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友林
[摘要]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逐渐被运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对生物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生物的小组教学、展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可以合作促进学习,以合作提升效率,以合作增加乐趣。
[关键词]合作探究;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5008902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我国,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及应教育部的要求,学校教育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我国初高中教育中应运而生。但目前,我国的合作探究模式仍不成熟,甚至得不到多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因此缺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
方法
和技巧。本文中,笔者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浅要论述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
一、小组教学:以合作促进学习
小组教学是指在课堂上以3到5人或6人的组合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其以小组的成果展示为考核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个人能力的依据,是一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身在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意识到成功的团队合作是个人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那么,教师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应用小组教学,以合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
例如,在教学《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时,教师首先以“病毒是不是生物?”这一问题开启课堂,PPT展示带领学生复习“病毒结构”的相关知识,从而引出小组讨论问题:病毒在细胞内是怎样复制的?
各小组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期间,若有说错的地方,其他同学会及时指出并进行纠正。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的发言代表由小组成员推选或毛遂自荐,教师轮流让每个小组的发言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在发言代表展示本组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对结果正确与否先不予评价,待到所有小组都发言完毕后,再开始进行评价、纠正和总结,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反馈。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病毒核酸控制下合成病毒的核酸及蛋白质等成分,然后在宿主细胞内配成病毒颗粒,再以各种方式释放到细胞内,感染其他细胞的增殖方式。相信通过讨论以及总结交流,同学们对这一个问题都已经有所掌握了,那么我们接下来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学习。
由此来看,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互相讨论是一个强化知识的有效手段,它将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的接受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起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进而为合作学习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展示教学:以合作提升效率
合作探究是一种强调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其优点之一体现在:通过合理分配给每个小组成员内容和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小组内各司其职,并根据合作需要来运用、调整、发展自己的思维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分配给各小组,让每个小组在课后进行准备,然后将教学内容以PPT的方式展示出来。
例如,笔者将《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分配给第一小组,由该小组通过学习讨论分配任务,然后在下一节课进行展示。该小组有六名同学,经过阅读教材、查阅材料、交流讨论后,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名同学做引入和课堂实验的部分,主要内容是讲光合作用对自然界有生成氧气,进而有形成地球臭氧层的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并且促进碳的循环。其次再通过实验讲述光和色素的种类。第二名同学负责
讲解
叶绿体的结构,及叶绿体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第三名同学负责讲述光合作用的过程,重点讲述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概念,以及归納总结光合作用的本质。第四名同学利用西瓜等实物讲解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第五名同学负责讲解化能作用,阐述异氧呼吸的概念。第六名同学负责将每位同学的准备结果统一起来并制作成PPT,将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内容用PTT展示出来。在课堂上,由制作PPT的同学进行放映,其他同学就各自准备的部分进行讲解。
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听课者,认真聆听该组同学的展示报告。当展示结束后,进入自由提问环节。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由小组内知道答案的同学进行回答,其余同学进行补充。如果遇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则由教师帮助解答。教师记录下小组展示的过程,根据他们的准备情况(比如是否将知识点都概括完整)、展示情况(比如讲解是否流畅)以及PPT制作情况等进行评分,以作为小组的总体成绩。
通过展示教学,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还加深了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从而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实验教学:以合作增加乐趣
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多有应用,这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习乐趣的重要手段。进行实验时,学生往往会因实验过程的枯燥、无聊和烦琐而对实验感到厌倦,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分散,实验效果不理想。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合作探究模式,一可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减轻学生的实验负担;二是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大大提升了实验效率。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一般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交流讨论”的模式进行合作探究。例如,教师以“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在凉拌青菜时,放上盐后,过了一会就会有菜汁渗出;农作物在施肥过多的情况下会被烧死)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学生提出问题:细胞丢失的水是细胞内的水还是间隙的水?在什么条件下,细胞会出现吸水和失水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材料、试剂、用具。准备妥当后,按照规范的实验方法和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分配一名同学专门进行实验记录。期间,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操作性问题,并纠正相关错误。实验结束后,小组统一商定出一个结果,并选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汇报完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此一来,学生既在合作探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充分体会到了生物实验的乐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合作探究模式有利于打造一个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的能力;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适应能力、协作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最后,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
(特约编辑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