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地理概念,提高学情分析的精准度
——以城市的空间结构为例

2018-04-08 10:26周晓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功能区学情

◎周晓琴

学情分析为教学预设提供基本依据与重要指导。通过科学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比较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其认知特点、认知风格、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以学定教”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学情分析,教师不仅可以在确定教学起点时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直接性和针对性,并且可以发现教学难点,从而制定和调整教学策略。[2]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地理学科如何提高自身的生命力,我们要将学情分析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下面我以城市的空间结构这节的教学为例谈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地理概念的困惑。

困惑之一、什么是城市的空间结构

在鲁教版教材中,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概念是第二个子标题结束,在“知识框”中下的: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正文部分主体分三个子标题:城市功能区;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这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就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惑,“城市空间结构”是这一节课文内容标题的名称,是这节课文内容的研究主线,而课文的主体讲的是城市功能区,不将“城市空间结构”这一概念重点呈现,学生很难理解城市功能区和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次是三个子标题在表述上未能体现与“城市空间结构”的逻辑关系,第一个子标题“城市功能区”的下文内容主要讲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和各类功能区的形态、特点、常常布局的空间位置,因而第一个子标题可帮学生概括为“城市功能区的成因与特征”;同理根据子标题的下文内容将第二个子标题换成“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因素”;第三个子标题换成“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使三个子标题围绕“城市空间结构”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帮助学生构建这节内容的思维线索。再次,“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是从高空俯瞰某一城市,看到这个城市各个功能区的布局模式,有很多学生淹没在“某功能区的特征及其布局理由”的高考答题模板的背诵默写中,很难深入的理解“城市空间结构”这样的空间立体概念。

困惑之二、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

学生在学习中会好奇的萌发出诸如“城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功能区(主要的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有没有哪个城市是特例,缺失某一功能区或者是以某一功能为主的?”等等之类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城市是处在发展与变化动态过程中的”这样的理念,调动运用“城市化”知识去解决如此这般的问题,就简单了。学生就能更深刻的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分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高度城市化的结果。在城市化历程中也能辩证的看待课本中“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为各类城市所共有”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困惑之三、城市功能与城市等级的关系

城市的等级的判断方法,常用的方法首先是读图得到的,表达城市的圆圈更大,服务范围更广的城市等级更高;其次是根据“大城市拥有一般城市不具备的特殊的职能种类、服务功能”。因而,在学习这节内容时我们可以升华城市功能与城市等级之间的相关性,城市的功能越多样,如有专门的行政区、文化区和风景区,也可以判断出这个城市的等级越高。并且城市的功能种类和等级是在发展变化的,如在中国新一轮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中有许多城市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而有的城市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困惑之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鲁教版教材本节内容的最后一个子标题定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但是课文内容仅仅讲的是“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的影响”,即主要体现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影响,这还远远不够。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和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内涵的体现,是今后发展的长足的动力和源泉。在这个内容的处理上我们教师绝不能将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空泛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彰显自己的生命力,如何培育自身的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教师可以利用文明城市的评选指标引发学生思考,城市的发展并非只看GDP,例如杭州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山水城市”这一特色,因而杭州有古时的“天堂福地”到今天的“东方休闲之都”、“幸福之都”之类的赞誉;也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城市写文明城市创建的口号,做文明人,为文明城市的创建献上自己的一份力。真正净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困惑之五、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与城市的地域形态的关系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主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的地域形态主要有:团块状、带状、星状、组团状等。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白并非所有城市都有这类经典的模式或形态,其次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和城市的地域形态是发展变化着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再次从相关关系分析: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对应的城市地域形态是团块状,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常见的城市地域形态,在平原地区可以满足用地的需求,因而各功能区可以集中布局,即城市地域形态描述的是城区的整体形状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描述的是城区内部各个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最后从影响因素来看:地形、河流、交通是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是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影响因素。

学生弄懂这五个困惑,就厘清了与城市相关的地理概念,也就帮学生画出整个第二单元的知识树了。因而我们教师要在教学前、教学过程中、教后全过程走进学生的心田,精准地分析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地理素养。

[1]钱军先.学情分析: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关键[J].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8)

[2]庞玉.常见的“学情分析”错误与解决方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3)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功能区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