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2018-04-08 07:17马丽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应用题例题三角形

◎马丽敏

引言:初中生天性活泼,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参与有趣的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探索到未知的神奇世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引导者,教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同时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活动,开阔学生的进步空间,提高学生的主体优势。师生双方协同合作,共同进步,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学生不再畏惧数学,真正喜欢上了学习,再去解决各种抽象、复杂问题都会变得非常容易。笔者认为,对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反思

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需要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初中数学教师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构建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思考、去探究。教师不能过多的干预他们反思,因为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相关问题情境的设置,有时也要询问一下学生的主体意愿[1]。例如,针对有关“三角形”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种几何图形最稳定呢?”此时学生便会依据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随后教师再问学生:“你们能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吗?”这个问题学生简单思索一下就能说出,如衣架、三明治、金字塔等。学生思维已被活跃起来,教师指导学生从物体特征进行反思,及时引入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公式,即使教师不做过多解释,学生也能很快得出结论,他们的反思能力有了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焕发着新的活力。

二、课堂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反思

课堂教学本就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初中生的学习经验尚不充足,有些问题反思起来难度过大,教师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2]。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一课时,教师需要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有意识的反思相关问题,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如在介绍完全等三角形基本性质后,要求学生思考:如何从基本性质上去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通过反思,加深了学生对于基本性质的理解,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判定方法,会让学生切实感知到探究学习的实际乐趣,最终爱上数学这门基础学科。

三、例题示范教学,锻炼学生反思

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需要教师的亲身示范[3]。因为例题条件会有强弱变化,一些结论得出的过程并不简单。教师慢慢指导学生掌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技巧,监控学生的反思过程,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这不仅不会让学生有所抵触,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促进初中教育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例如,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反思:(1)你能找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2)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存在哪些关系?(3)你认为,解应用题的关键应该是什么?(4)你可以自编自解应用题吗?…之后在黑板上示范应用题的不同解法,联系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这样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就在师生的互动、反思、交流中顺利完成了。

四、完成课后作业,自我评价反思

好多中学生写作业时都会潜意识的去模仿,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从不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解题思路十分狭窄,解题方法非常陈旧。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去改正学生的这一习惯,要教育他们多思、多想、多评价[4]。如解完一道数学题后应想一想:“我的做法对吗?”“还有其他方法吗?”“具体论证是否合理?”“判断有据是什么?”独立反思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沟通知识、探索规律、权衡利弊的好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本,把审题错误、解题错误、原因分析统统写下来。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以强化,反思水平越来越高,方便教师组织下一项教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学走向了新的成功。

结语:总而言之,对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领悟数学思想,构建知识框架,活跃抽象思维,学生才会更加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学科成绩有所进步,发展空间更加开阔。

猜你喜欢
应用题例题三角形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三角形,不扭腰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