的普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素养。学生应具有扎实宽厚的通识文化基础,对中华文化传统知识,对文科基础学科的经典理论了解熟悉,对实践应用型专业的学科结构应该有基本认识,对基本专业知识应该掌握,对历史要正确解读和认知,对专业扩展领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掌握如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和美学等大量相关知识,这都是卓越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卓越的人才不仅仅是才冠绝伦的人,更应该内心充满爱和生活气息的人。
一精多专才是符合当代中国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一精指的是对本专业中的主要核心内容有精准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多专就是在本专业的知识以外扩展和延伸,使得学生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架构。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专业大量采取团队式教学方式,从大学一年级自愿开始组成一个个团队,无论是广告创意的提案,还是平面、影视作品的制作,或是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实施都由这些或大或小的团队共同完成。在各个活动和教学实践环节中,每位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团队和项目,这不但能够使其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能够不断检验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使其寻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种教育方式更接近于精英式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是我们把人数众多的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结成“优化型团队领导模式”,再配以专业教师指导,以求得在大众化教育中的精英式教育效果。在各种提案、各类型作品和种类繁多的策划活动的锻炼下,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不但专业知识更为丰富,还能按照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学习,使得各方面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每年的上半年学院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专业广告赛事,如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还有时报金犊奖,OneShow金铅笔国际广告创意大赛等专业赛事。本专业学生经过专业赛事的洗礼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历年获奖作品的分析使得学生的创意、制作和鉴赏能力都得到大幅提高,学生更加关注的是让整个广告专业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们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不同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使得整个专业的学习环境及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方式深入生活。
三、应用技能
应用技能是一种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靠学了多少专业知识就能掌握的,应用技能的形成是在数量众多的实践经验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是在经过若干次的反复磨炼下,浇筑在人的内心世界中的。其中包含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团队合作的方式,更加需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对组织的管理与决策,百折不挠的良好心态,这些都是卓越人才应该具备的应用能力。应用技能是在日积月累的生活淬炼中得到的经验总结和实践真知,必须经过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
这种能力是需要时间和经历来磨炼的,而我们通过两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一是很多专业教师成立各自相关研究领域的工作室团队,招收学生并以公司化方式运营。工作室的运营、管理和相关业务的生产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師作为顾问指导相关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工作室模式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很早就体会到公司化的运营方式,大大缩短了入职时的适应期,并且能在高度商业化的项目中强化综合能力。二是举办全省范围的学生自主专业相关活动——“黑龙江大学广告文化创意节”。整个活动的前期策划、内容执行、赞助冠名、品牌宣传、平面和视频的设计与制作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作为顾问参与其中。这样一个庞大的活动使得专业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大幅提高。
即使实施很多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但还有很多方面存在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行业资源和经验相对业内人士不足,无法将最新最前沿的经验和行业方向及时传递给学生,延长了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期间的适应和学习过程;文科教学和实验设备投入不足,很多设备和硬件条件无法及时更新,落后老旧现象较为严重,与业界动向的脱离极易导致没学多久即为过时的信息等情况出现。
要解决上述问题不仅需要学校、学院的政策倾斜,还要保证有效资金的投入。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不但要具备优秀的品质,还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学校应该积极创造专任教师的校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努力让教师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秉承“出去学,带回来,出去教,回来补”的良性循环模式。
在培养应用人才的同时,更应该着力培养管理人才,应用人才的培养保证项目的有效推进,而管理团队的有力支撑才能确保证整个团队和企业的有效运营和健康发展。大力扶植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并进行科学指导,提供相应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强化校企联合机制,派遣专业教师进驻优秀企业学习和聘请行业顶尖人才来校任教,形成理论性高手走出去,行业精英走进来的人才交流方式;向行业看齐,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数据和项目制作流程,及时更新相关软、硬件设备等。
作为省属高校应用型专业,我们应该着力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应用技能三个方面建设,要达到卓越人才建设的高校的水平,应该在鲜明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学校和学院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具有卓越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体系。在学校层面,应加大在各方面的投入和关注,积极关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学院层面,应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方法,紧跟时代的潮流,努力促进校企合作。学校应将最好的资源和条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在卓越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2]张德江.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3]贡福海,范守信.轮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的契合[J].中国农业教育,2011(6).
编辑∕王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