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世娟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较好的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深入的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去认知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
摒弃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的课文内容以及学生需要,创设多种文化情境。文化情境包括环境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环境包括在教室或者班级走廊张贴一些著名文人的名言警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创设课堂教学环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在朗诵诗文时播放配乐;或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帮助学生在联想情境、理解诗文内容的同时,陶冶情操。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从象形字到现如今的各种书写体经过了6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音韵格调都充分体现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当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生字,其中现实生活常用生字占据较大比例。因此语文教师就结合汉字结构特点对其背后隐藏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例如语文教师讲解“羊、人、火、口、水、日、月”等独立结构象形字就可运用图片演示汉字演变过程,而学生则跟随教师的图片演示逐渐了解汉字发展历程,深刻感受历史文化变迁。同时可以根据汉字表意特点讲解组合结构的汉字,如讲解“休”字,该生字由单人旁和“木”字相组合,好比一人疲倦了依靠在木头休息,因此组成“休”。讲解“磊”字,该字由三个石组成,在古代有很多的意思表示石,三个石字相组合就堆砌成“磊”,含义即有很多的石头。讲解“炎”字时,该字是有两个火组成,由于火本身就会散发较多热量,如果两个火字相结合必然会散发更多热量,使温度升高,因而“炎”可以表示十分热的含義。学生通过学习汉字能领略到祖先在造字方面的智慧,也能降低学生日后书写错误率。
中学语文教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讲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每一位中学生走入语文课堂、认真感受语文的魅力的重要帮手。但是目前,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更加注重的是语文教材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蕴含于其中的“人文感”,只注重对于古诗文的讲解,使每一位中学生都能读懂古诗文,了解其中古文字的意思,但却缺失了对于古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教授。因而,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在研读教材与备课时,需要对教材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向学生积极地传授知识。
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含着“以人文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学语文教材的《〈论语〉十则》中,就显现出儒家对于人本精神的推崇与赞赏。传统的文化里还包含着对礼仪教育的重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教,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从古代就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礼仪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融让梨”等等在语文教材之中的知识无一不闪现着传统美德的光辉。在传统文化里更包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在教导着学生树立爱国思想,珍惜当代的和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通过写作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作品的改写,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理解,也可以使得传统文化作品与与现代文化作品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现代文化作品的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理解,通过改写这种方式,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感情的加深。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与这些传统文化作品比较远,总感觉传统文化作品之呼者也的比较难懂,通过对传统文化作品的改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对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改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弘扬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我国中央频道开办了一些例如“中国好诗词”等关于传统文化的栏目,每逢传统节日还会举办古诗文朗读大会,在电视节目的指引下全国兴起了学习古诗文的热潮,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诗文朗读背诵比赛是值得鼓励和发扬的,能够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以及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其次,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限,若是将传统文化的渗透内容仅限于教材中,难免显得单调,初中教师应当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在不断积累和鉴赏中全面体会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开展大型讲座以及课外阅读活动等教学新形势,能够有意识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具有传统内涵的课外读物,例如《论语》、《庄子》以及《诗词鉴赏全集》等,大力将学生引进更为广阔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中。
结语:教师和学生要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将初中语文所学所教的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而学生应当在学习中主动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成为未来的高素质接班人。
[1]谢琪.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上),2017(5):64-65.
[2]陈雨晗,林莹莹.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3).
[3]王丽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J].小作家选刊,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