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兰英
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所抓的要点。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分析能力,使得他么能够对一篇文章有更加准确的把握与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旧的机械式教学方式的延用,使得学生在阅读方面始终存在着短板现象。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教师思考的问题,虽然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实际的效果依旧不是很明显。接下来,本文将以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为例,来试着探讨一下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认识及培养策略。
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而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最好的方式便是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阅读的书籍。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时间没有小学时那么充分,所以在看书的时候大多都会进行选择性阅读。而要让他们花费本来就不富裕的时间进行阅读,除非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否则他们即使看也只是流于表面,最后造成有效时间的浪费。
例如,如果学生喜欢看一些关于人物的书,那么教师便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曾经遇见过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即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作鲁迅先生与其的交往,来讲述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以及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因为学生喜欢看类似的文章,所以推荐这篇,这就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当然,这也只是举例子,如果学生喜欢看故事性或者是描写风景、物之类的,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推荐其他的阅读文章。而经过这样的推荐,会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使得他们愿意阅读,而经过有效阅读,他们的阅读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要得到提高,除了要让他们大量的阅读文章和书籍外,还需要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所谓的良好阅读习惯,其实就是要让他们将阅读的主动权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这样一种习惯的培养,也就是在明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只有将自己看作是主动者,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才会更加专心的阅读,从而去调动他们的思维,这样的阅读也才会更加的有效。
例如,以“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为例。如果这是一篇阅读文章,学生对其进行如何的阅读才会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更深的体会呢?首先,针对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学生第一时间需要明确,这篇文章的结构划分是什么样的。然后,便是明确这样一些内容,即文章的题目是“我的母亲”,那么这篇文章必然是围绕着“母亲”展开的,所以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便是“这篇文章围绕着母亲主要讲述了几件事情?作者想要从这样的一些事情中突出母亲的什么品行?”学生在有了这样一种思绪后,便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阅读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高效。而且,有学生自行提炼问题,然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学生是全程参与进阅读之中的。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便得到了凸显。一旦学生有了这样一种自觉,便会更加的努力去发现、分析以及思考阅读文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此一来,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刚刚说到的两个策略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作为以前的主导者,现今的引领者,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也不能够掉以轻心,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一些阅读方面的技巧教授给学生,以此来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增强。
例如,以“阅读文学作品”来说,如果是阅读文学作品,教师便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必须要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对文章进行感受,从而对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此外,如果是在家里面阅读这些文章的话,最好是在阅读之前便去翻看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一些主要资料,通过对这些信息有所了解,来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阅读文章,使其对文章有进一步的了解。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来让学生的阅读信心得到增强。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便是要让学生养成写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感想,或者是质疑,这种时候如果不及时的记录下去,时间一过可能就忘记了。所以写作读书笔记,是一定要具备的一种习惯。在经过这样的一些技巧的点拨后,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总的来说,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要得到提高,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及加强引导学生的阅读,通过采用这样的一系列措施,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当然,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学生与教师长期的训练与坚持。
[1]孙中梅.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认识及培养策略探究[J].神州,2016(15):84-84.
[2]马景尧.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50):36-36.